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践于行 金融赋能启新程
第021版: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金融
上一版 下一版 
牢记嘱托践于行 金融赋能启新程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4 月 2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
牢记嘱托践于行 金融赋能启新程

  重庆金融业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新重庆高质量发展 摄/王恒

  2025年3月24日,武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工作专班到重庆润龙牲畜养殖有限公司(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优质肉猪养殖示范基地)调研走访

  2025年3月12日,垫江金融监管支局开展非法金融中介警示进社区、商圈宣传

  2025年4月21日,在成渝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重庆)万州调解站,调解员组织消费者与保险工作人员就退保事宜进行调解

  锚定新航向,全力向“新”行。过去一年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以下简称“重庆金融监管局”)胸怀“国之大者”,围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决策部署,紧扣做实“两大定位”、发挥“三个作用”新使命新任务,充分发挥“四级垂管”体制优势,构建“四题连答”工作机制,不断强化央地协同,团结引领全市银行业保险业在服务国家战略、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民生保障等方面奋发有为、改革创新,持续增强金融供给能力,奋力交出金融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新重庆篇章的高分答卷。

  胸怀“国之大者”

  引领金融融入重大战略

  旗帜鲜明讲政治,履职尽责抓落实。重庆金融监管局始终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以更高的政治站位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围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和重庆做实“两大定位”、发挥“三个作用”要求,创设“树标对标”机制,通过树立标杆、对标争先,引导金融资源向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集聚。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四川金融监管局、成渝金融法院建立跨区域常态化会商沟通机制,深入开展“树标对标”“揭榜挂帅”等专项行动,推动数字政务“川渝通办”,以数据共享畅通跨省金融服务,多项跨区域金融业务实现同城化办理。

  立足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和区域协同发展,重庆金融监管局全力支持重庆提升西部金融中心能级。过去一年,推动北京人寿、友邦人寿、国民养老3家保险机构省级分支先后落地运营,新增持牌金融机构数量居全国前列。今年,继续优化金融机构网点布局,指导22家新设机构大部分下沉至金融薄弱地区,继续保持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机构体系,为金融服务均等化夯实基础,助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

  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重庆金融监管局着力筑牢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金融支撑。推动上线“跨境易融”数字金融服务平台,组织集中推出跨境结算、贸易融资、物流保险等产品,创新推广铁路运单融资、保单质押贷款、多式联运货运保险、出口信用保险等业务模式。金融活水不断注入通道沿线重点项目: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全市1100余家企业出口约2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9%、31.1%,有效缓解了通道沿线企业资金压力,为重庆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发挥带动作用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服务重大战略过程中,重庆金融监管局注重以党建引领协同、以改革激发动力,凝聚各方合力提升监管效能。“红金渝”金融党建品牌是重庆金融监管局创新党建统领金融工作的生动实践,通过央地共建平台将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党委政府和金融机构拧成一股绳,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相关做法得到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通过“红金渝·增信助企”“红金渝·三网融合”等专项行动,构建起“15分钟金融服务圈”,为党建引领业务发展优秀的企业降低融资成本18个基点、累计发放贷款约11亿元,金融服务实现速达直达准达基层。

  锚定“六区一高地”

  为新质生产力注入澎湃动力

  在服务重大战略取得的成果越来越具象化时,重庆金融监管局在赋能新质生产力上不断贡献“实践活水”。

  今年2月,市委“新春第一会”提出迭代升级“六区一高地”建设体系架构,重庆金融监管局始终牢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宗旨,围绕落实市委“六区一高地”目标,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助力培育壮大新的生产力动能。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重庆金融监管局依托“信易贷·渝惠融”信用服务平台,构建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的线上闭环流程,因地制宜探索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本地化做法。累计纳入融资“申报清单”企业12万户、“推荐清单”11.7万户,已为11.3万户次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555亿元,贷款余额增至1.69万亿元,同比增长16%,增速高出全国平均3.6个百分点。

  同时,重庆金融监管局抢抓数字经济机遇,以金融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一方面,运用监管大数据联合11家银行总行开发产业链数字金融产品,为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农产品加工、智能制造装备、高端摩托车等优势产业链上的上千户小微企业增信降本;另一方面,推动“信易贷·渝惠融”融资平台接入全市服务平台“渝快办”,目前平台注册企业约40万户,相关应用获评“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示范平台”。“数据多跑腿、企业少跑腿”的智慧金融生态正在重庆加速形成。

  为服务制造强市和科技创新,重庆金融监管局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长期资金供给。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776.5亿元,同比增长10.5%,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贷款同比增长41.8%,助力传统产业加快升级。重庆金融监管局积极推动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落地,引导银行为科技型企业量身定制信贷产品;加快AIC股权投资项目落地,促成5家机构达成投资协议金额250亿元。

  重庆金融监管局还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坚定服务民营经济,持续加大民营企业信贷投放力度。一季度末,全市民营经济贷款余额1.16万亿元,同比增长10.5%;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降至2.88%的历史低位。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流向小微企业、制造业、科技创新、民营经济等重点领域,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坚守“民生为大”

  保障民生福祉更加殷实

  重庆金融监管局始终牢记“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把改善民生福祉、维护群众利益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谋划实施一批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的具体举措,在住房、养老、消费、权益保护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领域持续发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金融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助力群众安居圆梦。重庆金融监管局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通过“白名单”管理分类施策,稳定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保障刚需和改善性住房融资需求。推动“白名单”项目应进尽进,纳入名单内项目扩大至365个,累计获得授信超1600亿元。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8%,有效支持房地产市场止跌回暖。用好政策性“保交楼”专项借款,累计使用174亿元资金,帮助一批困难楼盘项目恢复建设并顺利交付,维护了购房群众的切身利益。

  创新养老金融服务,增进老年福祉。重庆金融监管局把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服务民生的重要内容,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创新适老金融产品和服务。指导保险机构推出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和长期护理险等产品,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样的养老保障选择。针对老年人易遭受诈骗侵害的问题,重庆金融监管局联合公安等部门加强养老金融领域风险排查整治,持续开展防范养老诈骗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安全放心的养老金融环境。

  守护群众财产安全,重庆金融监管局全面融入市、区县两级联动防非打非工作格局。在基层设立“红金渝”金融网格驿站,健全金融纠纷调解机制,实现纠纷就地化解。持续开展“六个100·五进”金融知识宣传,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提升群众风险防范意识。今年3·15期间,联合相关部门开展“远离非法中介”专项宣传,发布“十大非法金融中介警示案例”,央视等媒体报道引发强烈社会反响。据统计,过去一年,全市金融机构累计开展金融知识宣讲1.5万余场,覆盖群众4300余万人次;成功调解各类金融纠纷1.69万件,金融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安全感显著提升。同时,重庆金融监管局还联合市级有关部门实施“金融助力提振消费”行动,撬动家电、汽车等大宗消费需求,截至目前居民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1%。

  一年来取得的工作成效,充分展现了重庆金融监管局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以高昂的奋进状态,务实的工作举措,坚决扛起使命担当。站在新的起点上,重庆金融监管局将继续牢记嘱托,胸怀“国之大者”,坚持改革创新,强化责任担当,持续推进“四新”工程巩固提升年行动,进一步引领全市银行保险机构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全力守护金融安全与稳定,为重庆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彭光灿 图片除署名外由重庆金融监管局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