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校华为智能网联汽车实训室,老师指导学生在模型车上进行仿真操作 |
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塑造多元办学、产教融合新形态”。
对于职业院校而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仅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路径,更是服务国家战略、驱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
作为一所办学二十余载的高职院校,重庆电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电讯职院”)始终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视为学校发展的关键,锐意进取,成果丰硕,先后获批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重庆市现代通信产业学院、职业教育“双基地”以及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近年来,学校坚持以党建引领聚合力,持续深入推进合作模式创新,积极推动校企关系由单一“合作”向深度融合、互利共赢的“生态共生”跃升,加速培养数字工匠。
携手头部企业
打造新能源人才孵化“强磁场”
当前,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作为我国制造业的重点发展领域,正引领着汽车产业的深刻变革。重庆是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市委、市政府在“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架构下,提出了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的目标,持续加码新能源汽车发展。
作为培养与重点产业相适应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力量,职业院校如何担当作为?电讯职院积极探索并以行动作答。
7月12日,第二届智能驾驶开发者挑战赛华中西南赛区选拔赛在重庆电讯职业学院启幕,同时,华为·电讯智能网联汽车实训中心正式揭幕启用。这标志着学校在培养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高技能人才上迈出坚实一步,将为西南地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人才动能。
“该中心是全国第四家、西南地区唯一专注于华为HCIA—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认证的培训基地,旨在规模化培养获得华为认证的MDC应用开发工程师。”据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拥有高标准建设的实训平台,覆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技术全链条,集教学、研发、认证于一体,精准对接产业前沿需求,破解高技能人才供给瓶颈。
据了解,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是学校重点打造的特色专业。该专业依托华为全栈智驾解决方案,以开放智能汽车数字平台iDVP、智能驾驶计算平台MDC和HarmonyOS智能座舱平台为技术核心,双方携手共建华为MDC重庆授权培训中心。
“我们不仅引进设备,更引入华为的产业标准、认证体系和前沿技术框架。”学校相关负责人强调,这确保了教学内容与产业前沿的无缝对接,让学生所学即所用。
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精准。着力培育适应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需求,具备扎实专业知识与技能、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并注重学生就业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
课程设置丰富且实用。《ROS原理与技术应用》《Python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新能源汽车构造》等核心课程,系统构建了学生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基础构造到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应用的知识体系。
实训条件是专业的突出亮点。学校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的智能网联汽车实训室、华为开发者创新中心,能充分满足日常教学与实践需求,让学生在贴近真实生产的环境中锤炼技能。
雄厚的师资力量,加上对标产业前沿的MDC实训室、华为开发者创新中心及整车故障检测中心等先进设施,为学生铺就了从课堂直通产业的“高速路”。随着行业蓬勃发展,毕业生可在研发、测试、生产、市场、售后服务等多个领域大展拳脚,职业发展前景广阔。
未来,该中心将持续深化“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精准对接企业岗位需求,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同时拓展社会化培训认证服务,扩大项目辐射力,着力打造西南地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实训示范高地,输出可复制推广的产教融合成功经验,提供持续的高质量人才支撑,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深耕产教融合
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动能”
2022年,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SGAVE)首批试点院校。2023年,学校跻身重庆市第一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建设名单。2024年,学校牵头成立信创行业数字工匠产教融合共同体,联合100余家企业、学校、行业组织等,着力培养数字工匠人才……
这每一步,都印证着学校“产教融合育匠才,特色办学闯新路”的坚定实践。近年来,学校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协同之路,围绕“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理念,持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在培养模式上创新突破,厚植人才沃土。学校打造“工”厂型校区、“研”究型园区、“创”新型产区,通过“校区、园区、产区”三区联动的真实场域,培养学生从生手到熟手再到能手。先后成立重庆市西部食谷产教融合中心;参与政企数字化改造等工程20余项;创建重庆市江津大学生创业公共服务平台,面向江津区4所高校孵化初创企业100余家;并在重庆市合川区燕窝镇等5个乡镇设立“乡村数字工坊”。
持续丰富人才培养载体,有效助力人才发展。学校成功获批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获批“郑军工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引进数名省部级名师,建成多个名师工作室;与重庆曙光都市工业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共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数字工匠实践基地”;校企联合成立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及2个创新中心等。
携手优质企业,深度共推人才培养。学校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若森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莱茵科斯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建立紧密合作。深度参与15个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并在全国数字商务与智慧数字财经两大产教融合共同体中担任常务理事单位,荣获全国职业教育产教科融合先进单位称号。
积极搭建供需平台,显著提升就业质量。在教育部第三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申报中,学校共有47个项目获批立项,位居同类高校前列。合作企业广泛覆盖汽车检测、互联网、新能源、装备制造、土木建筑等多个行业领域,为学生开辟了广阔的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通道。
展望未来,电讯职院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务实的举措,全力深化产教融合,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
精育“红专工匠”
铺就数字人才成才“快车道”
不久前,国漫《画江湖之不良人》第七季持续热播,引发行业高度关注。这部由重庆电讯职院校企合作单位北京若森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倾力打造的精品力作,其背后凝聚着该校数字媒体技术(动画设计)专业学子的深度参与。学子们在动画制作中展现出的精湛技艺与专业素养,不仅为这部作品的优秀剧情与震撼特效贡献了力量,更生动地折射出学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独特而卓有成效的育人特色。
在探索数字技能人才培养的征途上,电讯职院匠心独运,构建起特色鲜明的“九章铸匠”育人模式:思想引领层面,以“文、耕、武”三章筑牢学生理想信念,通过红色教育基地研学、劳动实践周等活动厚植家国情怀;教学深化环节,以“技、艺、道”三章夯实专业根基,将前沿技术与传统工艺素养融入课程体系;实践场域维度,以“工、研、创”三章提升实战能力,让学生在真实项目中锤炼技艺。
正如学校相关负责人所言:“我们培养的不是单纯的技术操作者,而是兼具红色基因和创新思维的新时代红专数字工匠。”
学校实施红色基因链厚植发展根基、数字技术链驱动育人变革、产教融合链激活创新势能“三链协同”发展战略。学校将红色文化传承与大国工匠精神培育结合,坚持邀请劳模工匠、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走进校园,同上一堂大思政课。每年评选“电讯红”学生工匠,并为优秀学生工匠配备“技能导师”和“红色导师”。师生们从红色基因和工匠精神中汲取力量,激发技能报国的志向。
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催生出一系列丰硕成果。
学校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重庆市首批‘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重庆市职业教育特色育人单位,重庆市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人才质量量质齐飞,办学以来,已累计培养兼具红色基因和高技能的“红专工匠”10万余名,近年来,约70%的毕业生已成为通信行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技术骨干。涌现出一大批荣获“五一劳动奖章”“高校优秀毕业生”“大学生就业创业典型”等荣誉的校友代表。
电讯职院办学经验赢得广泛赞誉,成功举办“大国数字工匠论坛”,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以《共建实训平台数字人才成抢手货》为题,深度报道其数字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
当前,电讯职院以服务国家数字经济发展为己任,持续书写着新时代职业教育的精彩答卷,引领更多怀揣红色匠心的数字技能人才从这里启航,以精湛技艺与创新思维,在数字中国的广阔蓝图中镌刻下属于新时代工匠的靓丽一笔。
李梦 李苗 朱真兵 图片由重庆电讯职业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