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丰都建设成为丰都人民喜欢的样子
第025版: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丰都
上一版 下一版 
把丰都建设成为丰都人民喜欢的样子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4 月 2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持“民生为大” 突出“惠民有感”
把丰都建设成为丰都人民喜欢的样子

  凤鸣平都城市地标

  新农人培训基地

  发放返岗复工大礼包

  庙会巡游

  时下丰都暖意渐浓,映入眼帘的是城乡互融互进,产业消费两旺,处处是涌动人潮,满是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的新景色。数据显示,2024年丰都地区生产总值达428.4亿元,增长6.6%,增速居全市第五。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其中生动的注脚是常住人口实现了净流入,群众点赞这里民生新变化。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据丰都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丰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卷轴上,增进民生福祉是一条贯穿始终的重要脉络。去年以来该县坚持把建设“人民之城”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小县大城”试点为牵引,紧紧围绕民生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织就了一张密实的民生保障网,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

  如今的丰都,“民生”这条主线清晰、温暖而且坚定,正不断提升着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共同富裕是人民之城的朴素愿望

  口袋鼓了,日子越过越红火。包鸾镇“新农人”孙宝华就算起了增收账:他返乡创业成立的石里红枫休闲旅游观光园,目前,已种植红枫2000亩,修建休闲步道10公里,配套民宿46间,开展多种旅游业态。每年可实现苗木销售收入300万元,带动当地休闲农业从业人员25人,带动本地农户从事农家乐经营2户,实现了村民一年务工增收98万元,项目分红7.6万元,土地租赁收入32万元,乡亲们的辛勤耕耘将化成更多获得感。

  家庭小账本,连着民生大账本。2024年,丰都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7%,增速居全市第7,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成绩单上的亮色。

  “推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释放内需潜力的前提和基础,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据丰都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丰都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推动现代化丰都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丰都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农业农村工作的关键首位,过去一年来,这里按照“集体性质、市场机制、实体形式、共建模式、共享目的”思路,通过党支部领航、村集体经济组织领衔、强村公司领项、新农人领办的方式,打造共富农场,有机联结新农人、村集体、农户,逐步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群众增收致富难题。截至去年底,实现发放“新农人贷”3.03亿元,新培育新农人2794名、新发展共富农场91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均经营性收益稳定在10万元以上,全县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更进一步,农民增收渠道得以进一步拓宽。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时,进一步分好“蛋糕”。去年以来,来丰都投资创业的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逐渐聚能成势,多种经营主体在带来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同时,用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基于此,该县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促进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双重提升,完善分配制度,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推动“就在身边 业在人创”党建品牌打造,将党建品牌拓展至全县各乡镇村社,形成“群众在哪里,服务就到哪”覆盖格局,引领就业创业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4年全县城镇实现新增就业6115人,完成目标任务135.89%,居全市第三位。

  城乡建设提质提档

  安居宜居是人民之城的品质追求

  “我们丰都也有自己的‘外滩’。”春风正好,每当夜幕降临,丰都王家渡滨江公园总是人潮如织。在原三峡后续项目的基础上,通过投资1.35亿元进行“微改造”“精提升”,同时增设多处体育、文化、智慧等场所和设施,王家渡滨江公园一改此前功能单一的面貌,成为了居民亲水休闲的好去处。

  旧风景有了新体验,新场景也焕发别样光彩。沿着滨江公园行至移民广场,一座通体金色高9.04米的城市雕塑格外引人注目。该座名为“凤鸣平都”的主题雕塑,以“巴渝神鸟”为主题,唤醒了丰都人民对这片热土上凤凰文化的记忆,更表达出丰都人民团结奋进、开拓进取的精神,成为群众的热门打卡地,成为丰都人心中的城市地标。

  让城市拥有地标,把城市建设放置于人民品质生活追求中,这是丰都建好人民之城的一个生动写照。

  “高品质生活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创造高品质生活是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据丰都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立足人民群众对安居乐业这一朴质愿望,该县围绕高品质居住环境目标,以城乡融合作为发展的最高境界,坚持以城带乡,围绕城市品质提升,聚焦和美乡村建设,在促进城乡融合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奏响城市共享“协奏曲”,群众生活更美好。丰都不断完善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下足“绣花”功夫,瞄准形象定位、功能补位、环境升位、品质进位“四位同升”,书写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

  过去一年来,推动7102名群众进城安家,配租廉租房113套;宏冠、久桓等四代住宅开工建设,全季、麗枫等大型连锁酒店挂牌营业;丰都图书馆等“城市大件”建成投用,育才中学配套道路、汇南连接道顺利通车,高铁新区建设稳步推进;完成海绵城市建设6.5平方公里,提质改造山城绿道2.6公里、街头绿地5.2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地10万平方米……城市活力正加速释放。

  与此同时,乡村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学习用好“千万工程”经验,丰都让乡村建起来,美起来。过去一年全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2024年全县全年累计建设市级示范乡镇1个,县级示范乡镇3个,市级示范村10个,县级示范村40个,县和美示范院落400个,和美农户1万个,栗子建龙村成功获评全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五星级示范村”,现代化美丽丰都建设的乡村底色越来越浓。

  从繁华城市到美丽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里正把城乡协调发展的丰都故事推向新的境界。

