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机关党建培育打造“金名片”夔门锁钥 诗韵千年——奉节白帝城
第007版:红岩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机关党建培育打造“金名片”
夔门锁钥 诗韵千年——奉节白帝城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7 月 1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跟着档案看重庆

夔门锁钥 诗韵千年——奉节白帝城

  《夔州府志》(奉节县档案馆藏)。

  在长江三峡的西端起点,重庆奉节县境内,瞿塘峡夔门的磅礴水势之畔,矗立着一座承载千年烽火与诗篇的传奇之地——白帝城。它不仅是扼守长江咽喉的“夔门锁钥”,更享有“中华诗城”的美誉。

  白帝城的选址,深刻诠释了古代“依山就势,据险设防”的军事智慧。它雄踞于白帝山巅,俯控着长江三峡最为险峻的瞿塘峡入口——夔门。这道由赤甲、白盐两山夹江对峙形成的天然门户,“镇全川之水,扼巴鄂咽喉”,其关键的战略位置不仅使它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更铸就了这座诗城的传奇。

  白帝城的赫赫威名,始于战火纷飞的乱世。

  《夔州府志卷二沿革志》载:“王莽没,公孙述据其地,名白帝城。”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改制,天下陷入大乱,各路豪强纷纷起兵。蜀郡太守公孙述趁机割据富庶的蜀中,自封“辅汉将军”“益州牧”。为扼守长江天险,他派遣大将任满在瞿塘峡口修筑坚固堡垒,初名“子阳城”(公孙述字子阳)。公元25年,公孙述登基称帝,并将子阳城更名为“白帝城”,此乃白帝城名之由来。

  三国时期,白帝城(时名鱼复,刘备改为永安)地位空前。蜀汉昭烈帝刘备在夷陵之战惨败后,退守于此,病危之际上演了著名的“白帝城托孤”,将后主刘禅与蜀汉江山托付给诸葛亮,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节点。隋朝年间,大将杨素由此率强大舟师东下,一举攻破南陈都城金陵(今南京)。宋元之际,这里成为双方反复拉锯争夺的前线堡垒。

  白帝城的历史底蕴,不仅镌刻在史册里,更埋藏于黄土之下,流淌在诗词歌赋之间。

  白帝城遗址及其周边的下关城、瞿塘关、子阳城等区域,构成了三峡库区腹地一处极其重要的古今重叠型城址。自1998年起,持续二十年的系统考古工作,开展调查12次,勘探50万平方米,发掘2.5万余平方米,揭示了自战国延续至清代的丰富城址与墓葬遗存。2019年,荣列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尤为瞩目的发现是,在子阳城樊家台、皇殿台出土了南宋时期的炸裂式火器——铁火炮,为研究古代军事技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证据。这些考古成果清晰地勾勒出奉节地区历史发展的脉络,使白帝城成为解读三峡地区文明演进的“活化石”。

  历代文人墨客行经此地,无不为其壮丽山河与厚重历史所震撼,留下无数传世名篇。

  李白在此写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轻快与豪迈;杜甫登临感怀,发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悲鸣;白居易、刘禹锡、苏轼等巨匠亦在此留下不朽诗章。

  这些诗篇,使白帝城超越了单纯的军事堡垒,升华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璀璨地标。2017年,奉节县被中华诗词学会正式授予“中华诗城”称号,并成功举办首届“中国·白帝城”国际诗歌节,千年诗脉在此焕发新生。

  三峡工程的兴建,改变了白帝城的地理景观。曾经的江岸高地,如今已成为万顷碧波环绕的湖心绿岛。

  夔门雄峙,长江奔涌。作为长江文化带的重要节点,白帝城既见证了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智慧结晶,也承载着中华诗词文化的千年传承。从李白笔下的“朝辞白帝”到当代“中华诗城”的建设,这座古城生动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延续与文化活力。随着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推进,白帝城正以文物保护为基础,以文化传承为使命,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通讯员马仙、记者何春阳编写

  奉节县档案馆、奉节县文物保护中心提供支持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