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高校使命 培育心怀“国之大者”的时代新人主动画好“同心圆” 打造协同育人新生态
第024版: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践行高校使命 培育心怀“国之大者”的时代新人
主动画好“同心圆” 打造协同育人新生态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4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科学城富力南开小学
主动画好“同心圆” 打造协同育人新生态

  学校联合高新区税务局开展“税收第一课”青少年税收普法主题活动

  以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以学校为“圆心”,以区域为主体,以资源为纽带,“教联体”将促进家校社有效协同……前段时间,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推动各地结合实际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

  作为“教联体”的“圆心”,学校既要“教”又要“联”,怎么联?

  在重庆高新区“科创高新·智慧教育”发展理念和“智慧协同·共育未来”教联体引领下,重庆科学城富力南开小学(以下简称“富力南开小学”)主动画好“同心圆”,充分盘活社会资源、教育资源、智慧信息化资源,深度融合家庭、学校、社会等主体,创新构建起多方联动的“教联体”新格局,打造协同育人新生态,助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优化教育资源

  巩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一边连接着孩子和家长,一边连接着社会。学校的态度和做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校社能否形成合力、共同营造良好育人生态。”富力南开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郑容介绍,“学校致力于构建开放、融合、创新的办学模式,让校园成为联结儿童与世界的桥梁,真正实现‘小学校,大教育’。”

  基于开放办学的胸怀和对教育主阵地的清晰认知,富力南开小学通过机制创新、队伍建设、活动赋能、五育融合,全面优化整合学校教育资源,让校园变成学生成长的乐园。

  以机制创新为抓手,打通协同育人“梗阻点”。学校建立“1+N”家校联系制度,即由每名教师结对20个家庭,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通过“每月一访”“每周一信”“每日一结”常态化沟通,并通过学生成长档案,串起学生六年成长链条。设立“家长开放日”“家长开放月”“家长陪餐制”,让学生家长参与课堂观摩,走进食堂监督食品采购制作、后厨卫生等,年均接待家长3000余人次,用细微之处的用心换取家长的放心。

  以队伍建设为动力,激活协同育人“动力源”。学校实施“班主任育人能力提升工程”,开展家校沟通技巧、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培育多名区级家校共育骨干教师,强化家校共育专业引领。组建“南开家长义工团”,参与护学岗、研学策划、课程辅助等工作,年均服务时长超5000小时。

  以多元活动为纽带,搭建家校协同育人“立交桥”。学校以“4·23国际阅读日”为契机,系统开展沉浸式阅读行动:每月向家长推送亲子共读书目,并以读书分享会、家庭剧场展演等形式深化阅读实践,累计评选“书香家庭”“阅读小书虫”共180组,形成家庭阅读示范效应。同步打造“亲子成长营”品牌项目,通过运动会、辩论赛等趣味互动,强化家庭情感联结与责任共担。目前,家校活动覆盖率达95%,构建起“阅读浸润心灵、活动凝聚合力”的育人新生态。

  以五育融合为载体,培育时代新人“成长链”。学校开发“红领巾争章”校本课程,推行项目式学习,家校协同指导学生完成“垃圾分类调查”“山城的桥”等实践课题,利用每周三“无家庭作业日”,开设“家庭运动打卡计划”,举办“家庭艺术节”,建立“家庭劳动清单”等,以学校为中心织就学生“成长网”。

  善用社会资源

  持续延展育人边界线

  在重庆市第五届中小学编程教育展评活动中,富力南开小学44名学生分别参加开源硬件循迹赛和开源硬件编程普及两个赛项,获奖率100%;在世界机器人大赛选拔赛ICode太空探险创意图形化赛项中,富力南开小学代表队一举斩获包含一等奖在内的14个奖项……