  文化供给添光添彩

  精神富足是人民之城的自信自强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

  在丰都,“仪式感”和“烟火气”更成为最鲜明的注脚。今年3月29日至4月6日丰都庙会盛大举办,围绕“老文化新表达”,此次庙会策划举办“丰景”惠民、“丰俗”展示、“丰采”生辉、“丰味”品鉴4个篇章18项活动,持续挖掘民俗文化和庙会文化,推陈出新“非遗+赛事”“非遗+消费”“非遗+旅游”等新模式,丰富文化阐释形式,用独特的故事表达了祭祖祈福、追求爱情、感恩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等内涵。

  “新颖、大气,这是我们自己的节日。”除了丰都人自己点赞,庙会文化更成为新的对外吸引力。相关数据显示,在3月29日至4月6日这短短9天时间里,有高达393万人次涌入丰都,旅游收入更是达到了23.55亿元。

  “文化,既是‘国之大者’,也是‘民之所向’。”据丰都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的丰都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正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过去一年来,丰都全县锦绣河山,乡愁浓郁,艺术馆、文化馆、文化遗址等人潮涌动,“文化游”备受青睐,各具特色的文化惠民活动,为人们送上缤纷文化佳宴……更丰富的文化活动、高品质的文化供给,正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豪感、幸福感。

  带有丰都辨识度的文化符号得以出圈出彩。一年来,“巴渝神鸟”走出国门,“凤鸣平都”雕塑在瓜纳华托城市广场永久落成,“丰都面具舞”首登世界级节会——墨西哥亡灵节,30个国家137家知名媒体竞相报道,周访问量破亿。戏牛舞等非遗项目亮相“村超”、热度跻身抖音热搜榜全国第3,《石工号子》登上全国乡村文化展演舞台、C位演出……文化让丰都人更自豪。

  高质量精品文化供给接连不断。去年以来,该县精心组织“蜀声渝韵·琴筝和鸣”等10余项高水平文化艺术活动,开展“戏曲进乡村”“村马”“南北岸片区运动会”等系列文体惠民活动400余场次,巾帼夜校各类艺术培训班培训学员3万余人次。新建丰都图书馆、百姓大舞台,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一桩桩文化喜事儿落地,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有“底气”、幸福更有“质感”,一幅以“文明”为底色的和谐发展画卷正徐徐铺开。

  “改善民生,贵在日拱一卒的实干;增进民生福祉,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丰都县相关负责人表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可靠的社会保障,这一切都要靠广大党员干部勤勉为之、全力以赴。眺望新的征途,深厚的人民情怀,必将激励丰都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更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链接>>>

  民生焕“新” 还有这些亮点值得关注

  建设“菜园地”让进城群众“进得来、住得下、稳得住”

  针对大量农村居民进城定居仍希望保留种菜的习惯,破解无序“开荒种地”乱搭乱建、焚烧秸秆、粪水污染等问题,丰都创新性地将县城及周边闲置土地利用起来,开展系统规划建设标准化“蔬菜产业园”解决“想种地没地种”和“乱种地难管理”的双重难题。

  “菜园地”采用分类建设、因人而设原则,实现精准匹配。其中“自用型”蔬菜园,每户20-30平方米,主要面向普通市民,供自种自食;“增收型”蔬菜园,每户200—300平方米,面向搬迁进城的新市民,种菜卖菜增加家庭收入;“创业型”蔬菜园,采用集中连片土地,面向新农人,可发展大棚蔬菜、果蔬采摘园等农业项目,增加就业岗位。

  目前,在丰都龙河东片区的城乡接合部,一块占地136亩的“超级菜园地”正在加紧建设。等到该片区建成投用后,丰都还将在峡南溪组团、王家渡组团等区域陆续打造400余亩“城市菜园带”,政府将同步投入建设灌溉系统、排水设施等基础配套,确保群众“种得安心、管得规范”。

  “一委两会”打造丰都人在外的家

  立足25.6万外出务工群体,丰都探索在外建立“一委两会”机制,即发挥在外流动党委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在外商会和农民工工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外构建“一委两会”工作站组织架构,做到有阵地、有机构、有队伍、有机制,让更多在外的丰都人加入组织、开展活动、解决问题,实现流动党员有“红色港湾”,商会企业有“发展引擎”,农民工朋友有“权益盾牌”。

  截至目前,“一委两会”重庆工作站有丰都籍流动党员1595名,商会会员115家,管理服务丰都籍农民工12.6万人,其中有农民工工会会员3667人。

  数读>>>

  2024民生有“数” 群众有感

  1.就业保障持续加强。联动枣庄等地共建就业创业联盟,建成投用社区工坊37家,发放创业贷款7304万元,成功新创1个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

  2.教育事业提质增效。水天坪幼儿园全面竣工,职教中心市级“双优”建设通过验收,9所学校入选全国课程改革等实验校。原创《家教有方》等4门共育课程入选全国案例,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领跑全市。36条“学生号”公交专线常态运行。

  3.医疗体系全面升级。重医附一院丰都医院正式运行、肿瘤放疗中心建成投用,中医院城西院区启动改造提升,妇幼保健院成功晋级二级医院,三合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甲级基层医疗机构评审,每千人拥有病床9.4张,超全市“十四五”建设目标。

  4.民生保障兜紧兜牢。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8.8%、53%。兜底保障7.9万人2.4亿元。创新老年食堂可持续运营机制改革,入选全市优质(满意)老年食堂34个、居全市第1。家庭教育互助会入会留守儿童7349名、覆盖率90%以上。开工龙河新城配售型保障性住房952套,完成保交房项目6个290套。

  罗晶 刘钦 龙搏腾宇 图片由丰都县委宣传部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