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比如,重庆啤酒去年营收为146.45亿元,登康口腔去年前三季度营收10.53亿元,而浙江农夫山泉年营收超428亿元,江苏雅迪年营收超200亿元。
再将两份名单对比,可以看出重庆消费品同质化竞争较为激烈,品牌创新力不强,新品开拓方面做得不够。李权分析,在重庆爆品培育清单的226项产品中,火锅调料、小面调料、榨菜制品的占比超25%,当然,一方面“重庆味道”是重庆城市的味蕾记忆,但更需要走出差异化路子。
举例来说,广东的海天味业,凭借一个品牌的细分品类,已打造出7个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大单品,小熊电器也通过“小家电+物联网”,在细分领域创造数十个爆款。
而重庆消费品企业中,即便是涪陵榨菜这样的行业龙头,在低盐赛道的布局仍需持续用力。涪陵榨菜试图通过拓展泡菜、萝卜等品类丰富矩阵,但萝卜品类去年营收下滑,泡菜营收虽有微增但整体毛利率较低,第二增长曲线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李权看来,重庆消费品工业面临深层挑战:“爆品”的区域流量在向全国品牌势能转化中挑战不少,传统优势品类有内卷态势,新兴品类赛道还未建强技术壁垒,推动“重庆造”消费品从“特产认知”向“国民品牌”升级,迫在眉睫。
从“流量”到“品牌”的重庆突围
最近,各地公布了今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重庆以2831.83亿元,首超上海成为中国消费总额最高的城市。重庆自身的消费品工业规模占到全市工业经济的10%以上,发挥了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去年重庆规上消费品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3.4%,这与整个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的成绩相比,也还有提升空间。
面对差距,重庆正尝试多路突围。
市经济信息委发布了首批《重庆美食“渝味360碗”产业化机会清单》,引导社会投资和消费,荣昌卤鹅作为地标美食产业化类纳入。最近在网上爆火的荣昌“卤鹅哥”,通过与全球顶流网红“甲亢哥”互动,让荣昌卤鹅在数十亿流量中“露脸”。荣昌区政府抓住机会,邀请全球游客到荣昌品尝卤鹅,此外还出台《荣昌卤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组建专班统筹相关工作,力图将“网红”变“长红”,为推进重庆地方美食产业化提供了经验。
作为今年新入列培育的“爆品”,天府可乐复出以来,以草本健康为卖点,深耕西南并不断下沉市场,提高终端渗透率。据介绍,去年天府可乐实现了70%以上的增长,今年一季度营收增长超40%,目前正丰富产品线,包括易拉罐、大瓶、小瓶装产品,通过线上线下协同推广的方式传播品牌。今年,天府可乐在巴南区新建的厂房投用后,预计可将产能扩展至目前的三倍。
政策层面,重庆已建立“爆品”培育动态库,开展创新设计公益诊断,引导企业储备开发营养、健康、方便、功能的新产品,推出一批性价比高、适应和引领消费的优质产品。同时启动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扫街”摸排专项行动,帮助企业分阶段分环节推进技术改造。特别是针对地方美食产业化发展,着力推进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生产规范的制定,引导加工企业规范化生产,不断提升质量安全水平。
重庆还开设品牌建设大讲堂,邀请工业设计、品类创新方面的机构现场与企业负责人沟通交流,系统化分析快消品典型案例,找差距、找对标、找方法;结合行业特点,优化专项资金方向,进一步扩大惠及面。同时,发挥重庆的热度魅力,拓展农工商文旅场景融合,推进产品“出海”,让更多“重庆造”消费品走出重庆、走向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