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慧教育”赋能科创大城 全力打造“西部教育高地制高点”
第030版: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新智慧教育”赋能科创大城 全力打造“西部教育高地制高点”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4 月 2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高新区
“新智慧教育”赋能科创大城 全力打造“西部教育高地制高点”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科学城中学

  重庆高新区“S2C”数字教育优质课竞赛现场

  举办重庆高新区第三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啦啦操比赛

  作为全市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始终牢记“建设现代化新重庆的重要引擎”这一使命任务,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举措,激活创新改革开放动力源,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全力奔跑,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积极贡献力量。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始终把教育作为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事业来发展,确立“科创高新·智慧教育”发展理念,创新构建新智慧教育“1345”整体智治体系,全力打造“西部基础教育特区”。基础教育质量跃居全市前列,数字教育改革案例入选全国十佳,国家级改革试点相继落地,“新智慧美育”项目通过教育部验收……重庆高新区实现了从“洼地”到“高地”的蝶变,呈现出“百花齐放、万马奔腾、群星璀璨”的现代化教育图景。

  战鼓催征急,奋进正当时。站在新起点,重庆高新区印发《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全力打造“西部教育高地制高点”行动方案(2025—2030年)》,大力实施“1456”教育高质量发展策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全域构建高位优质均衡公平教育发展体系,加快建成“西部基础教育特区”,全力打造“西部教育高地制高点”,引领带动中国西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跨越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以优质均衡重构教育生态

  书写“民生为大”的厚重答卷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牢记“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殷殷嘱托,重庆高新区用情倾力书写“优质均衡”的教育长卷。

  这是瞄准幼有优育的破冰攻坚。直面公办率不足的现实困境,重庆高新区以“回收回购+改造升级+新建扩容”组合拳重构供给体系。创新“1+N”集团化办园模式,构建公办园与普惠园一体化考核体系,目前普惠率达97.1%,托起孩子“家门口的幸福教育”。

  这是打造卓越名校的雷霆行动。破局义务教育不优的实践难题,重庆高新区以“人口—产业—教育”动态适配模型破解产城融合密码,新增中小学2.5万个学位,让城市更有温度;实施260项提档升级与450个信息化项目,重塑校园颜值气质;集聚重庆市第一实验中学、重庆市八中科学城中学、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重庆巴蜀科学城中学、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科学城中学等市级一流高完中学校。拥有重庆科学城明远未来中学、重庆师范大学附属科学城中学、重庆大学城树人小学、重庆大学城人民小学、重庆科学城富力南开小学、重庆科学城树人思贤小学、重庆科学城明远未来小学等全市知名中小学;高标准加快建设北京师范大学重庆科学城实验学校、华中师范大学重庆学校、西部(重庆)科学城谢家湾学校等一批名优学校。

  这是铺展优质均衡的民生之举。面对义务教育质量不优、南北差异大等困境,重庆高新区以“小学攻坚、初中振兴”专项行动破局,创新构建“集团校联动帮扶+教研员驻校蹲点+行政部门靶向包干”三维攻坚体系,通过“名校+”教育共同体建设,推动薄弱校与示范校结成发展联盟,实现课程共建、师资共培、质量共评。区域教育满意度97.3%,看得见的变化镌刻教育暖心惠民坐标。

  这亦是培育国家所需人才的“高新答卷”。重庆高新区建设数学、物理等学科竞赛基地校,完善“高校导师制”拔尖人才早期培养体系,在孩子心中播撒创新的种子。打破传统教育的围墙,推进“百名教授进校园、万名学生进高校”双进工程,让创新的种子不断萌芽生长。

  如今,在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这片热土上,既有一校一品的生态繁茂,更蓄拔节生长的澎湃动能。重庆高新区以“578”教育集团为引领,全力构建学前“五朵金花盛开”、小学“七仙女下凡”、中学“八匹马赛跑”集团办学新格局,共同描绘“百花盛开、万马奔腾、群星璀璨”的高新智慧教育全新生态图,西部基础教育特区的框架全面形成,正在向西部教育高地制高点全力奋进。

  以科创力量赋能城市发展

  激活教育科技人才倍增效应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创新要素汇集、人才智力密集,是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得天独厚的优势。重庆高新区以“科学之城、创新高地”为总体定位,坚定不移锚定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目标,发挥大学城就在科学城的优势,推动科学城与大学城的“两城融合”,全力打造“硬核”科技力量。

  科创赋能破壁垒,智绘教育无界图。重庆高新区打破了传统的“围墙”限制,实现体育场馆、学习中心和创新实验室等资源互通共享,驻区高校的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等成为独特的“课堂”,而科学城、大学城的公共文化设施和学校楼顶花园则共同构成了“无边界教室”的景观。

  科创润教添亮色,群英共育未来星。重庆高新区鼓励科学家、创业者、工程师等各类人才深入中小学,指导教育工作。完善学校创客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建设,配备率均达到100%,3D制作打印、创意手工Scratch、python编程等特色课程让学生们领略到科技的魅力。

