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
第010版:区县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渝北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4 月 3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强化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核心支撑
渝北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

  满载的物流车队等待出发 摄/李显彦

  渝北正抢抓重庆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战略机遇,大力发展临空先进制造业等相关产业 摄/任天驹

  4月9日,位于渝北区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正式投用,成为中西部第一个、全国第三个拥有4条跑道且同时运行的机场,并拥有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单体卫星厅。

  当前,江北国际机场已形成“3座航站楼+1座卫星厅+4条跑道”的运行格局,能满足终端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20万吨、飞机起降量58万架次的运行保障需要。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的蓄势腾飞,只不过是渝北提速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渝北区与方大集团共同出资组建“重庆方大航空国际总部有限公司”,将积极推动航空培训、航空食品配餐中心、航空租赁、飞机维修与拆解、航空资源循环利用等项目落地实施,提升渝北临空经济辨识度,助力重庆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建设。

  “今年2月,加拿大CAE公司与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海航世翼航空技术(重庆)有限公司’在渝北注册成立,这是加拿大CAE公司直接投资在中国成立的第一家合资企业,主要开展航空培训有关业务。4月,公司从加拿大引进的第一架模拟机运抵渝北。”临空经济示范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可以说,临空经济的捷报频传,正是渝北勇挑大梁、勇当先锋的真实写照。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渝北现代化建设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

  当前,渝北持续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不断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加速完善开放大通道、建强开放高能级平台,全力跑出经济发展新速度、积累整体跃升加速度,增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核心功能支撑。

  工业经济 提质增效

  4月20日,在赛力斯超级工厂,百台问界M8新车整装待发,在数百个家庭用户的共同见证下,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宣布:“问界M8正式开启交付。”

  据介绍,作为问界探索新豪华车市场的又一力作,问界M8自4月16日上市以来,72小时大定突破4.4万台,在上市4天后便迅速开启全国交付。

  2024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42.69万辆、同比增长182.84%,其旗舰车型问界M9销量突破15.1万辆,在50万元以上豪华车市场实现对“BBA”的超越,销量近乎是第二名的两倍。

  与赛力斯“并肩齐驱”,长安汽车发展也蹄疾步稳。

  走进位于渝北区前沿科技城的长安汽车数智工厂里,一派繁忙景象。

  物流仓库外,一台台货车往来穿梭,外部供应商的零部件在这里检测、入库、分拣、装车,再由搬运机器人牵引着物料车,运输到焊装、总装车间生产线边。

  数据显示,2025年前3个月,长安汽车累计销量突破70万辆,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今年以来,在“北斗天枢”“香格里拉”等行动计划的支撑下,长安汽车旗下三大品牌——阿维塔、深蓝、启源均增长迅速。3月,长安汽车新能源产品销量突破8万辆,达到87036辆,同比增长62%。

  在赛力斯、长安汽车等龙头企业的引领下,渝北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成效亮眼,2024年,问界、阿维塔、启源等品牌车型产销两旺,实现汽车产值1902亿元、增长55.2%。

  除了汽车产业蓬勃向上,电子信息产业正加速崛起。2024年,OPPO重庆公司产值超过350亿元,产品从渝北走向全国、走向全球,先后共推出了22款不同型号新产品,OPPO海外销售额增长20%。

  在OPPO、传音两大链主企业的强劲支撑下,全球每20台手机就有一台“渝北造”。2024年,渝北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产值超过1400亿元,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除了汽车、电子信息两大支柱产业持续跑出“加速度”,渝北还积极布局集成电路产业、空天信息产业、元宇宙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正奏出渝北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主旋律、最强音。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渝北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工业投资增速13%。

  开放通道 加速完善

  为助力全市加快建设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近年来,渝北积极在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上担使命、走前列,主动融入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格局,在更大范围汇聚高端资源、拓展多元市场,在参与国际竞争合作中掌握主动、赢得先机。

  其中,完善“铁公水空”多式联运开放大通道,就是重中之重。

  1月17日,一列满载230辆长安逸达CS35的88390次列车从位于渝北区的古路站出发,一路向南,历经铁、水运输,跨山越海,最终将抵达沙特、科威特等国家。这是2025年春运从古路站发运的首列“渝车”专列。

  “我们每天对接企业运输需求,为渝车开辟绿色通道,做到随装随走,并根据企业需要优化装车方案,及时协调解决运输中的各类问题,确保安全高效发运。”古路站站长冉磊介绍。

  据了解,近年来,渝北充分发挥古路货运站通道保障能力,积极服务“渝车出海”,支撑“产业跟随”,全年保障我市近2万辆整车从古路货站发运出海。2024年渝北区经西部陆海新通道发运货运量达3117.42标箱、增长71.47%,货运值8.87亿元、增长227.71%。

  除了“铁路”动脉加速贯通,“空中航线”正持续发力。

  当前,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通航全球231个城市,累计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17条,2024年,旅客吞吐量超4800万人次,货运保障能力达120万吨,全年陆海新通道“空中走廊”完成全货机起降4678架次,航空货邮吞吐量实现46.95万吨,同比增长21.05%。

