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仙女山风筝节 |
 |
武隆高山番茄谷项目设计图 |
 |
白马山临崖酒店效果图 |
什么是武隆?
是乌江之畔回响千年的船工号子,还是大自然在芙蓉洞与天生三桥留下的鬼斧神工,抑或是引人流连的土家民俗风情……
亿万年造物纪,30载创业史。随中国文旅而兴的武隆文旅,已走过了30年的历程,雄奇秀美的喀斯特风光让四分之一武隆人吃上“旅游饭”。作为重庆文旅的“排头兵”,武隆书写了从“穷乡僻壤”到“人间仙境”的山乡巨变。
文旅在变,武隆也在变。武隆区委主要领导表示:“因时而变、因势而变是武隆文旅发展的重要密码。”
新时代新征程,文旅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对于武隆而言,改革是百尺竿头的奋力一跃,是破旧立新的勇毅作为,是希望与奋斗交织的壮美画卷。唯有改革,才能不断为武隆文旅注入强劲动力。
举措变革
从守住青山到创造金山
新年伊始,武隆率先落下了文旅变革的先手棋——Wulong Tourist Pass·武隆旅游通行卡横空出世。
通过精准锚定不同人群的出游需求,武隆先后推出一系列旅游通行卡,以更亲民的价格、更便捷的服务,让越来越多慕名而来的游客畅游武隆。
据统计,2025年1—3月,武隆接待持票游客155.2万人、收入1.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近3成。小小的一张卡,成为撬动文旅大市场的关键一手。
这招令业界瞩目的妙棋背后,是武隆关于文旅变革的通盘考量。当下,文旅行业正在走向机遇与挑战交织的新征程,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守成与创新的关系、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事关武隆发展的前景与后劲。
变,是为了突破禁锢发展的条条框框。握好政府与市场“两只手”,武隆用改革激发市场主体动能,创新推出温泉“盲打”、产业独立供地等改革措施,让营商环境更友好、企业投资更放心。
在4月15日召开的武隆区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上,武隆还重点发布了天生三桥夜游、芙蓉湖亲水、低空旅游等23个招商项目,并与部分旅行社及企业进行了现场签约。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争逐奔赴武隆的未来。
变,也是为了不变,守住至美武隆的本真与初心。守成而出新,武隆在不断开发新资源、发展新业态的同时,坚持将五大景区品质提升作为基本盘,既让游客“常来常新”,又要让风景原汁原味。
在武隆青龙峡附近,一条“挂壁水渠”在社交媒体上悄然出圈。雄奇的自然景观、惊险刺激的徒步体验引得大量网友前来打卡。武隆乘势而为,提出开发悬崖漂流、矿泉水泳池等创意产品,同时对水利文化进行挖掘,推出原生态的“野生景点”,下一个重庆文旅“爆品”已蓄势待发。
变,更是为了“到中流击水”,将时代巨浪化作为推动武隆前行的朵朵浪花。向改革要动力,向发展要课题,武隆正以“排头兵”的姿态,为行业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武隆范例。
从建立“先行赔付”机制,到推出Wulong Tourist Pass·武隆旅游通行卡,以及接下来开设离境退税商场、丰富低空经济业态等等,武隆将通过推出一批在全国具有武隆辨识度的文旅标志性改革成果,推动文旅产业规模扩张、质量提升。
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武隆正以首创性、颠覆性的变革举措,重塑文旅产业的逻辑和打法,创造更多无中生有、从零到1的新可能新成绩。
面向未来文旅,武隆创新提出“文旅+三栖”深度融合新路径,逐步开启一个旅游立体发展的新时代。
换一个维度,重新开启武隆。通过对水陆空“三栖”资源的立体开发,将极大地延展武隆文旅的发展空间,培育出更多具有首创性和辨识度的文旅新业态、新场景,这无疑是对传统经济模式的大胆突破与创新。
武隆的文旅新变,正以颠覆性思维,向世界重塑一个“新武隆”。
场景变革
从单一游到“四全”复合游
看风景的人,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听故事的人,本身就在故事里。
当文旅迈进场景消费时代,武隆这座天然大剧场,正在精心编写属于自己的精彩剧本。
当然,即便是坐拥天生三桥、龙水峡地缝、芙蓉洞、仙女山大草原等世界级旅游资源的武隆,也面临着自己成长的烦恼——到武隆的游客中,近八成是一日游,人均消费较低;同时,武隆还面临着淡旺季明显、强弱景区分化的发展困局。
直面难题,革新求变。武隆正以场景变革引领文旅迭代升级,通过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将“流量”变为“留量”,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武隆的发展胜势。
要让游客在武隆“忘记时间”。试想一下,在夜晚穿越雄奇险峻的天生三桥,一路与光影科技和实景演出不期而遇,微光蜿蜒,光影舞动。又是一番怎样的独特体验?
