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重庆市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6万余个,吸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34.5万人,青年R&D(从事科学研究与试验开发)人员增长11.5%。如今的重庆,正成为青年人扎根奋斗的热土,青年就业与经济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展现出蓬勃生机。
创新是青春远航的动力,创业是青春搏击的能量。重庆共青团以加快建设全市域青年发展型城市为抓手,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需求,构建青年来渝、留渝、在渝“全生命周期”服务,让越来越多青年在重庆找到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书写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的生动篇章。
优化人才供给
营造积极就业氛围
今年4月,团市委联合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等单位举办2025年“千校万岗·启航青春”重庆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双选会暨2025届普通高校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当天,全市各区县(自治县)西部计划项目办、242家企事业单位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提供就业岗位1.13万余个。
重庆理工大学学生周麒英表示:“招聘岗位与我所学专业非常对口,与企业的交流,让我对职业规划更清晰。”
近年来,团市委持续深化就业服务,联合团四川省委开展“双城青才计划”就业服务活动,举办“千校万岗·启航青春”大型综合类招聘会37场;实施“山茶花”乡村振兴、“馨小青”阳光助残等基层服务项目,积极缓解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累计覆盖20万余人次;常态化举办“就业引航”宣讲会,依托12355青少年服务台,为求职期高校毕业生提供心理关怀、情绪疏导和危机应急干预服务,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奋斗观;吸纳专家学者、行业带头人等组建青创导师团队伍,结对帮扶3458名低收入家庭毕业生成功就业,积极营造高校毕业生留渝来渝、青年人才聚渝兴渝的浓厚氛围。
强化实践锻炼
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今年以来,重庆高校学子继续活跃在创新实践、乡村振兴第一线:万州区先进制造业企业创新感知行、开州区响石村的农机实操培训、南川区大观镇的健康义诊……团市委联合有关部门实施“红岩青年行”“青马工程”“三下乡”“社区实践计划”等项目,吸引18.6万余名大学生走进先进制造业企业、深入社区和乡村,用实践书写青春担当。
团市委积极推动《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计划》《挑战杯等竞赛成果落地转化办法》等一揽子突破性、普惠性青年发展政策落地实施,开展“我为青年办实事”项目,“未来企业家培养青锋贷”“乡村振兴青年贷”等为青年发放贷款69.7亿元,6.1万名灵活就业青年缴存住房公积金、规模全国第一,从政策层面有效缓解2025年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
当前,团市委着眼解决青年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急难愁盼,正加快推动出台全国首个青年创业促进条例——重庆市青年创业促进条例,以法治手段保障创业青年尽享政策红利。
激发青春创意
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重庆市选拔赛吸引83所高校、19.1万余名学生积极参与,参赛作品2.1万余件;2025年重庆青年创青春大赛、第十届“五小”创新赛吸引4592个青创项目报名参与,参赛规模创历史新高……
团市委扎实做好赛事“后半篇文章”,聚焦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416”科技创新布局,着力构建“全方位”政策保障、“全周期”项目培育、“全链条”落地转化的创新创业工作体系,开发上线集“青创政策、资金帮扶、青创阵地”等7个功能于一体的青年创新创业“一件事”应用场景,推动重庆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入驻青年服务线上地图。积极整合高校、地方、企业三方资源,建立科创成果与行业产业需求对接长效机制,不断延伸服务链条,实现创业带动就业。
从岗位供给到政策保障,从实践锻炼到创业孵化,团市委正以务实举措书写“青春留渝”新篇章。在这里,每一位青年都能找到奋斗的坐标,让理想之光闪耀山城。
黄伟 陈钰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