  此外,跨境公路通道也取得突破。比如,地处渝北的中远海运物流西南大区公司通过跨境公路业务,运输汽车组装厂建厂设备及配件至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州,2024年4月以来累计发运10余车,为渝北产品出海出境开辟新通道。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洛碛港的加快建设,未来,渝北将补齐多式联运“水”道关键环节。

  “目前,渝北区正提速推进洛碛港项目建设,已开工建设的一期项目陆域已完工89%,计划今年12月主体完工,5号泊位计划2026年2月完工,6号泊位计划2026年6月完工。同时,二期项目和进港铁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洛碛港的建成投用,将进一步强化长江黄金水道与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有机衔接,推动更多货物通过铁水联运、江海联运的方式进行运输,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渝北区交通运输委负责人介绍,未来,港口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完善的铁路网、公路网,承接主城、服务两江、辐射周边,主要承担散货、汽车滚装、件杂货、内贸集装箱等物资运输,具有物流、仓储、商贸、交易、保税、城市配送等综合功能,将作为主城区矿建材料主要运输港和主城区最大的铁公水多式联运内贸港。

  开放平台 能级提升

  想要最大限度地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质量,开放平台的集成功能不容小觑。

  “近年来,渝北正持续提升航空口岸、中新合作示范项目、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的量级能级,在制度型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竞争力。”渝北区商务委负责人介绍。

  比如,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进境植物种苗指定监管场地通过海关总署验收,成为指定监管场地。

  据了解,该场地位于机场1号跑道北端,配备采样室、初筛鉴定室、养虫室等专业化技术用房,实现海关查验、检验检疫全流程监管覆盖。

  作为国际航空枢纽功能升级的关键举措,其投用标志着渝北板块在跨境动植物检疫领域的制度创新突破,为后续更多高附加值农产品、种苗进口奠定监管基础,强化了开放型经济的合规性支撑。

  当前,航空口岸已获批投用进境水果、食用水生动物指定监管场地,重庆机场进境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肉类、冰鲜水产品、水果、食用水生动物、种苗五大口岸功能全部成型。

  2024年,航空口岸进口冰鲜水产品1163.40吨,食用水生动物164.13吨,水果17.99吨,适航特殊货物经航空口岸进口规模持续增加,空港枢纽辐射能力不断提升。

  同时,渝北还充分利用重庆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红利,加速夯实产业协作与外资集聚。

  比如,渝北区成功招引广安爱众重庆光伏项目落户,设立区域总部并投资18亿元,聚焦工商业光伏、工商业储能、综合能源管理等业务,成为自贸试验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协作的典型成果,通过跨区域资源整合,助力渝北构建绿色能源产业集群,为“双碳”目标落地提供实体支撑。

  与此同时,自贸试验区还充分释放对外资的吸引力,渝北成功签约重庆凯辉至道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新明和(重庆)环保科技、重庆凯新佳仪器、慎安(重庆)医院、重庆复尚源创医药技术等6个项目,涵盖金融、环保、医疗、医药技术等领域。

  数据显示,目前,得益于自贸试验区新争取先行先试政策26项,自贸试验区渝北板块新入驻企业3000户,渝北区高端制造与现代服务业的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此外,中新合作示范项目也取得新进展,新签约项目3个,新加坡国立大学重庆研究院二期、南洋理工大学研究院加快落地,航空、金融、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交流持续加强,新加坡航空(重庆)保税航材分拨站点达到7个。

  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区

  渝北内外贸“两手抓”

  近年来,渝北聚焦国际消费中心区、西部陆海新通道“空中走廊”等重点工作,坚决打好促消费、稳增长组合拳,成功入选全市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全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区。

  2024年,渝北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0亿元、增长5%,总量列全市第二;全年进出口总额1660亿元,总量列全市第二。

  具体来看,渝北多措并举激发市场消费潜力,全区家电以旧换新交易金额约3.3亿元,汽车置换补贴累计申报车辆9642台,销售金额19.3亿元,补助金额1.17亿元,位居全市第二;支持各大商业综合体举办周年庆等消费促进活动50余场次、举办展会活动170场次,新引进全国、全市首店38家,新光天地被市商务委评选为首批“首发中心”,培育发展紫薇路、地下之城老火锅等消费新业态,紫薇路获评全国社区商业示范街、“主理人街区”。

  同时,渝北推动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大力实施“百团千企”国际市场开拓计划,积极服务“渝车出海”,筹建挂牌中国(重庆·渝北)汽车出口基地,汽车、手机出口分别增长3%、21.6%;招引落地铭昱(重庆)私募基金项目、葡电“数字新能源+”项目、SM城市广场升级改造项目、中药材仓储加工交易项目等外资项目4个。

  今年以来,渝北内贸、外贸延续了持续向好的势头。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区社零总额完成349.7亿元,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417.1亿元,走在全市前列,为全年内外贸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彩艳 杨敏 图片除署名外由渝北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