为推动文旅场景迭代,武隆着力推动“十大文旅精品项目”,沉浸式的天生三桥夜游项目、独具爆款潜质的挂壁水渠景区项目、注重复合体验的金鼎运动公园项目、新潮时尚的低空旅游项目等等,都将在未来一段时间陆续亮相。
要让“新物种”在武隆茁壮成长。换个视角看武隆,大有不同。想要“飞”阅武隆,便可以乘坐飞艇、直升机、滑翔伞、动力伞等多种方式。作为全市首批“低空经济先行试验区”,武隆多种新业态快速崛起。
户外运动、会议会展、航天航空、军事体验、演艺演出、森林动物园……武隆正在着力打造一批“非看不可、非玩不可”的文旅产业“新物种”,大力发展低空经济、气象经济等新业态,逐步进入多元丰富的“新文旅”时代,武隆将是文旅精品超市。
要让世界重新认识武隆。国际化是文旅产业新的风口。2025年1—3月,武隆接待境外游客12.42万人次,同比增长107.58%。一场本土文旅品牌与全球文旅产业链的“双向奔赴”,正在为这座西部小城注入更多璀璨华光。
聚焦“世界级”“国际化”这两个关键词,武隆将严格对标《世界级旅游景区工作指引》《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工作指引》,深入挖掘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资源,丰富多元化产品供给,提档升级基础设施,深化国际交流合作,让武隆文旅更具“国际范”。
为抢抓入境游机遇,接下来武隆还将结合境外游客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开设离境退税商场,并通过开通包机来武、做深境外营销等措施,更好地将“国际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全域皆景,入城即入画。未来的武隆,将是一座涵盖“全域全时全季全业态”的“精品旅游超市”。产品丰富,即时可选,面向世界,武隆文旅正从“卖门票”转向“卖体验、卖生活、卖未来”,奋力将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引领国际文旅消费新潮流。
体验变革
从“千人一次”到“一人千次”
吸引游客来一次,靠的可能是营销;要想吸引游客来一千次,只能靠体验。
当下旅游业的竞争,正在从传统观光向深度体验加速转型,进化为体验感和记忆度的竞争。单纯依赖自然资源风光,将难以满足游客对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也无法创造令人难忘的深度旅游记忆。
从“千人一次”到“一人千次”,武隆正在开启一场“体验革命”。
4月,到仙女山放飞一只向往春天的风筝;5月,到芙蓉江看龙舟竞渡,碧波激荡;6月,在白马山欣赏汽车拉力表演赛,听引擎轰鸣,感受山环水绕间的“速度与激情”……通过开展“十大文化旅游活动”,接下来的武隆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精彩。
文旅不仅是外来者的“到此一游”,更是武隆人的生活方式。
家在景区里,人在画中游。在武隆荆竹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原汁原味的农耕文化让梦中田园生活在这里照进现实,塑造了独特的东方美学,并使其闻名世界,而乡村民宿、研学体验、农特产品等产业发展则让乡亲们足不出户吃上“旅游饭”。
一业兴,百业旺。文旅产业是武隆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动能,是武隆生态价值实现的重要依托,也是武隆人民走上致富路的重要支撑。坚定不移做大做强文化旅游支柱产业,将使武隆更美,群众更富,生活更甜。
最美的风景不止在山水,更在于人心。
武隆丰富的本地文化是一座“富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才能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红色文化里流淌着武隆人的精气神,传统蜡染、棕编等非遗技艺讲述着这片土地的故事,羊角豆干、仙女山蜂蜜等农特产品是“带得走的乡愁”,而“山洞音乐会”“摄影导览”等新场景塑造出属于年轻人的独特文化符号……当游客走进武隆山水,武隆也由此走进游客心里,“到此一游”终将“念念不忘”。
壮丽山河,人间烟火。一个更有国际范、艺术感、体验感的武隆,正从1000个人来一次的地方,变成一个人来1000次的地方。至美武隆,正在演绎无尽可能。
罗晶 杜铠兵 刘茂娇 图片除署名外由武隆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