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八月二十五日,特高压巴岳站,运维人员在进行巡视检查。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
蹲点点位:铜梁区少云镇1000千伏特高压巴岳站
蹲点记者:崔曜
“核对当前状态为热备用状态,选择目标状态为运行状态,生成操作任务。”
“操作任务正确,操作条件满足,打印操作票。”
“点击预演按钮。”
……
8月25日上午10点,位于铜梁区少云镇的1000千伏特高压巴岳站(以下简称巴岳站)主控室内,监护人余甜甜与操作人刘珅诚多次核对双重名称无误后,启动“一键顺控”任务,余甜甜发出确认及执行指令。
随着设备场内一声轻响,监控主机操控的相应设备随之从热备用转为运行状态。
曾经,巴岳站的倒闸操作需要操作人员和监护人员不断重复发令、复诵、操作、现场检查等繁琐步骤。“以往操作不仅耗时耗力,还对人员的专注力和体力有着较高要求。”巴岳站站长徐波说,现在有了“一键顺控”系统,操作人员可以提前将典型操作编制成操作模块,使用时仅需根据任务名称调用对应的模块。目前,巴岳站70项倒闸操作实现全流程数字化,较人工操作效率提升6倍以上。
打开巴岳站数字特高压平台,记者看到,对前段时间经历的雷雨天气,平台详细记录了避雷器动作情况、全电流数值等信息。
“使用数字特高压平台的球机跟踪功能,能够直接远程巡视设备雷雨后运行情况;利用数字特高压平台报表功能,可以自动生成避雷器全电流、动作次数报表,供运维人员开展数据比对分析。”在值班运维人员邹铃尉的操作下,屏幕上出现了根据真实站内环境三维建模的“迷你变电站”,设备台账信息、实时运行数据、检修历史和缺陷数据等信息在屏幕上依次展开。
“设备发热位置较高,建议飞一台无人机检查核实一下。”上午11点左右,运维人员黄舰卫发现3号主变压器500千伏侧门型构架的V型绝缘子拉线红外测温数据较高。2分钟后,一架黑色的无人机稳稳悬停侧门型构架的上方,利用可见光和红外检测设备对发热点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并将监测数据实时传回主控室。
“经检查,设备无异常状况,但需要持续关注运行状态。”黄舰卫仔细核查监测数据后作了汇报,并将无人机召回机巢。
“巴岳站有主变压器7台、高压并联电抗器4台(备用相1台)及相关二次设备400余台……要想实时精准掌握运行状态,仅靠人力远远不够。”徐波说,目前,智能联合巡视系统已实现部分替代人工作业,已累计完成208次智能巡视,节约工时超1200小时,构建起“人机协同”智能巡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