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 强师筑梦育新人 教育强区谱华章
第006版: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江北 强师筑梦育新人 教育强区谱华章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9 月 0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北 强师筑梦育新人 教育强区谱华章

  江北区2025年秋季“开学第一课”走进川江航运文化园

  江北区连续5年举办“你笑起来真好看”心理健康节

  “杰出园丁千人培养计划”海外名校研修项目第二批学员赴南洋理工大学学习

  教师教研教学(新村同创启新小学)小组讨论

  2025年秋季新村实验小学嘉澍校区建成投用

  2025年秋季新村同创盛新小学建成投用

  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重庆先行示范区,全力打造“五个先行示范”,是江北区肩负的时代使命。江北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区域现代化,奋力谱写教育强区建设新篇章,推动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成功入选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办学条件不断优化,3年完成13所学校的新建和改扩建,新增学位逾1.5万个。德育品牌、“五个一点”特色教育、家校社协同、职教发展等屡获国家和市级荣誉,累计获国家级奖项230余项……教育数字化、国防教育、学生资助等多项教育工作成效显著,逐步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和辨识度的“江北教育样本”。

  目前,江北教育紧扣“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主题,志在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区域现代化,凝聚广大教师奋进力量,扎实推进教育强区建设,努力为教育强国、教育强市战略贡献江北智慧与力量。

  党建引领铸师魂 强基固本培育“大先生”

  “我是一名党员教师,得扎在最需要我的地方。”从教四十余年的陶剑梅初心如磐,从职教到督学,始终坚守立德树人一线,以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像两江职教中心陶剑梅这样的党员教师,在江北并非个例。重庆市第十八中学党委书记罗丞三十余年如一日,怀揣“让每一个生命出彩”的教育理想,矢志建设一所高质量、高品质、有特色的名校,推动十八中朝着“重庆领先、西部知名、全国有影响”的目标坚实迈进。

  他们的教育坚守,是江北区党员教师群体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江北区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通过机制创新、典型选树与清廉建设等多措并举,着力培育新时代的“大先生”,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力量。

  江北区实行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全面实施市委教育工委党建质量提升“五双工程”,深入推进“行知先锋”党建工程建设。7所学校成功入选全市新时代中小学校党建引领创新和质量创优工作培育创建单位,5个学校党建工作案例入选市级优秀创新案例。持续深化“大思政课”建设,创新开展“榜样力量”思政教育,入选部级中小学班主任及思政课教师典型经验2个,10个中小学(幼儿园)德育品牌获市级认定,6所学校立项市级立德树人实践研究基地,培育市级“新时代好少年”9名,举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开课20场,参加学生近2万人。此外,2024年,江北区与西藏军区签约共建学校,国防教育实现新突破,一批批学子在边疆实践中得以厚植家国情怀。

  通过系统推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党建工作引领教育教学,江北区不仅涌现出一批批优秀党员教师,更在机制建设、品牌打造与生态优化方面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经验,持续推动江北教育高质量发展。

  立德树人显担当 五育融合培育时代新人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关键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江北区的教师们正以扎实的行动,将这一崇高使命践行于日常教育教学之中。

  “这次边关行,我读懂了‘军人’二字的分量。”重庆八中宏帆中学学生范禹彤在江北区西藏边防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后感慨。这次行程跨越3000米海拔落差,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从叠军被、练队列,到走访小康新村、瞻仰红色遗迹……带队教师黄莉薇欣慰地看到,孩子们在挑战中蜕变、在互助中成长,将爱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玉带山小学教师团队倡议建立并推动的“你笑起来真好看”心理健康节,已持续开展5年,成为了辐射市内外乃至泰国友好学校数万师生家长的市级德育品牌。团队积极构建“儿童友好型”学校,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为各类特需儿童搭建发展通道,将“我有价值,我能决定,我能做到,我不焦虑”核心自我评价浇筑在每一位玉带山孩童的心田,为儿童健康人格奠定良好基础。

  这些江北教育人以点滴实践推动五育融合的生动实践,与2021年江北区全面深入推进“五个一点”特色教育息息相关。“双减”政策下,江北区创新探索形成植根国家课程标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五五实践模式”,全区中小学开展“读一点名著”“做一点运动”“学一点艺术”“搞一点科创”“会一点家务”特色实践,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突出。近一年来,江北区新培育科学教育、国防教育、校园足球、文明校园等国家级示范学校9所、市级特色学校(园)33个;全区师生在各类活动赛事中获得国家级荣誉330余项、市级荣誉1520余项,素质教育经验成效获国务院、市政府官网等刊载3次。

