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奔涌,见证军民同心;武陵巍峨,镌刻双拥荣光。今年,武隆区再度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这片流淌着红色血脉的土地,用行动诠释了军民鱼水情的深刻内涵。
如今,武隆区双拥工作不断创新实践,一项项军地共建、优抚安置、社会化拥军等领域的务实举措接续落地、提升了军人军属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一幅幅军地“双向奔赴”、鱼水情深的新画卷不断展开。
强化组织保障
双拥工作高效运转
一直以来,武隆区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积极探索双拥工作新模式,拓展双拥工作新领域,构建党政主导、军地互动、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双拥工作格局,将双拥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以及党政军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成立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区委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和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五级联动双拥网络体系,明确三级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依托乡镇(街道)、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建立完善双拥服务体系。
为确保双拥工作高效运转,武隆区提出双拥工作优先议定、双拥经费优先保障、涉军问题优先解决、军队发展优先支持、军人事务优先办理的“五优先”工作思路,每年都把慰问部队、重点优抚对象等双拥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推动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
紧贴部队需求
筑牢强军坚实后盾
今年5月20日,第四届西部边防暨驻渝部队官兵集体婚礼系列活动在武隆区仙女山举行。来自西部边防和驻渝部队官兵及其爱人,在军地各界的共同见证下,开启一场戎装与婚纱的甜蜜邂逅。
像这样的集体婚礼,武隆区已经举办了三届,不仅解决了广大官兵因戍边练兵推迟婚期等现实问题,更极大增强了军人军属的获得感,为推进强军兴军汇聚更多合力。
近年来,武隆区坚持“部队训练到哪、保障落实到哪,部队需求在哪、服务提供到哪”,以“爱军队、懂军人、善拥军”为工作目标,不断巩固和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
优化退役军人服务“一件事”办理,探索“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表申报、一次办结”模式;设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地,1000余家企业为退役军人提供岗位1.1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1600余人次;成立退役军人关爱基金,帮助退役军人解决实际困难。
武隆区还依托其独特的旅游资源禀赋,打造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拥军品牌。在白马镇、后坪乡打造红色退役军人服务站2个,在仙女山接待中心打造旅游拓展型退役军人服务站1个;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所辖景区累计接待现役军人、退役军人等15万余人次,减免门票金额达4500余万元。
军地双向奔赴
鱼水深情历久弥新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长期以来,驻区部队官兵把武隆区当故乡,全力开展拥政爱民活动,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实际行动谱写军民鱼水情深新篇章。
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武隆区人民武装部积极对接帮扶凤来镇高寿村打造“全国乡村振兴和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示范点”。高寿村被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确定为军队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百村示范”。
驻区部队不断加强执勤处突和抢险救灾训练,以实际行动为武隆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近年来,驻区部队累计出动官兵、民兵7000余人次,积极参与应急救援等急难险重任务80次。
时代在变,不变的是拳拳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之心;岁月流淌,积淀的是军民浓浓鱼水深情。未来,武隆区将推动双拥工作迈向更高水平,让军政军民团结之花在武隆大地长开长盛,为强军兴军贡献更大力量。
孔德虎 张瀚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