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庆农商行强化金融赋能,为纵深推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摄/李彬 |
作为全国首家万亿农商行、西部首家“A+H”股上市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重庆农商行”)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的指导下,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全行高质量发展,紧扣做实“两大定位”,积极助力“六区一高地”建设,聚焦“支农支小、服务实体经济”主责主业,深入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注入强劲金融动能,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截至2024年末,重庆农商行资产规模达15149.4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38.60亿元、在中西部地方法人银行中保持领先水平;存款余额9419.4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57.44亿元;贷款余额7142.7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75.62亿元,资产、存款、贷款规模均在重庆实现“领跑”。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度,该行在《清华金融评论》首次发布的银行业竞争力总榜单中位列全国第14位、中西部首位,全国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举旗定向 以党的建设引领经营管理全过程
坚持和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事关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方向,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作为市属金融国企,重庆农商行坚持党建引领,以一流党建为全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永葆政治忠诚,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坚持和强化党建统领,将党建要求写入公司章程,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等精神,建立健全党组织和党员带头抓发展、抓落实的促进机制;持续深化清廉国企建设,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
强化政治担当,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党委会“第一议题”、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制度;持续加强和改进全行思想政治工作,探索完善工作体系和评价体系,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本单位重点工作系统谋划、同步推进;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用好重庆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打造“沉浸式”信念教育课堂。
站稳政治立场,激发奋楫前行新动力。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经营机构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设到哪里”,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扎实做好新一批“红岩先锋·四强四好”党支部创建工作,各级党委班子成员分别建立党建工作联系点,示范带动党支部提高党建质效;优化党建考核激励,将党建纳入分支机构及网点负责人绩效考核,并层层强化监督检查,层层传导党建责任,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日益凸显。
主动履责 以务实举措推动现代制造业提能级
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赢得产业竞争主动权的关键一环。作为重庆本土最大的地方金融机构,重庆农商行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紧扣我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416”科技创新布局,引导金融资源向现代制造业倾斜,倾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截至2024年末,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76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4亿元,制造业贷款市场份额位列全市第一。
加大信贷投入,开拓产业场景赛道。围绕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发展规划,优化行业贷款投向,建立专精特新、市级重点项目、规上工业企业名单库,加大对“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信贷投入、加大对新兴产业支持力度,重点支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等产业。如,为长安福特、阿维塔科技、玖龙纸业、和友光能、海辰储能、秋田齿轮等行业龙头企业提供精准化、定制化、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助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核心竞争力。截至2024年末,该行支持“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企业3900余户、贷款余额超660亿元,贷款增速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支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超1900户、贷款余额300亿元,信贷服务覆盖全市专精专新企业达37%。
聚焦产业升级,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助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建立贷款审批“绿色通道”,落实尽职免责机制,下调内部资金成本,实行差别化的优惠信贷定价机制,对绿色信贷等符合政策导向的企业客户,贷款利率最多下调100个基点。同时,接入长江渝融通、信易贷·渝惠融、一网通办等服务平台,企业客户可通过上述服务平台申贷二维码办理开户、信贷等业务,并对客户推出自助签约、自助支用、自助续贷等功能,数字化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瞄准企业需求,助力科创企业发展。扎实做好科技金融,推出科信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科技成长贷、医药研发贷、专精特新贷、江渝上市贷等多款科创类信贷产品,充分满足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科创型企业在不同阶段、不同场景下的差异化需求,以源源金融活水滋养科创企业一步步发展壮大;集合集团及券商、基金、律所等战略合作机构资源为科创企业打造从初创期、发展期到IPO等全生命周期的咨询、法律协助、融资支持等一站式、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提升服务质效。
积极作为 把金融活水引向对外开放最前沿
新时代的重庆,担负着“努力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的重大使命,正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不断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发展新动能。
深耕巴渝大地,重庆农商行积极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等国家及地方重大战略项目,持续优化稳外贸稳外资金融服务,为重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强有力金融支撑。