  令人瞩目的是,江北区成功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2所学校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学生数字素养培育成效显著,3名学生获全国“创新之星”最高荣誉。科技创新教育领先全市,立项市级科技高中2所、STEM教育实验室2个。

  以五育融合为路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江北区逐步形成了以“五个一点”特色教育为标志的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生态。

  综合改革增活力 创新机制释放教师潜能

  “海外研修让我重新以‘学生’身份审视教育,拓宽了视野与管理格局。”鲁能巴蜀中学党委副书记李竹作为第二批海外名校研修项目学员,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深造后,将所学转化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江北区推出“杰出园丁千人培养计划”,每年专项投入1000万元,支持教师到海内外名校跟岗研修,李竹只是其中之一。江北区连续两年送出14名优秀校级干部,人数远超兄弟区县,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对教师队伍培养、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教师教育创新机制改革对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具有重大意义。在江北区,教师队伍建设从未停下改革创新和蓬勃生长的步伐。近年来,江北持续完善“六大工程”教师成长体系,聚焦教师成长“梯度培养”,启动“杰出园丁千人培养计划”“海外名校研修项目”,以及全员培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和校本培训等8个人才梯次培训,实现教师培训全覆盖。同时,加强与西南大学等高校合作,推进全国首个“国优计划研究生融合培养示范区”建设。仅2025年,全区多渠道招录引进教育人才340余名,逾50人现场赛课获得市级一等奖以上荣誉,3个单位获教师队伍建设突出贡献表扬,数量居全市区县前列。

  机制创新释放出的教师潜能,让江北教育始终走在改革前列。

  全区以“三横八纵多点”模式深入推进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建设,2025年入围全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创历史新高。强化教育评价改革系统性、牵引性,江北获市政府办公厅2023年真抓实干成效明显激励通报。教育数字化转型同样成效显著。“教育多维实景图”系统入选市级多跨场景试点,构建起全域教育资源数字化底图。一批教育数字化领军人物涌现出来,推动区域和学校在智慧教育领域实现多项突破。

  面对区域教育数字化、科学教育领域的复杂任务,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助理曾维义带领团队系统规划、科学实施,创新提出“三级架构、双线共研”的工作机制、“1+1+N”的平台框架、“点线面网”的推进系统,有效破解了教育数字化转型和科学教育深度变革难题。

  江北教育以系统化的教师培养机制和前瞻性的数字化变革,持续夯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根基,为建设高水平教育强区提供了坚实支撑,也为新时代区域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江北样板”。

  践行教育初心使命 多维赋能教育事业发展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为了发展高质量的教育。江北在持续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上,付出了许多令人动容的坚持与努力。

  2025年秋季,新村嘉澍、新村同创盛新、英华学校等3所学校建成投用,新增学位超8000个;努力构建区域示范性教共体覆盖全区超过90%学校,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全域共享。

  在新建成的新村同创盛新小学门口,一位家长满意地表示:“期待已久的家门口学校终于启用,切实解决了我们的入学难题。”

  江北区打造自有资助育人品牌活动“小桔灯”,累计实施3年以来,帮助困难学生345人,发放助学金135.2万元。十八中两江实验中学受助学生李安桥动情地说:“‘小桔灯’为我带来了温暖与希望,在我心中播下了感恩与理想的火种。”

  全区持续优化“入学一件事”数字服务,实现全流程网办,好评率超99%;在全市率先建成“江北区教育多维实景图”,打造市区共建的特色应用场景,至今点击量逾2.04万次。心理健康筛查覆盖4年级以上学生7.2万余人,知识知晓率达94%;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AI”监管全覆盖,膳食满意度达98%……江北教育人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守护孩子健康成长,交出了一份有温度、有质感的民生答卷。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江北区以实干为要、以惠民安民为先,持续不断在优质均衡上下功夫,办好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彰显了教育为民的温度。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建设教育强区的根本依靠。江北区将持续深化“强师赋能”工程,努力打造一支心怀理想、业务精湛、甘于奉献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强市展现江北担当、贡献江北力量。在这片教育热土上,广大教师正以平凡之身书写不凡篇章,以教育之热忱照亮学子前程,奋力谱写江北教育新篇章。

  谭茭 胡忠英 陈锐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