  深耕细作、硕果累累。重庆高新区成功创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培育出10所国家级科创特色学校和1个教育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近年来,学生在全国信息素养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赛事中斩获大奖,科技创新“浓度”位居全市前列。

  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潮头,重庆高新区将大力实施科学教育创新行动,搭建“区级—市级—国家级”科学教育实践平台,评选一批名师工作室、实验学校、科技校园等,激活教育科技人才倍增引擎。

  以数字变革释放强大动能

  塑造教育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当前,随着数字中国、数字重庆建设推进,教育数字化已成为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塑造教育新优势的关键突破口。

  抢占数字新赛道,引领教育高质量。重庆高新区在“新智慧教育”的框架下,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S2C”数字教育变革体系(Student to Curriculum从学生到课程),并发布了《重庆高新区“S2C”数字教育变革三年行动计划》,为数字变革的实施描绘了清晰的路线图。

  空间重构,平台贯通。重庆高新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为载体,创新构建了“三端两域”新空间,并打通了国家、市级、区级三级智慧教育平台体系,实现了“一键进入、全域共享、互联互通”的便捷应用。

  素养筑基,人才强链。重庆高新区着力提升教师数字素养,通过开展专题培训、成立数字研训中心等措施,引导教师树立数字思维,提高数字应用能力,确保教师数字素养培训、考核、应用的全覆盖。

  课堂改革,范式新生。重庆高新区首创“一体+两翼”新智慧教育“五学课堂”,撬动教育教学方式变革。其中“一体”指“五学课堂”的核心主体“学为中心”,“两翼”指“五度评教”和“五据评学”。通过构建问题引学、情境创学、活动互学、数字助学、评价优学的“五学课堂”新生态,以“数字赋能”变革课堂的组织、实施与评价,助力教师精准教学,为学生个性发展和持续成长精准画像,从而推进教学方式变革,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借助模拟技术让学生明白各种图形在直线运动中的轨迹,熟练运用生成式AI帮助学生制定详细的大桥改造计划……前不久,重庆高新区举办了“S2C”数字教育优质课竞赛,48名中小学教师们瞄准“S2C”数字教育变革的核心内涵,参与语文、数学等12个学科的教学竞技,并全程通过线上直播,向公众全景展现了重庆高新区数字技术赋能学科育人的创新突破。

  以数字之力赋能教育发展,以领跑之势激活发展动能,重庆高新区教育改革范式入选国家数字化战略行动典型案例、全市唯一,获评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全市智慧教育应用示范区县。

  以改革创新再攀发展高峰

  为教育强市建设贡献高新力量

  用好改革利器,勇做排头兵,重庆高新区以“闯”的胆识、“创”的智慧、“干”的担当,铺展出一幅教育改革攻坚的壮阔图景。

  评价改革,立标领航。重庆高新区创新构建“1155”数字教育评价体系,以全息画像重塑教育生态。通过学校增值性评价、教师发展性评价、学生成长性评价三维联动,让办学“指挥棒”更精准、生态“净化器”更高效。数字督导评价斩获全市教育评价改革特等奖,改革经验入选市级典型案例,为重庆教育注入破局之力。

  课程改革,对标一流。重庆高新区以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建设为引擎,组织校长教师赴京沪苏浙名校深度学习,邀请顶尖专家驻区指导,遴选30所文化建设基地校。落地语文、英语、数学等6大课标实验项目,高规格承办全国高中英语、思政课标推进会,思政改革作为全国唯一入选项目获教育部考核“优秀”。

  人事变革,推行“区管校聘”人事革新,构建“差异化”薪酬体系与“四维导向”考评机制,设立多档考评梯度,激活队伍一池春水。“双减”攻坚,打造“作业辅导+特色课程+快乐时光”“三段式”课后服务品牌,“双减”实践荣膺全市一等奖,减负提质交出高分答卷。

  改革的纵深突破,更在于以开放融合之姿链接全球、合作共赢。重庆高新区出台《中外人文交流三年行动规划》,与澳大利亚巴拉瑞特文法学校、西班牙佐拉国际学校、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等开展深度对话20余场。与英国雷丁大学开展15场“五学课堂”深度研讨,推动思维培养与深度学习落地。区内10所中小学与美、英等多国中小学结为友好校,累计超3000人次参与教师互派、学生互访等交流,相关做法在全国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暨教育年会分享。

  豪情满怀、敢闯敢试,收获教育辉煌果;勇挑重担、争当先锋,再攀教育新高峰。重庆高新区将秉承“科创高新·智慧教育”发展理念,抢抓教育强国、教育强市建设机遇,主动对接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用一个个具有“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为现代化新重庆、重庆教育强市和科学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文秀月 江海波 胡忠英 图片由重庆高新区公共服务局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