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2021年1月1日起,长江十年禁渔。这是党中央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大决策,是推动长江共抓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境内江河纵横,水系发达,每年3月至6月禁钓期内,全市754条禁捕河流全面禁止垂钓。由于禁捕范围广,监管难度大,过去主要靠人监管,打击非法捕鱼行为存在“发现难、取证难、反应慢”等痛点。
如何解决这道难题?2021年,重庆铁塔联合重庆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创新打造了智慧渔政AI预警处置系统。
该系统通过架设在中国铁塔遍布于重庆重点流域和河段通信杆塔上的高清云台摄像机,可在3公里范围内水域进行24小时不间断地清晰监控,自动抓取违法捕捞和违规垂钓等违法行为画面。
抓拍后,系统利用大数据、AI算法等技术进行智能分析,向执法人员手机端推送预警信息。执法人员随即赶赴现场处置,并上传现场照片到系统。由此,实现了违法预警、智能派发、处置跟踪、综合分析等全流程闭环管理。
“这种从人防到技防的转变,弥补了以前靠人巡查的不足,提高了执法效率,有助于更有力地打击非法捕捞行为,更好地保护渔业资源。”重庆铁塔行业拓展部支撑部经理唐爽表示。
如今,已有超800座通信塔服务于重庆长江十年禁渔,涉及38个区县共计约3400公里长岸线,基本实现全市重要水域全覆盖。
关键词 赋能城市治理
通信塔变身“数字塔”“无人机机场”,构建全域立体感知监测体系
今年4月16日11时05分,北碚区施家梁镇华菱路,一处通信基站上的无人机机巢舱门自动开启,一架无人机轻盈滑出,对周边区域进行自主巡检。
它迅速锁定一辆违停共享单车,进行抓拍。信息经无人机管理平台推送到北碚区运管服平台,后者即时派遣任务,施家梁镇工作人员立刻前往处理。
这一幕,源于北碚区的“无人机城市治理驾驶舱”项目。这是重庆铁塔构建的“空天地”一体化全域立体感知监测体系,北碚区期望用其解决城市管理中信息采集人员不足、巡查范围和巡查时间受限的难题。
目前,该项目已建成5个无人机机场(机巢),投用8架无人机。无人机机场(机巢)巧妙地建于通信塔之上,为无人机稳定供电、网络连接,让无人机拥有7×24小时实时监测能力。
这些无人机能按照预设时间和航线自动巡检,能精准识别露天焚烧、占道开挖和车辆违停等城市管理中多种常见问题,并经系统推送至相关部门处理。
截至7月9日,8架无人机共计飞行479架次,上报生活垃圾乱堆放问题185件、共享单车违停问题90件。相较传统方式,这一新模式的问题识别效率提高了50%,事件响应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30分钟,人力成本降低了30%。
智慧渔政场景和“无人机城市治理驾驶舱”项目的背后,是重庆将通信塔升级为“数字塔”,赋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实践。
“通信塔站址资源多、分布广,还配备了电力设施,便于挂载摄像机、传感器等多种设施设备。”邓忠惠说,基于这种优势,近年来重庆铁塔通过中国铁塔搭建的铁塔视联平台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重庆超5400座通信塔变身为“数字塔”。
在此基础上,重庆铁塔携手重庆市多个区县和部门,为渔政执法、森林防火、环境监测、城市管理等多个领域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智慧脑”,赋能数字重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