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西部片区目前有4条管道与中部片区互通,分别依托土主隧道、双碑隧道、大学城隧道和华福隧道建成。今年6月,全市三级治理中心还特别针对大学城片区,进行了一场跨区域调度保障高峰用水演练。
目前,中心城区一体化供水格局已基本形成,日供水能力505万立方米,可调度产能约156万立方米。如果按照每人每天90升的应急保障标准,156万立方米可满足1700万人应急用水。
按照规划,未来中心城区互联互通管道将达到32条,供水调剂能力会更强。
AI赋能,城市供水将纳入全周期管理
在全市三级治理中心大屏上,点开“城市供水全周期管理应用”,可实时看到各大水厂水质水量监测以及实时负荷情况。
如果发现异常,可随时启动应急程序。当片区某水厂负荷连续多日超过90%,将自动触发产能预警,并智能提示启动相邻片区调水程序。调水过程中,调水流量告警、水质超标和设备故障报警等辅助功能可随时启动。
与平原城市不同,重庆山地环境突出,高低起伏较大,城市供水最多需6级加压,管网承受水压是平原城市的2.5倍以上。爆管,就成为高频场景。
市城市供节水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上线使用的供水爆管监测AI智能体,依托大模型,可对爆管事件自动生成最小影响人口的最优处置方案,联动消防、市政、环保等部门,并自动匹配救援抢修物资、人员、专家等,使爆管得到高效处置。
同时,相关智能应用还通过模型评估,从管材、管径、管龄、埋深等4个维度,对我市供水管网进行健康度评估。目前,中心城区3461公里供水管网已完成评估,发现317公里管网处于较差状况,将纳入下一步城市更新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