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国企上半年交出亮眼成绩单丰都“家鸡共养模式”激活乡村闲置劳动力“烟火气+创新力”立大功城市“暗河”蝶变“生态客厅”
第004版: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国企上半年交出亮眼成绩单
丰都“家鸡共养模式”激活乡村闲置劳动力
“烟火气+创新力”立大功
城市“暗河”蝶变“生态客厅”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8 月 0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烟火气+创新力”立大功

  (上接1版)

  政策发力,3C数码产品点燃消费热情

  2025年上半年,重庆还通过政策工具精准发力,创新性将3C数码产品纳入补贴范围,有效激活消费市场。

  今年1月20日,重庆在全国率先实施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春节期间即显现成效。

  垫江市民刘玲玲购买一款高端手机,原价5999元的512G机型,经企业优惠150元和国家补贴500元后,实际支付5349元。这一政策红利背后,是重庆首创的“1+4+N”服务生态支撑——自主研发5大数字化申报平台,依托1360个服务网点构建“15分钟便民服务圈”,实现政策执行无缝衔接。

  政策创新还体现在“政银企”密切协同方面,通过12场专题对接会形成“政府补贴+企业让利+金融支持”组合拳,撬动市场资金投入达政府补贴3倍。配合春季惠民博览会等23场大型活动及“汽车下乡”等217场特色促销,有效激活县域消费潜力。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家电、手机数码累计涉补交易326.82万单,涉及补贴资金17.01亿元。真金白银的补贴直接降低消费者换新成本,充分释放潜在需求,为消费市场持续增长提供关键支撑。

  场景创新,山城地貌催生特色消费

  重庆问鼎“消费第一城”还离不开对城市基因的极致挖掘。

  两江环抱、群山切割的特殊地貌,塑造了“8D魔幻城市”的独特标签。

  通过构建“江崖街洞天”消费空间体系,全市建成286处“山城步道+特色街区+滨江经济带”复合场景,带动沿线商铺租金上涨15%—20%,印证特色化商业的强劲生命力。

  渝中区戴家巷崖壁后街堪称典范。悬崖边,九个巨型橙色集装箱错落堆叠,形成长江之滨的青年聚集地。游客在悬挑观景平台拍照打卡,既能俯瞰奔流长江与跨江索道,又可品尝冠军咖啡师特调饮品。这种“上天入地”的立体消费体验,正是重庆地形优势的具象化呈现。

  戴家巷运营方、渝中区长翔公司负责人介绍,戴家巷凭借独特的临江崖壁地形优势,在不足200米的街巷空间内,成功聚集了40余家特色店铺,形成一条极具山城特色的崖壁消费后街。

  如今,这样的特色创新场景在山城遍地开花,世贸大厦打造重庆首个策展式天台“城市空中乐园”,山城巷利用防空洞纵深空间构建沉浸式奇幻场景,十八梯传统风貌区、枇杷山后街等老巷持续焕新。从洞穴经济到云端消费,8D魔幻地形正转化为可体验、可传播的消费符号。

  前路展望,从规模领先向能级领先跨越

  在成为“消费第一城”后重庆如何守住位置?市商务委运行促进处处长王顺辉介绍,接下来,重庆将打造更多特色消费新场景,增加首发经济、“渝伴礼”等品质消费新供给,持续做靓“不夜重庆”等特色消费新名片,着力优化入境支付、离境退税等国际消费新环境,不断提升入境消费便利化水平,促进消费潜力有效释放。

  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院研究员莫远明则建议,推动产业深度转型,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消费市场”体系,提升现代服务业占比,实现从规模领先向能级领先的跨越。

  “创新消费业态与场景。通过多元业态的引进丰富消费业态,延长消费时段与空间,激发消费活力。”莫远明表示,重庆应稳住消费基本盘,把常住人口红利转化为消费红利,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入境游,接待好国外、市外游客,提升消费品质,带动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