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念改变中国引领时代绿水青山映巴渝 金山银山耀征程
第0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两山”理念改变中国引领时代
绿水青山映巴渝 金山银山耀征程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8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水青山映巴渝 金山银山耀征程

  (上接1版)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言犹在耳:

  “今天可能要让你们失望了,这次讨论的不是发展问题,而是保护的问题。”2016年1月5日,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经济带建设立下规矩:“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2018年3月,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语重心长地谈及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如果长江经济带搞大开发,下面的积极性会很高、投资驱动会非常强烈,一哄而上,最后损害的是生态环境。“我强调长江经济带不搞大开发、要共抓大保护,来刹住无序开发的情况,实现可持续的开发。”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重庆市委和市政府工作汇报时,要求重庆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重庆并作出战略擘画:“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对于重庆而言,这既是政治号令,更是发展指南。巴渝大地上的生态觉醒,既是对国家战略的坚定响应,更是自身永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从宏观维度看,践行“两山”理念是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门员”的政治担当,呼应着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潮流;从微观视角看,市民能否推窗见绿、能否出门亲水,是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从发展眼光看,绿色转型是重庆破解“生态脆弱性与发展紧迫性”矛盾的必由之路,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使命在肩,勇毅前行。重庆奋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标志性成果,进一步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庆经验”。

  (三)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深邃的思想,在时间洗礼中愈显光辉;科学的理论,经实践检验后更有力量。

  “江流自古书巴字,山色今朝画巨然”。

  巴渝山水美如画,离不开厚植生态“底色”。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浩浩汤汤向东奔流;天蓝山青,碧水澄澈,巴渝大地绿意盎然,处处生机勃勃。日渐优越的生态环境,是重庆的一张闪亮名片。

  从长江碧波到缙云松涛,从武陵群山到三峡库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已在巴渝大地落地生根,在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的壮美画卷中铺展开来。

  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重庆加快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在体制机制上创新突破,破除深层次障碍,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制定美丽重庆的“美丽计划”,构建起“两山”转化的四梁八柱。

  精心呵护一江绿水。从启动长江“十年禁渔”,到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从强力整治“散乱污”企业,到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新扩建及提标改造;从三峡库区消落带系统治理,到次级河流综合治理攻坚……截至2024年底,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8年保持为优,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连续两年保持100%。

  “铁腕”守护两岸青山。位于北碚区的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曾因生态遭到局部破坏,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点名”。重庆迅速以铁腕“治山”,狠抓问题整改,打好“拆违治乱”战;推进生态搬迁,打好“生态减负”战;同步修复生态,打好“环境整治”战。

  与此同时,重庆大力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累计营造林超过600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55.3%,构筑起绵延千里的绿色长城,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增强。

  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重庆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与滴水穿石的韧劲,深入实施生态环境“九治”(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系统工程,在长江之畔绘就绿色新画卷——以铁腕保护修复、协同治理变生态赤字为绿色基底,巴渝大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越来越厚实。

  “渝”来“渝”美的新重庆,正在用实践作答“何以青绿”的时代之问,展示着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新风采!

  (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生态本身就是价值。”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折射出的是保护自然和生产力发展相统一的科学生态观,其核心是“两山”价值的转换。

  绿水青山能否转化为金山银山,关键看绿水青山的“质地”;同时,顺利转换也需要条件,如技术创新、价值量化等。在这个过程中,绿水青山首先要被开发成为产品,解决“可不可实现”的问题,并在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以市场交易和生态补偿方式实现价值转换,解决“能不能充分实现”的问题。

  近年来,重庆在不断厚植“绿水青山”生态本底的同时,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作为“两山”转化的主渠道,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不断推动绿水青山生态“颜值”转换为金山银山市场“价值”。

  生态经济“点绿成金”。重庆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和气候条件,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奉节脐橙、巫山脆李、涪陵榨菜等“巴味渝珍”品牌声名远播,搭乘电商快车,远销海内外,成为富民增收的“金果子”;酉阳依托良好生态发展油茶产业,走出了一条“叶子变票子”的致富路;石柱黄水发展高山康养旅游,让“凉资源”变身“热产业”,生动诠释了生态价值的多元实现路径。

  传统产业“涅槃重生”。重庆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百年老厂重庆钢铁集团告别中心城区,在长寿新区实现技术升级与环保再造;我国第一家民营氧化铝厂——先锋氧化铝厂在万州经开区实现了绿色低碳转型,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从每吨700千克标煤降至280千克标煤,降幅达60%;2019年跻身国家级绿色工厂的美心集团,通过不断自主研发,对工艺进行优化升级,使得空气压缩机的耗能从1200千瓦缩减至930千瓦,每年可节约120万度电,减排二氧化碳942吨……重庆产业结构的“绿色手术”正在从源头减少碳排放,让老工业基地焕发出新质生产力。

  新兴产业“逐绿而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重庆将绿色低碳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加快培育、构建高能级的“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今年上半年“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7%。重庆已集聚500多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19家整车企业,成为全球重要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正加快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5.6%,巴渝大地正奏响“追光、驭风、御水、储能”的绿色交响曲。

  低碳生活渐成风尚。在重庆,上下班选择公交车或者新能源汽车低碳出行,到超市购物自带环保购物袋以此减少白色垃圾,通过“渝快办”线上办事从而减少纸张打印……绿色低碳早已融入了人们的日常。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重庆还需要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深化“两山”转化,不断实现生态资本的价值跃迁,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市域范例,让绿水青山的生态之美与金山银山的发展之果,在巴渝大地上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五)

  “两山”理念来自实践、指导实践、反哺实践,焕发出持久生命力和强大引领力。

  重庆探索的“两山”转化之路,是一部以系统思维、法治刚性、科技赋能和产业变革交织而成的壮丽诗篇。它体现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系统方法论,贯穿于顶层设计、产业转型、城乡融合、制度创新的全过程;它彰显为“党建统领、多元共治”的生动格局,各级河长林长、山城志愿者、环保社会组织协同发力,形成澎湃动力、磅礴合力。

  看路径,从建设更高水平的生态屏障到培育更加强劲的绿色动能,从健全更加高效的生态价值实现机制到厚植更加深厚的生态文化根基,从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到构建政府有为、企业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重庆的必由之路。

  看成效,从缙云山的层林尽染到铜锣山的矿坑蝶变,从长江碧波的奔涌不息到梁平湿地的鹭鸟翩跹,从产业新城的绿色崛起到和美乡村的生态画卷,巴渝大地上的每一抹绿意、每一处蝶变,都在诉说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时代强音。

  看未来,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标杆,让“一江碧水、两岸青山”成为最亮名片;创造积累西部山区生态富民经验,将绿水青山转化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强劲引擎;探索超大城市生态治理新模式,为全球大都市可持续发展提供“重庆方案”。

  ……

  长江潮涌,青山为证;巴渝实践,绿满人间。重庆践行“两山”理念的步伐铿锵有力。

  重庆的生动实践深刻昭示着: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统一,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人类文明进阶的必答题。保护好生态就是积蓄最雄厚的资本,坚持绿色发展才能赢得最长远的未来。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的新起点上,在加快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的嘹亮号角声中,重庆必将续写更恢宏的“两山”理念巴渝新篇,交出现代化新重庆最亮眼的绿色答卷!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