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临沧市耿马自治县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笔试成绩公布,其中一名报考小学数学教师岗位的考生笔试成绩仅17分,却进入资格复审。
有网友评论,“17分创造奇迹”。以笔试17分进入资格复审,打破了公众对教师招聘的朴素认知。这一“奇迹”,与其说是考生运气好,不如说是招聘的“失格”。虽然工作人员强调,“笔试公告中没有设置最低分限制”“招聘工作严格按照招聘公告流程执行”,但“合规”二字并未消除公众对此次招聘的疑惑。
笔试17分,虽不能说明一切,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考生的专业素养。教师招聘,涉及教学质量和学生未来,公众自然关注多一些、要求高一些。以如此低分进入资格复审,难免会让人对后续选拔的科学性产生质疑。虽然有相关部门人士向记者表示,“考生以17分进入资格复审,最终被录用的可能性极低”,但大家关注的并非个案,而是教师招聘各环节是否公正、科学、合理,是否能真正选拔出“灵魂的工程师”。
争议背后,还有对教师,尤其是特岗教师的关注。特岗是一种政策倾斜,是为了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关于做好2025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明确,“边远艰苦地区和急需紧缺专业的特岗教师招聘,可结合实际适当降低或不设开考比例,采取面试、直接考察的方式公开招聘,划定成绩合格线”。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教师队伍“来者不拒”。乡村教育,事关无数家庭,事关教育公平,事关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经得起审视的目光。
合规只是底线。教育的尊严、乡村孩子的未来,需要的是高于底线的坚守。无论这个岗位最后花落谁家,招考部门都应拿出令人信服的依据。诚然,边远艰苦地区的教师岗位,面临着“招人难、留人难”的普遍困境。但,政策倾斜不是照单全收,乡村教育,更不该是低标准、低门槛的试验场。政策倾斜的初衷,是在保障专业素质的前提下,为边远艰苦地区吸引人才开辟特殊通道,让每一个孩子,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公众的质疑,恰恰是对“合规”背后是否真正“合理”“合情”的追问。乡村教育的振兴,需要的不是“凑数”的教师,而是真正热爱教育、具备扎实功底的优秀人才。给予政策支持是必要的,但与此同时,也要切实改善边远艰苦地区教师的薪资待遇和工作环境,让他们“生活有保障、工作有价值、未来有希望”。如此,特岗教师招聘才能避免陷入“无人可选”的困境,招来的教师才能真正留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