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庆市朝阳中学优质教育集团第五期青年教师培训开班典礼暨朝阳中学新一届师徒结对仪式 |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新时代的党员教师更应矢志不渝坚守教育初心,勇敢担起时代使命,切实履行党员职责,用实际行动在教育这片广阔的天地里谱写壮丽篇章。
党旗领航风帆劲,初心如磐育桃李。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教师队伍“先锋队”“排头兵”作用,作为重庆市朝阳中学教共体牵头单位,重庆市朝阳中学坚持党建引领,立足重庆市中小学党建“五双工程”的“双培养”,创新实施教共体党员名师工程,培养出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专业能力突出的教师队伍,让党徽在三尺讲台熠熠生辉,让党旗在教育一线高高飘扬,书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崭新篇章。
思想育人
熔铸新时代教师精神坐标
发轫于1962年的朝阳中学,从创业时期的艰辛,奋进阶段的坚守,到改革开放时期的跨越式发展,再到新时代追求更高质量的发展……一代代朝阳人始终高擎精神火炬,让“自强、厚德、合作、创新”的朝阳精神薪火相传。
2024年,《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如何通过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新时代的朝阳中学,秉持党建领航、教育筑基、人才强校理念,大力实施教共体党员名师工程,将时代精神、教育家精神和学校精神深度融合,厚植教师队伍成长的精神土壤。
朝阳中学教共体将党员名师工程建设纳入总体布局,深入挖掘朝阳中学、晏阳初中学校、夏坝中学、重庆第四十八中学校、北碚田家炳中学5所成员校的精神富矿——朝阳精神、晏阳初精神、复旦精神、千里马精神和田家炳精神,熔铸成教共体发展的精神内核。
与此同时,学校坚持打造独具特色的思想育人体系,不断加强政治学习,定期开展党员集中学习、专题党课等学习活动,着力加强对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情操教育以及师德师风课程的整体建设,锤炼党性修养,增强凝聚力。
朝阳中学不断淬炼教共体党员名师工程精神底色,将思想教育引向深入,让历代师者先贤的精神品格,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焕发时代光彩。
榜样带人
激活教师成长“雁阵效应”
在朝阳中学南校区的教室里,一堂以“民族文化”为主题的思想政治课正在进行,教师陈静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这位有着20年教龄的党员教师,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用鲜活的身边事诠释抽象理论,将零散知识点编织成清晰的知识网络,让枯燥的政治理论变得有趣。
在钻研教育教学的同时,陈静还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先后指导朝阳中学教师获得重庆市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北碚区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等奖项。
2022年12月,以陈静的名字命名的北碚区高中思想政治陈静名师工作室,与学校管理王小涛名师工作室、信息技术莫婷名师工作室顺利启动。
3个区级名师工作室同时启动,标志着教共体党员名师工作室建设迈上发展新台阶。
为切实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朝阳中学早在2017年就结合教共体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实际和发展需求,组建了涵盖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心理健康等类别的22个党员名师工作室。22名主持人自觉当好课题研究的组织者、课程学习的促进者、专业成长的领跑者、先锋作用的示范者,带领170余名学员育人能力整体提升。
头雁领航树标杆,群雁振翅同飞翔。朝阳中学教共体以党员群体作表率,以党员名师工作室为支点,实现了教师培养从“单点突破”到“整体提升”的转变,点燃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燎原之势。
课程树人
构建教师发展“立交桥”
“通过培训,我触发了思想理念上的变革,深刻认识到每个学生的独特差异,并掌握了差异化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需求。”作为朝阳中学“重庆市2023年市级教师培训——教师发展示范学校培育整校培训项目”学员,朝阳中学高中生物学教师李于波感慨道。
李于波的成长并非个例。这样的培训项目早已成为朝阳中学打造教共体党员名师工程课程样态的“固定动作”。
近年来,朝阳中学全力打造教共体党员名师工程课程样态,利用学校承担的重庆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整校培训项目和重庆市教师发展示范学校培育整校培训项目的课程资源,结合教共体内各类培训课程资源,建构起教共体教师学为人师“三色”课程体系建设。
“三色”课程体系包含底色课程(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水平课程)、本色课程(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课程)和亮色课程(个性化学习和示范引领课程)三大课程板块,以教共体党员名师工作室培训和教共体全员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营造出全新的教共体党员教师教育生态。
如今,这一培养体系通过党员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带动,已惠及整个教共体教师队伍的发展。党员教师的优质课获奖率显著提升,各成员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进一步彰显,教共体各校获得国家级、市级、区级荣誉100余项。
合力育人
打造教育发展“共同体”
前不久,朝阳中学召开重庆市教育学会课题、北碚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三百工程”专项招标课题集中开题论证会。
来自西南大学、重庆市教科院、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等单位的11名评审专家齐聚一堂,从多个维度对各课题组进行深入指导,奏响了合力育人的动人乐章。
在朝阳中学,教师发展从来不是单打独斗。“教共体党员名师工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联动。基于此,学校创新构建‘四维联动’机制,凝聚发展合力。”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校内,依托党员名师工作室、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教共体青年教师培训班等成长平台,助推党员名师成长并发挥引领作用;在校际,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作,与市内县域高中共建发展联盟,让教师视野有广度;在纵向,对接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做好市特级教师、北碚区“三百工程”等学员送培工作,让教师成长有高度;在校地,与西南大学等高校密切校地合作,依托高校专家引领教共体教师队伍发展,让教师专业有深度。
这一“四维联动”培养模式,犹如为教师专业成长铺设了一条“高速路”。
近年来,教共体内党员教师获得各级各类比赛国家级奖项20余人次,市级奖项240余人次,区级奖项500余人次;教师打磨精品课、微课等成果近200节次,立项市级课题11项、区级课题20项,校级小课题230余项,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区域教育事业发展作出“朝阳贡献”。
朝阳中学创新实施的教共体党员名师工程,开创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范式。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教共体党员名师工程的建设和实施,让名师效应持续放大,使优质教育资源充分涌流,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注入持久动力。
李佳佳 陈锐 图片由朝阳中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