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犹如为学校事业点亮引航明灯,既把准了办学治校的“定盘星”,又注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强心剂”。
作为重庆市唯一一所以“交通”命名的高职院校,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坚持把党的领导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持续强化党的建设“两覆盖一引领”,让党的工作如春风化雨浸润各项事业发展。
在新时代赶考路上,重庆交通职业学院保持严实作风、奋进姿态,以组织覆盖夯实“红色堡垒”,以工作覆盖激活“红色细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绘就党建引领教育事业提质增效的美好画卷。
强化组织覆盖
筑牢立德树人“红色堡垒”
组织覆盖无盲区。在探索党建工作新路径的过程中,重庆交通职业学院以党组织全覆盖为目标,创新构建起“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员”四位一体的组织体系,实现党组织在机关处室、教学单位、学生社区全覆盖,让党的组织像毛细血管般延伸至每个育人环节。
“双创”培育开新花。学校持续完善“教育部—重庆市—学校”三级培育创建工作格局,形成基层党建创新集群效应;开展“一学院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创建活动,以品牌创建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轨道交通学院里,那块闪亮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奖牌格外醒目,这正是学校增强党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所结出的硕果。
引领保障稳航向。学校还积极构建抓党建带全局工作体系,落实落细政治引领、思政铸魂、固本强基、正风肃纪、凝心聚力、双融互促“六项行动”,确保学校按党的要求办学治校、教书育人。
这些创新实践,让鲜红的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在重庆交通职业学院校园里,红色力量正悄然浸润着每个角落。
强化工作覆盖
激活办学治校“红色细胞”
前不久,重庆交通职业学院与北京首航环宇航空地面服务有限公司举行校企合作暨产业学院共建研讨会上,一个共识愈发清晰:职业教育必须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双方共商产教融合新路径,为助推民航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注入强劲新动能,共同谱写了校企合作新篇章。
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两张皮”的难题亟需解决。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以党建引领破题,持续强化工作覆盖,将党的建设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围绕产教融合、区域经济发展、新发展业态和新就业形势等,针对性调整人才培养工作,让教育教学与市场需求、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党建统领,筑牢新时代人才培养高地。学校将红岩精神、行业特征与交通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起独具交通特色的“大思政”育人体系。同时,积极对接交通强国战略、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需求,打造了数字建造、数字制造、数字教育三大生态体系,为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型数字技能人才。
党建聚力,驱动产教融合创新发展引擎。在产教融合实践中,学校探索出“三室两厅”创新模式,与18家校办企业共建真“双师”队伍,联合开发201门全息课程和115本数字教材,形成了“德技双修、校企协同、书证融通、多径育匠”人才培养新格局。
党建强基,搭建现代治理效能新体系。为确保办学方向不偏航,学校建立健全党委政治把关、董事会依法决策、行政班子照章程执行、师生员工民主监督的内部治理体系。通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等制度创新,落实党组织参与重大事项决策制度,确保党组织在办学治校中发挥把关作用。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一手抓住党建引领这个“纲”,一手抓住产教融合这个“要”,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办学治校的实际效能,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坚持党建引领
绘就事业发展“时代答卷”
在党建引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中,学校紧扣重庆市委党建统领“885”工作体系,创新构建起“三维融合”发展范式。方向引领上,健全学习领会、任务分解、工作推进、考核评价、督查问效等闭环落实机制,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工作清单。系统推进上,把做好学校党建思政、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与完成党和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紧密结合,做到同部署同落实,实现“双促进”的良性循环。优势发挥上,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组建先锋队、攻坚组,让党旗飘扬在“双高”建设、产教融合、学生竞赛、就业创业等攻坚一线。
近年来,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先后以优秀等次通过市级“优质校”验收、市级“双高校及专业群”验收,获批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生在技能竞赛、学科竞赛中荣获国家级奖237项、省部级奖565项;作为全市民办学校代表,顺利通过重庆市教委对学校办学条件评价试测和关键办学能力的评估工作;学校“汽车文化馆”获批重庆市场馆育人优质资源思政项目;连续5年进入全国高职百强……
荣誉见证实力。这些闪亮的成绩单,是重庆交通职业学院以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最生动的注脚。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将继续秉承坚持“立足交通、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办学定位和“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创新活校、依法治校”的办学思路,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努力打造全国交通类一流高职院校,在立德树人中践行使命,在真抓实干中担当作为,在服务国家战略和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再建新功。
王雪 文秀月 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