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孩子们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受访者供图) |
7月14日一大早,沙坪坝区新桥街道高滩岩社区的“军娃托管站”里,10岁的翔翔一脸严肃,汗珠滚落,正跟着退役军人、大学生志愿者高煜珉学习军体拳。
刚结束的体能训练热度未消,孩子们又围在西南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护师曾冬梅、主管护师王倩和黄祥城身边,全神贯注地学习心肺复苏技能。曾冬梅手把手地调整着孩子们按压的姿势和力度,技能在指尖传递,安全责任意识也悄然萌芽。
不远处,翔翔的妈妈、陆军军医大学的现役军人周慧看着这一幕长舒了一口气。去年此时,她远赴外地执行长达半年的医疗援助任务,孩子假期无人看管,让她十分焦虑。
周慧与在西南医院工作的丈夫,是军人双职工家庭。“常年‘双线作战’。”周慧坦言,暑假一到,孩子白天无人看管,安全与学习两头担心,这份煎熬甚至超过执行任务本身。
在高滩岩社区——这个被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沙坪坝离职干部休养所、沙坪坝退休干部休养所等部队环绕,拥有全市最多现役军人的地方,军人子女寒暑假“看护难”是无数像周慧这样的家庭心头的担忧。
高滩岩社区党委书记王红,既是军嫂也是军妈,对这份担忧感同身受。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大力支持下,依托“渝事好商量”基层协商平台,一场旨在解决军人后顾之忧的资源整合在高滩岩社区高效启动。
陆军军医大学警勤连的现役官兵化身军训教官,校属幼儿园的专业老师担纲幼儿组课程;西南医院不仅派出急诊专家团队传授急救知识,更捐赠了专业医药箱;辖区爱心企业送来了崭新的课桌椅、饮水机等物资。社区也盘活了儿童之家、科普馆等地,并新建了户外小型水上乐园和双拥长廊,为3至12岁的现役、退役军人子女打造了一个步行15分钟可达的“安全成长圈”。
崭新的托管教室内,军事元素装点墙面,千余册图书静候小读者,这片由多方力量共同托举的天地,成为40余名军娃暑假的安全港湾。
记者了解到,这一全市首个“军娃托管站”自7月2日开课以来深受欢迎,活动将持续到暑假结束,娃娃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随时参加,活动全程免费。
“军娃托管站”的课程设置与普通托管不同,处处显示着军营色彩和实用关怀。每天开课前集中军训,锻炼孩子们的意志与体魄;国防教育课深植家国情怀;虎虎生风的军体拳、嘹亮的“军娃唱吧”军歌回荡;还有趣味绘画、中药知识启蒙、防溺水安全讲座等内容。训练场上,孩子们跟着教官一丝不苟地学习敬军礼、踢正步,回家后常常骄傲地宣称“我是小军娃!”
“孩子开心成长,军人方能安心服役,社会才可放心托付。”沙坪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沙坪坝区今年连续7年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这个由“政府主导、部队协同、社会参与”的“军娃托管站”,有望在区内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