支持重大项目落地,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积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及市级重点项目,截至2024年末,该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点项目合作率超过50%,累计向双城经济圈及市级重大项目授信超1260亿元,支持项目176个、贷款余额265亿元;全力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截至2024年末,该行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融资余额超过545亿元、较年初增加近75亿元,其中基建项目融资余额超过262亿元、交通物流领域融资余额超过72亿元、与东盟有经贸往来生产商贸企业融资余额超过210亿元。
持续丰富产品供给,着力破解融资难题。为西部陆海新通道上的进出口客户创新开发“陆海税融”等专属线上化融资产品,并持续推进“陆海链融”“陆海新通道贷”“通道铁融”“陆海新通道绿色跨境贷”4款通道专属融资产品的增量扩容。截至2024年末,该行发放“陆海新通道贷”超过3900万元、“陆海链融”超过6350万美元。此外,该行利用全行特色产业授信模式,为通道上的普惠客户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经贸链金融服务专属方案。值得一提的是,该行创新推出全国首笔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一单制”数字提单动产质押融资业务,为进出口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多方联动集聚合力,完善跨境金融服务。为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该行与52个国家454家银行建立代理行关系,其中RCEP成员国293家,采用SWIFT和CIPS双渠道清算,保障跨境资金快速通达。2024年度,该行外汇资金交易量居重庆本地法人银行首位,银行间外汇交易超过54亿美元。值得一提是,该行通过“跨境金融+物流”模式,联合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深化合作,推动贸易单据电子化和融资便利化,打造内陆开放金融新标杆。
勇于担当 把鲜红党旗插在普惠金融主阵地
今年1月底,重庆农商行全市合作商户总量突破100万户大关,稳居全市第一,标志着该行在打造普惠金融、服务社会民生上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绩。近年来,该行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围绕普惠金融扩面增量,积极构建“整村授信+特色机构+数字渠道”普惠金融体系,充分发挥“人熟、地熟、当地情况熟”等优势,认真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努力做好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截至2024年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2447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99亿元,均居全市第一。
担当服务乡村振兴的“主力军”。立足地方特色资源,打造“榨菜银行”“黄连银行”等85家乡镇级乡村振兴特色机构,并组建100余人的“兴农专家团”,倾力服务乡村振兴;“一产一策”支持涉农产业发展壮大,推出“面业贷”“花椒贷”“榨菜贷”等30多款特色产品,为农业产业提供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的金融服务;推行“整村授信”服务模式,选派“金融网格员”走村入户,通过“线下信息采集+线上背靠背评议+大数据风控模型”的服务路径,农户“足不出户”即可获得贷款,现已在全市所有涉农区县推进“整村授信”,覆盖100%的行政村。
做好扶持民营小微的“助推器”。始终将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作为重点服务对象,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创新运营机制、创新金融产品,着力解决民营及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汽车制造、芯片制造、智能机器人、AI、民生保障等行业民营企业定制、创新推出“新质贷”“设备更新贷”“江渝上市贷”等特色信贷产品,量身定制税易贷、流水贷、渝快振兴贷、增信贷和医保贷等多款弱担保信贷产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保持一级,荣获2024重庆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行动“优秀机构”“优秀产品”“典型案例”3个奖项。
开启打造普惠金融的“强引擎”。将80%的网点、80%的人员、80%的机具布放在县域及农村地区,并力推网格化金融服务,成功上线“数字网格管理平台”,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在基层的触达率、覆盖面;扎实推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地见效,在总行和分支行成立两级工作专班,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出台20项重点举措,建立办贷绿色通道,并充分运用数字化渠道进一步提升办贷效率;成功构建区县、镇街、村(居)委和基层网格“四级对接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送产品、送政策、送服务上门,强化融资对接与信贷投放。
数字赋能 以金融科技开启转型发展新引擎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过去一年,重庆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强化数字赋能,不断夯实基层基础,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加快建设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重庆农商行坚持科技驱动,以“数字农商行”建设为抓手,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服务体系,以优质数字金融服务积极助力数字重庆建设。
夯实科技底座,锻造差异竞争优势。持续布局前沿金融科技技术应用,矢志提升经营管理质效。截至2024年末,该行手机银行用户达1505万户,并完成手机银行原生鸿蒙适配,成为首批上架 HarmonyOS NEXT应用市场的银行之一;智能数据决策平台日均处理82.2万笔业务,决策成功率99.9%;创新推出“AI小渝”智能助手,在智能风控、场景金融、数据决策三大领域实现突破,成为全国首批接入DeepSeek大模型的金融机构。
强化银企合作,共建互联互通平台。数字化转型取得新进展,打造“网格化商机营销平台”“智慧云网格管理平台”,司库系统签约服务417家企业;“渝农资产智管”系统服务覆盖所有涉农区县以及所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当地“三农”经济发展又添新抓手;成为“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西南地区唯一试点、全国首批接入平台的银行,并在重庆辖区推出“资金流信用”信贷服务新模式,以数字金融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建强“一体化”数字乡村服务平台,优化升级“渝农资产智管”“乡村振兴数字金融服务”“江渝快记”三大系统,推进互联互通,深挖数据价值,推进构建数字普惠金融新生态。
延伸服务触角,链接多元智慧场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重庆农商行通过“科技+场景”创新,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参与黔江区数字化平台建设,服务低收入人群8980人、低收入家庭3207户,有力提升黔江区相关领域数字化运行质效;与开州区合作上线“在外人员联系服务平台”,为50万在外人员提供金融服务;推出“智慧政务”系统,实现社保、医保等政务服务线上化;打造“智慧社区”金融服务场景,在全市78个社区设立普惠金融服务港湾,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打造“一区县一特色”用卡场景,联动当地政府机构、知名商圈及商户,围绕美食、购物、洗车等场景开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信用卡活动;推出渝快智慧收银产品,一站式满足商超、餐饮行业“支付+数字化解决方案”需求痛点。
砥砺再奋进初心不改,阔步新征程使命在肩。下一步,重庆农商行将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及上级监管部门各项工作要求,持续强化党建引领,认真履行金融国企责任担当,不断巩固服务实体经济优势,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举措,矢志加强金融科技创新,努力打造更多“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改革成果,为助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积极贡献新的更大的金融力量。
徐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