推进“大金砖合作” 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 书写教育强国篇章以天下为怀 行人间正道
第0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推进“大金砖合作” 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 书写教育强国篇章
以天下为怀 行人间正道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9 月 1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天下为怀 行人间正道
——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新华社记者

  这是2024年12月3日在德国杜伊斯堡市DIT场站拍摄的第10万列中欧班列。新华社记者 杜哲宇 摄

  2025年秋天,一段不凡的时光,注定被历史铭记。

  从天津到北京,世界媒体的目光紧紧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步伐——

  8月30日到9月4日,密集参加数十场双多边活动,会晤30多位国际政要,先后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

  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郑重宣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

  环顾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十字路口,有人迷茫彷徨,有人选择勇毅前行。中国紧紧把握历史大势和发展潮流,发出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强音,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宝贵稳定性、确定性,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一)“我们绝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也绝不走国强必霸的歪路,而是走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

  盛装的天安门广场,定格一个个庄严时刻。铁甲洪流呼啸,胜利呐喊响彻云霄。习近平总书记向人们挥手致意。

  “历史警示我们,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只有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守望相助,才能维护共同安全,消弭战争根源,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习近平总书记目光深邃,言语坚定。

  镶嵌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汉白玉浮雕,无声诉说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不屈抗争。回望历史,反对恃强凌弱、捍卫和平发展的理念深深融入民族精神的血脉。

  一路走来,捍卫和平,维护正义,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定不移。

  “中国人民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道出这个历经苦难的国家最真挚的追求。

  2013年9月,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一幅古丝绸之路地图引起习近平总书记的兴趣。他看到地图右侧的中国西安标识,说中国陕西就是他的故乡,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古丝绸之路之所以名垂青史,靠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勘界划界“安定四邻”,从提出“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到携手世界互利共赢,中国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更坚定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示:“我们绝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也绝不走国强必霸的歪路,而是走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

  深刻总结中华民族历史经验和大国兴衰规律,中国将和平发展从历史自觉上升为不可动摇的国家意志。

  2018年3月,人民大会堂内掌声如潮,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通过宪法修正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正式载入国家根本大法,镌刻进共和国的法治基石。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不是外交辞令,而是历史的必然、战略的抉择。

  (二)“中国力量每增长一分,世界和平希望就增多一分”

  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同各国政要面对面交流。

  会见新朋老友,习近平总书记谈得最多的就是“和平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出访55次,往访72国,足迹遍布五大洲,接待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外国元首超过230人次。

  “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和平重若千金,但不会凭空降临,“是需要争取的”,也是“需要维护的”。

  35年来,中国先后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参加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关键力量。

  “中国永远是联合国可以信赖的伙伴。”在上合组织天津峰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说。古特雷斯回应,中国为维护国际法、确保国际法治作出重要贡献,成为捍卫多边主义的基石。

  面对当今世界霸凌霸道横行、阵营对抗加剧的态势,中国始终旗帜鲜明地捍卫多边主义,坚持“多边主义的要义是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

  在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国际热点问题上,中国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提出一系列推动政治解决的中国主张。同30多个国家创新性成立国际调解院,为柬泰和平解决边境争端发挥建设性作用……

  巴西总统卢拉认为,中国领导人“倡导和平而非战争、合作而非对抗、创造而非破坏,为世界作出了榜样”。

  这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共同感受:在和平和安全问题上,中国是世界上纪录最好的大国。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从未主动挑起过一场战争,从未侵占别国一寸土地。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

  中国力量每增长一分,世界和平希望就增多一分;各国共同致力于和平发展,人类的未来就会更加光明美好。

  (三)“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

  海河之滨,天高海阔。上海合作组织迎来又一个历史性时刻。

  围坐在巨大圆桌前,习近平总书记和上合组织成员国领导人签署并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天津宣言》,批准《上合组织未来10年(2026-2035年)发展战略》,通过一系列成果文件。

  “把合作盘子做大,把各国禀赋用好,把促进本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的责任共同扛在肩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一世界最大区域组织的未来发展表达了期望。

  当前,中国同世界建立起更紧密的经贸联系,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同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3个自贸协定,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规模居世界前列。

  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中国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成为全球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跃升,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多年保持在30%左右,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在习近平总书记眼里,“各国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富裕”。

  2013年,面对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各国迫切渴望增长新空间、发展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自此十多年来,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将共建“一带一路”打造成极具包容性的全球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遍布全球的合作项目落地生根,“中国机遇”和“世界机遇”相互转换、广泛联动,亿万人民从中受益。

  2024年11月,在二十国集团里约热内卢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同世界分享中国“弱鸟先飞”的减贫故事,倡导“建设一个共同发展的公正世界”。对于减贫事业,他说,“中国可以成功,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可以成功”。这句话后来被全球媒体反复报道,引发广泛共鸣。

  面向所有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给予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面向非洲大陆,提出中国同非洲携手推进现代化的十大伙伴行动;面向上合组织成员国,计划实施100个“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10所“鲁班工坊”……中国用实打实的举措造福各国人民,创造新的机遇。

  (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

  9月1日,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和上合组织成员国领导人并排而立,留下一张集体合影。红毯边,由与会各国国旗、上合组织会旗和联合国旗帜组成的旗阵恢弘壮观。

  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同来自五大洲的外国友人并肩站立在天安门城楼上。26架直升机组成巨大的“80”字样飞过,众人仰首凝望。

  从天津到北京,两个场景意味深长。

  80年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生死与共,书写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壮丽篇章。

  80年后,加速演进的百年变局中,中国团结一切进步力量,促进共同发展、合作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笃行不辍。

  习近平总书记曾有一个生动比喻:世界各国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要穿越惊涛骇浪、驶向光明未来,必须同舟共济。

  在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全球治理倡议,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三大全球倡议之后中方向世界贡献的又一中国方案。

  中非携手推进“六个现代化”,中拉启动团结、发展、文明、和平、民心“五大工程”,中阿推进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与“五大合作格局”……命运与共的大道越走越宽。

  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从美好愿景转化为丰富实践,从理念主张发展为科学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了从双边到多边、从区域到全球、从发展到安全、从合作到治理的历史跨越。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连续8年写入联大决议、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宣言,8次写入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宣言,其核心要义被纳入联合国《未来契约》,成为当今世界具有重大标识意义的国际公共产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球南方”国家共同迈向现代化是世界历史上一件大事,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史无前例的壮举。他说,“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期待与其他国家成为现代化道路上的同行者。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新时代中国正携手各国共同绘就美美与共的人类文明新图景。

  9月3日,人民大会堂宴会厅,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招待会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正义、光明、进步必将战胜邪恶、黑暗、反动。”

  现场掌声雷动,代表的是对中国勇担大义、笃行大道的强烈共鸣。

  “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新时代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将同世界一切进步力量并肩同行,开辟人类更加光辉的未来。

  (记者:韩梁、赵嫣、乔继红、朱瑞卿)

  (据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