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出租承租行为 保护合法权益石破茂:今后执政道路充满“荆棘”“十四五”期间成渝地区已建成全国领先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警惕“包装贷”从“背篓”里理解城市的温度球场看台不该成为骂人者的戏台农村新公厕岂能建而不用
第007版:时事·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规范出租承租行为 保护合法权益
石破茂:今后执政道路充满“荆棘”
“十四五”期间成渝地区已建成全国领先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警惕“包装贷”
从“背篓”里理解城市的温度
球场看台不该成为骂人者的戏台
农村新公厕岂能建而不用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7 月 2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村新公厕岂能建而不用

高永维

  央视《财经调查》栏目组接到群众举报,村里投入不少资金建成的新公厕常年挂着锁、关着门。据村民讲述,新建的公共厕所都是不提供日常使用的,只有村里有活动或领导来视察的时候才会开放。

  农村公厕为何建而不用?只有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才能寻到破解的实招。接受采访的村委会工作人员表示,平时关闭厕所,是为了省却日常清理的麻烦。这是原因之一,但却未必是全部。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厕所建设和管理的通知》明确,农村公厕要确保专人管、有经费、定时清、无异味。因为怕打扫麻烦就紧闭大门,这难免让人对“专人管”和“有经费”产生疑虑。

  因为怕弄脏所以不开门,这是一刀切的因噎废食之举;有领导视察才开门,这更是揭开了形式主义的遮羞布。前期建设费用花了不少,后续管护跟不上,所以就一把铁锁看门,这是没有算清楚惠民账。

  试想,如果每座农村公厕都有足额管护资金,都有专人负责日常管护,责任落到了人头上,日常清理又何难之有?《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厕所建设和管理的通知》指出,“地方各级政府要多方筹措建设与管理资金”“鼓励实力较强的村级组织自主投入,鼓励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参与农村公共厕所的建设和管理”。各级政府每年是不是能够拨付管理资金,村级组织自己又能够承担多少?如果财政没有专款,村级组织又无力负担,日常清洁、维修、耗材等费用没着落,农村公厕的正常使用便真成了个难题。

  关于农村公厕问题,在建得成的基础上,关键还在于用得上、长受益,这就需要多方来共同努力。一方面,要建立常态化管护责任体系,将公厕管护纳入村级事务管理清单,把责任压实,避免出现“有人建没人管”的情况。另一方面,要拓展资金保障渠道,加强资金监管,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到刀刃上。同时,可以通过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养成文明如厕习惯,组建村民监督小组定期检查公厕使用与管护情况,共同维护农村公厕环境。

  群众身边事,枝叶总关情。建设新公厕是惠民利民之事,既然建成了,就应该用起来,而不是一锁了之、白白落灰。特别是,民生实事不是形式主义的展览品,当地也应切实反思“领导视察才开门”的行为。把问题想得更充分一点,将工作做得更扎实一点,齐心协力、全心全意办好惠民实事,农村公厕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建而不用”“建后失管”等问题才不会成为槽点。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