  近年来,富力南开小学借力高校资源、公益性科创教育机构资源培养学生科创精神、科学素养,取得累累硕果。

  科创教育发展的脉络中,藏着学校盘活社会资源,不断拓展育人边界的密码。

  富力南开小学深知,教育从来不是学校的独角戏,而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交响乐。学校立足重庆科学城丰富的高校资源、场馆资源以及校园周边各类行政机构资源、专业教育机构资源,构筑起“双减”政策深化和核心素养培育背景下的教育“资源池”,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

  着力育人队伍建设,不断扩大育人“朋友圈”。学校聘请44名退休教师、非遗传承人等担任学生校外辅导员,通过“传统手工艺”“红色故事会”等特色课程丰富课后服务内容;通过“医校互促”“警校联动”等方式,邀请专业人员担任学校卫生副校长、法治副校长等,形成多方“共育共建共治”的教育合力。

  聚焦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延展育人“边界线”。学校与重庆高新区税务局、重庆海关、重庆科技大学、校外公益性教育机构、科技场馆、体育场馆、文化场馆等紧密联系,通过共建实践基地和开展“小小科学家”“小小税务员”“小小消防员”“劳动体验日”、大学生进课堂等主题活动,实现育人资源供给与学生需求的精准对接。

  让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链接,让封闭的教室与广阔的社会产生深度共鸣。富力南开小学通过构建“校内奠基+校外拓展”的育人新样态,浇灌多样育人花朵盛开。

  近年来,学校与公益性教育机构合力培养魔方选手代表重庆站上全国智力运动会赛场;联动周边高校开展啦啦操课程,取得中国啦啦操国际公开赛冠军、全国啦啦操总决赛冠军、重庆市第七届运动会啦啦操比赛冠军等多项沉甸甸的荣誉。

  创新数字赋能

  点燃智慧资源的助推器

  “希望学校教育孩子少购买电子激光产品,更不要带到学校,如果不小心扫到学生眼睛,会造成不可逆损伤。”“昨天我在学校掉了钱包,被一年级的黄同学捡到,老师一定要表扬孩子拾金不昧的精神。”打开“小脚丫信箱”,富力南开小学各部门一一查看家长们的“来信”,回复家长们对学校、对孩子们的关心。

  “小脚丫信箱”就像一道无形的纽带,连接起学校和家庭的日常。在富力南开小学,定时登录平台查收来信,早已成为老师们工作生活的一部分。

  在重庆高新区“新智慧教育”发展理念引领下,富力南开小学积极拥抱数字时代,通过建立线上智库平台、开发线上资源库、开辟线上交流展示通道等,以数字赋能协同育人新格局。

  学校联合高新区妇联、社区教育服务中心等部门,整合教育专家、心理咨询师、优秀家长代表等资源,组建线上智库平台——家庭教育导师团,定期开展“父母课堂”“亲子关系工作坊”等活动;设立“家校共育课题小组”,针对学生沉迷电子产品、作业拖拉等共性问题形成《家庭习惯养成指导手册》等实践成果,惠及全校90%以上家庭。

  与此同时,学校链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发“家庭教育线上资源库”,针对不同家庭需求提供个性化指导方案,如单亲家庭心理疏导、二胎家庭沟通技巧、青春期心理调适等,累计推送微课视频40余期。

  此外,学校聚焦自有线上平台建设,开辟栏目“南娃新视界”视频栏目,以学生视角解读“小眼镜”“小胖墩”“校园餐”等家长最关心、社会最关切的突出问题;开辟“小脚丫信箱”,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一个畅所欲言、自由交流的平台;做好视频号、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全方位展示校园生活中的特色活动、育人智慧。

  守好学校育人“主阵地”,唱响多方协同“交响曲”,下好数字赋能“关键棋”,富力南开小学主动画好“教联体”改革“同心圆”,构建起“学校主体、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新生态,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实现了家校社资源深度融合,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机制创新,拓展协同育人内涵,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探索更多“南开经验”。

  郑容 李粼敏 倪一平 图片由重庆科学城富力南开小学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