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重庆复兴油田破解“世界难题”对“坑农”假专家重拳出击“活力中国调研行”重庆主题采访活动启动重庆企业公益托管点让职工告别“暑假焦虑”官民孝同志逝世
第0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重庆复兴油田破解“世界难题”
对“坑农”假专家重拳出击
“活力中国调研行”重庆主题采访活动启动
重庆企业公益托管点让职工告别“暑假焦虑”
官民孝同志逝世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8 月 1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报时论

对“坑农”假专家重拳出击

臧博

  近期,央视《财经调查》曝光了一些假农技专家在网上骗人的套路。专攻“农业赛道”的团队“祥禾农业”负责人直言,旗下有“1000多个账号”,并称“实际出镜、运营的工作人员没有任何农业教育背景”。当被记者问到团队成员是否真是农业大学毕业生时,负责人笑嘻嘻地说“全是我们自己编的”。

  一句“全是编的”,让人格外愤怒。这些真骗子、假专家,以“农业指导”“公益助农”为幌子,带货高价劣质农资产品,行坑农骗农误农之实。如此将捞钱黑手伸向农民群体,着实无耻。特别是,假专家伪造权威人设、吹嘘劣质农资产品,可能涉嫌违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广告法等,已然触碰法律红线。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农业岂容半点掺假。不论是假种子还是假农药,只要农作物跟“假”字沾了边,轻则减产,重则绝收。更可恶的是,假专家们的眼睛只盯着带货挣钱,一旦用户投诉举报,他们就关老号、开新号,继续忽悠。至于农民是不是花高价买到了劣质农资产品,用了这些产品会不会导致歉收、绝收,他们根本不在乎。

  面对这样的假专家,各方绝不能坐视不管。首先,网络平台必须反思自身的内容审核及把关机制,通过强化资质审核、关键词过滤、同质化内容筛查等手段,及时将假专家“踢出”流量池。其次,相关职能部门可以采取多部门协同等方式,联合调查、取证、处置,一次性把这些假专家打疼、打怕,让他们一次受罚、再不敢犯。

  与此同时,基层县乡镇和街道社区也要主动出击,防范广大农民受骗。一来,对辖区内农民尤其是年龄较大、信息渠道单一的农民,展开常规性科普活动;二来,劝导大家捂紧钱包,不买网上来路不明、价格虚高、功效吹上天的农资产品;三来,提供公共投诉举报途径,引导被骗农民及时投诉举报,然后集中上报。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假的就是假的,只要各方联起手来行动,就不怕这些假专家不现出原形;只要农民们擦亮慧眼,就一定能看出这群真骗子、假专家的真面目。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