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就拿赏花来说,桃花虽美,但桃树必须种在园地上。龙湖村的8万多棵桃树,全部用园地种植,没有占用一分耕地。
这并不容易——长期以来,搞产业踩到用地红线,违法占地、破坏耕地,一直是全国乡村振兴乃至和美乡村建设的共同痛点。
一方面,广大村民不够了解政策法规,认为“只要是地都能开发”,结果误踩红线;另一方面,过去村庄规划编制效率较低,跟不上发展变化的速度,担心错过发展机遇,先搞了项目,结果踩到红线。
为此,2023年底,自然资源部专门印发《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2023年)》,提出要研究制定村庄规划引领乡村建设的文件,坚持县域统筹,用好村庄空闲土地,保障农民建房合理用地需求,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分区分类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
铜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把这一《政策指南》落到实处。龙湖村整体和美乡村建设定位为“小而美小而优的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主要以山、水、田园、民居为依托。
据此,在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指导下,铜梁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花了大量时间进行深入调研,在为龙湖村编制规划时,采用“项目制”,结合引入项目的准确用地边界,以一个地块为单元高效审批编制规划。仅一个龙湖村,就编制了34个子规划,前述的全村五个分区,就包括在其中。
这样一来,龙湖村的和美乡村建设就有了章法。全村科学布局6300亩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建设用地空间。其中有80亩为文旅项目用地,且“水云居”的建设用地50亩,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村民共享收益。
龙湖村还完成了562亩耕地及相连低效园林地的连片整治,推动“小田变大田”和“良田粮用”。算算用地总账,村里多了60亩有效耕地,耕地面积不减反增。
不仅用地有章法,“用钱”同样有章法。铜梁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将市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1789万元精准投入土地平整、灌溉排水、田间道路、环境美化等,为和美乡村“硬件”打基础,同时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联动文旅、住建、属地政府等涉农部门健全多元投入,引导资金、项目、政策有效聚焦,整合资金约2亿元。
如今,龙湖村打造了三个各有特点的院落集群,建设巴蜀美丽庭院281户。全域实现户户通自来水,建成滨水绿道约6.6公里,生态停车场1500平方米,建成一二级污水管网5000米,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94%。2024年,龙湖村获评全市“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样板村。
“村美”带来“人和”
美好的乡村环境,自然而然改变了村民们的心境。
“村里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龙湖村村民白家兰感叹,以前的荒坡建成了景观廊道,砂石土路变成了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大家都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生活幸福了,人心自然更齐。今年春节前,村里有矛盾超过百年的三家人在团圆饭桌上共同举杯,彻底解开了心结。
“现在村里越来越美,项目越来越多,大伙搞乡村旅游有收入,还能得到村集体分红,更应该团结一心搞发展。”席上,李家湾院子“院长”退休老党员侯大华的一席话,让三家人心服口服。大家都认为,比起祖辈那些微不足道的纠纷,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更重要。
现在,龙湖村村集体整合土地约1430亩,以入股方式与玄天湖文旅公司合作组建了桥亭文旅公司。这个和美乡村建设运营“新主体”,依托山水、田园、民居,营造温泉养生、运动休闲、乡村艺术、农业观光、自然课堂等20个重点场景,构建“青山—青乡—青年”三位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体系,全面提升文化展示和旅游服务水平。
同时,村里建成阳山水蜜桃基地,以赏花季、采桃季为代表持续举办乡村旅游节会,打响了“桥亭”文旅品牌,实现旅游收入900余万元,有效带动100余名群众吃上“旅游增收饭”。2024年,村集体收益达304.6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2.9万元,增收约2000元。
在铜梁,受益于和美乡村建设的不仅是龙湖村。
近年来,铜梁区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认真落实“四千行动”,全面贯彻市委工作部署,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村容村貌、乡村治理等方面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4年,铜梁区共创建巴渝和美乡村引领镇1个、先行村5个、推进村89个、巴渝和美院落100个,涌现出龙湖村、少云村、群坊村、保乡村、树荫村等一批巴渝和美乡村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