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中:阿依河苗寨
图右:长生镇三合社区黄桃种植园,村民正在将采摘的黄桃装上卡车 |
 |
彭水摩围山景区,游客在飞云口景点观看日出 |
 |
重庆阿依达太极泉水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 |
 |
善感乡农纲村荷花园,游客在游览观光、拍照留影 |
8月的彭水,青山滴翠,草木葱茏,处处充满人文魅力和生态之美:城市满目苍翠,乡村亮丽整洁……这一幅幅动人景致,勾勒出苗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近年来,彭水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始终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努力在生态环境质量、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创新实践、走在前列,将生态文明建设转化为触手可及、可观可感的一件件具体实事,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
如今的彭水,绿水青山更加多姿多彩,映照出美丽重庆建设彭水范例的坚实步伐。
逐绿而行 守护绿水青山
在善感乡石槽坝河流域,今年长出了一个波光粼粼、绿草茵茵的“生态之肺”。历时近半年的建设,善感乡石槽坝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已基本完工,曾经村民眼中“水流不畅、岸景不美、毗居不宜”的心头痛蜕变成一个集湿地保护、水源涵养、生物多样为一体的生态天堂。
据悉,该工程实现新建生态净化湿地87658平方米,梯级生态净化过滤带12344平方米,构建水下森林5800平方米,构建水生动物体系1项。工程的整体建成,不但有效改善了石槽坝河流域的水质和生态环境,促进了当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更进一步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彭水以生态文明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全域治理、全域保护,大力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2024年累计完成“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0.7万亩,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2平方公里。城乡环境治理同样发力,新增城市绿地22.5公顷,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8座,农村黑臭水体提前清零,456户农村户厕完成改造,14个“巴渝和美乡村”拔地而起。
山清、水绿、城乡美……通过生态修复,以更显秀丽的石槽坝河流域为代表的生态文明项目实践,成为彭水坚定不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彭水将守护绿水青山作为第一要务,坚守生态底线,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从治山到治水、从城市到农村、从政府到民间,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切实守护蓝天碧水净土,全县生态环境质量稳居全市前列。
如今,这里的生态优势不断提升,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绿色中国·杰出绿色生态城市”,2024年河长制、林长制工作考核双双跃居全市前列,全县水环境质量排名跃居全市第一,全年优良天数达362天,优良率99.45%,PM2.5浓度20微克/立方米,两项指标均位列全市前三,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5.62%,生态质量指数68.52,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绿色,早已成为彭水最亮丽、最鲜明的底色。
点绿成金 打开绿色账本
增加生态的“含绿量”就是提升发展的“含金量”,彭水通过点绿成金加速释放生态红利。
走进绍庆街道阿依河社区胡家湾苗寨,这里呈现不一样的发展场景。和过去以矿石开采为主要产业导致粉尘漫天相比,如今的这里青山悠悠、田园如画,苗家吊脚楼和生态美景共同汇聚成了游客眼中的“世外桃源”。
自2022年人居环境改造以来,这里已逐渐打下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基础。村民们住上新房,有了新营生,纷纷参与生态旅游发展吃上了“旅游饭”,旅游旺季时仅是通过销售旅游周边产品,不少居民月收入就能超万元。
点绿成金的场景不仅出现在阿依河边,在彭水,绿色、生态已经释放出巨大的发展红利。
生态是资源,也是财富。近年来,彭水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把“绿色”作为最亮丽的底色,把“生态”作为最宝贵的财富,依托资源禀赋深入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走出了一条既有“含金量”又有“含绿量”的发展路子,让产业强起来,百姓富起来。
生态工业迈向中高端,清洁能源、健康食品、特色轻工、民族医药等优势产业蓬勃发展,“八个一”健康食品生态工业的“绿色名片”日益凸显,“风光水储气”一体化基地加快建设,多个新型能源项目将建成投产,迭代打造具有西部影响力的生态绿色产品供给地走进现实;
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以红薯、中药材、食用菌等为主导的生态农业全产业链越长越长,“苗妹香香”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总数达113个、重庆名牌农产品增至7个,“彭水晶丝苕粉”入选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案例。
以山水为载体,文化为灵魂,“世界苗乡·养心彭水”旅游名片越擦越亮,阿依河、摩围山、蚩尤九黎城等景区魅力日益彰显,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康养旅游蓬勃发展,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靠山”。2024年累计实现接待游客28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155亿元,文化和旅游产业占GDP比重超过7%,全县20万群众直接或间接受惠于生态旅游产业。
绿色,已成为彭水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有机统一的强力引擎。
向绿而生 培育绿色动能
改革创新寻突破,绿色发展不停歇。
向绿而生,既要守护青山长青、绿水长绿、空气长净,也要换来产业长兴、百姓长富。近年来,彭水以创新与探索的勇气,在拓宽“两山”转化通道上孜孜以求。
润溪乡白果坪村就是典型的代表。润溪乡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生态是这里最大的优势。该村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通过土地流转、林下种植等方式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新动能。截至目前,全乡已发展百部、天门冬、黄精等中药材种植基地5000多亩,实现带动上万户农民实现增收。
青山披绿,林下生金,白果坪村的变化不是个案。近年来,彭水抢抓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重要机遇,以探索完善森林经营股份制为切入点,围绕“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特色经济林35.6万亩,全县林下经济总规模突破6万亩,2024年实现林农分红收益达330万元。
既向生态要收益,也深挖生态价值属性。彭水还聚焦摸清“生态底”,下好特色“改革棋”,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多元路径。
2024年,该县依托区域产业特色,创新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借助企业主体申报《重庆烤烟设施生物质燃料替代减排方法学》纳入重庆市“碳惠通”方法学备案清单。作为全国首个自主开发的烟叶烤制环节生物质燃料替代化石燃料减排项目方法学,该项目成功打通了烟草行业减碳项目价值变现路径,实现从“山青水绿”生态优势到“真金白银”经济效益的价值蜕变。
据测算,该项目针对全县4189台烤烟产业燃烧设备改造需求,覆盖烤烟土地面积4.52万余亩、烟叶产量10.87万余担,预计每年可实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万余吨,减排率高达83.6%,今年初已累计产生经济效益约120万元。
绿色,如滴泉汇聚江河,已成为彭水积极融入美丽重庆最浓烈的一笔。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产业持续壮大,生态机制持续创新,彭水大地日新月异。新时代新征程,彭水将以更大力度打造美丽重庆建设彭水范例,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奋力书写高质量的绿色发展答卷!
廖唯 赵勇 图片由彭水县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