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联合微电子八吋特色工艺晶圆。(受访者供图) |
在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是3个万亿级主导产业之首。相比每辆传统燃油车700颗左右汽车芯片的需求,每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芯片需求量多达1600颗,而更高级的智能汽车,芯片需求量甚至多达3000颗。
可以说,提高车载芯片的本地配套率和产能,是重庆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重中之重”。
为推动“重庆芯”研发生产,多年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科)积极“出智出力”——作为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大型央企,中国电科不仅在渝布局多个涉及信息通信、集成电路等领域的产业项目,还深度参与科技园区、研发中心、孵化器等建设,在持续提升企业研发实力的同时,不断推动重庆区域经济发展。
渊源深厚
中国电科与重庆“共成长、同发展”
集成电路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粮食”,我国第一块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产自重庆,研发主角正是中国电科。
中国电科与重庆的渊源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三线建设”时期。当时的解放军14院24所、26所、44所(现中国电科24所、26所、44所)在重庆永川扎根,并由中国电科第24所在永川研发生产出我国第一块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为重庆半导体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3年,这3家研究所从永川搬迁至南岸南坪。之后,中国电科整合下属多个研究所,于2007年组建中电科技集团重庆声光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声光电),并将其总部搬迁至沙坪坝西永,从事微电子、光电子、磁电子及其微系统等科研生产。2018年,中国电科与重庆市政府共建联合微电子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联合微电子),开展先进微电子工艺及产品的自主研发。
为进一步推动集成电路与核心元器件攻关,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2022年,中国电科再次整合所辖多个研究所的研发资源,成立中国电科芯片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芯片研究院),重庆声光电亦更名为中电科芯片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与研究院一体化运行。
从“三线建设”时期到如今参与新重庆建设,从永川到南坪再到西永,不管时代和地域如何变迁,中国电科始终与重庆“共成长、同发展”。
专注研发
带动重庆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
“做好电路图优化,再微调版图。”4月23日,在西部科学城西永微电园的芯片研究院,研发人员正在进行某汽车芯片的专项攻关。
“当前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日新月异,汽车芯片已成为推动汽车产业进步的核心力量,研究院正是汽车芯片国产化专项攻关的重要阵地。”芯片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研究院成体系布局了数字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微声电子、半导体光电子等芯片技术项目攻关,在致力于推动国产汽车芯片自主可控引领产业进步的同时,也在其他产业板块,例如特种芯片、先进计算等持续发力,不断提高重庆集成电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
专注研发,是中国电科在渝布局的多个产业项目的共同常态。
前不久,由联合微电子自主研发的硅光集成光纤陀螺收发芯片下线,联合微电子由此成为西部地区唯一可批量生产硅光陀螺仪光学组件的企业。
联合微电子相关研发负责人介绍,硅光陀螺仪是一种状态感应器,主要用于测量物体角度和角速度,可应用在多个行业领域——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陀螺仪能够精确测量并控制系统状态,保障飞行器稳定安全;在深海领域,陀螺仪构成的惯性导航系统,就像一个智慧大脑,能够精准给出航向、速度、所在位置等关键导航信息。
“一块不到0.2平方厘米的芯片上,集成了数十个传统光纤陀螺器件,其中最小结构的宽度仅0.15微米,约是头发丝直径的1/600。”该负责人表示,与此前的光纤陀螺仪组件相比,在保证精度一致的前提下,联合微电子研发的硅光集成光纤陀螺收发芯片可大幅降低尺寸和成本,推动更多“重庆造”光纤陀螺仪在航空航天、深海探测等领域投入批量应用。
持续布局
在渝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策源地
围绕集成电路这一核心产业,近年来,中国电科持续加大在渝布局。
去年6月,在渝举行的首届中国(重庆)智能汽车基础软件生态大会上,重庆市政府与中国电科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施高水平合作共建议事机制,围绕建设国家西南区域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新一代移动通信等产业集群,共同实施“顶层设计、顶格推进”。
大会上,中国电科下属的普华基础软件(重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华软件)、普华车控软硬件协同设计中心、普华车控操作系统和芯片适配中心一并揭牌落地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推动中国电科的车用控制器、车载系统、汽车芯片及车用软件在渝发展,建设车用操作系统开源平台。
“操作系统和芯片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组件,对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至关重要。”普华软件相关负责人说,重庆整车企业资源丰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完整,能够为车用操作系统的软件开发、调试、运维等提供应用场景支撑,带来丰富的业务资源和应用需求。
此外,重庆正在实施的“满天星”行动计划,也为普华软件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供给“土壤”。
中国电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与重庆在汽车软件研发方面的合作,以普华软件项目为引导,聚力突破智能驾驶基础软件、国产车电关键软硬件适配等“卡脖子”技术,共建“芯片+操作系统”全链条自主可控的智能网联汽车生态,通过与长安、赛力斯、庆铃等本地龙头车企联动,在渝共建全国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