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 三向发力绘就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图景
第017版: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江津
上一版 下一版 
江津 三向发力绘就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图景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4 月 2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业强基 营商聚势 治理焕新
江津 三向发力绘就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图景

  珞璜港全面实现“水公铁”无缝衔接,年货物吞吐能力达2000万吨。

  重庆驼航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驼峰”500重载无人机正在执行任务中

  一年来,江津区坚持干字当头,快马加鞭、只争朝夕,紧紧围绕“一枢纽三高地”建设目标,强化党建统领,统筹抓好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立足“工业强基、营商聚势、治理焕新”三向发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先进制造业新高地,锻造西南总部经济首选地,聚力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才引智,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子,以工业二次腾飞为引擎,实现城市治理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现代化新重庆枢纽之城建设展现新气象、迈出新步伐。

  彰显工业大区担当 打造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新高地

  在重庆枢纽港产业园启动建设一周年之际,江津区在通道建设板块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今年一季度,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累计开行401列,运输20074标箱,同比增长21%,全市占比40.1%、排名第一,通道物流网络覆盖全球127个国家及地区的560个港口。

  “工业是江津经济的基石,枢纽港产业园是江津的‘一号工程’。”江津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江津提出工业园区再创业再出发,打造一个低成本、高效率、产城融合的新型园区,加快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先进制造业新高地,“冲刺国家级开发区,实现工业二次腾飞。”

  向“新”而行、向“链”集聚。江津区提出加快构建“3+3+X”现代产业集群,即发展壮大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消费品、新能源及新型储能3个主导产业集群,升级壮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3个支柱产业集群,培育壮大低空经济、丘陵山区农机装备产业等X个新星产业集群。

  “存量挖潜提质、增量向新提能、平台升级提效。”江津区相关负责人称,以产业链强基、创新链驱动、服务链提质、生态链升级“四链融合”为支撑体系,通过AI+赋能行动和“老树新枝+新苗成林+厚植沃土”的系统打法,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战略性新兴产业“拔节生长”,未来产业“破土而出”。他表示,“要形成存量提升、增量突破、平台跃升的发展矩阵,实现江津工业‘量质双升、新旧共荣、产城共生’。”

  存量挖潜提质,江津推动传统产业“向新发力”、产业链条“再造升级”、存量资产“挖潜增效”,加快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智能化改造专项行动,开展“强基补链”专项行动,实施“腾笼换鸟”专项计划,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增量向新提能,江津紧扣国家重大战略所需,迭代提出打造“一枢纽三高地”奋斗目标,运用投行思维、增量思维、闭环思维,大抓招商、大抓项目、大抓产业,始终突出“招有成效”,从土地供给到投产验收全周期护航,确保项目“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真正把招商签约的项目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

  平台升级提效,着力打造一流工业园区,推动双福、德感、白沙、珞璜各组团特色化发展,双福组团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和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德感组团在深度挖潜上持续用力,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大力发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白沙组团全力打造光伏产业园和西南最大的清香型白酒生产基地;珞璜组团大力发展山地丘陵智慧农机、先进材料等产业,加快建设道恩高分子材料扩能等项目。

  数据是成绩的最好注脚。2024年,江津工业总量全市靠前,全区实现工业税收43.5亿元,同比增长11.6%。全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3家,新增创新型企业105家、专精特新企业9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在全市均名列前茅。

  厚植投资兴业沃土 锻造西南总部经济首选地

  日前,用地面积约22亩的万吨级火锅调味品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签约落户江津工业园德感组团。

  该项目由德感组团存量企业重庆厨大娘食品有限公司再投2亿元,购地扩产再建6条生产线,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约1.5亿元。公司负责人坦言,追加投资扩产,源于江津优越的营商环境。

  “招商引资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但关键还在营商环境。”江津区招商投资促进局负责人称,新形势下,实现招商引资的提质增效,江津以系统思维构建“谋划—招引—落地—服务”闭环,创新招商方式,优化项目服务,建强载体平台,优化营商环境,实现从“单一项目招引”到“产业生态培育”升级。他说,“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更是区域经济行稳致远的生态基底。”

  为提高招商精准性,江津加快编制“3+3+X”产业链图谱和产业招商地图,强化主渠道招商,与市发改委、市经信委、渝富集团等单位部门建立信息直通车,选派专人上挂交流学习,定期共享产业政策、项目线索,争取市级资源倾斜;强化基金招商,推动设立50亿元产业基金群,涵盖引导基金、投资基金、风险基金、S基金、并购基金等,创新基金+基地招商模式,支持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强化产业链招商,围绕优势产业,锁定目标企业,延长“上下游”、补齐“前后端”,努力形成协同发展的“雁阵效应”。

  一年来,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江津片区围绕三大主导产业精准招商,全力招引市场主体。全年新落地50亿元以上项目2个,10亿元及以上、50亿元以下项目10个;依托原有农机、汽摩产业优势以商招商,引进瑞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德钢高端摩托车关键零部件项目等汽摩配套项目10余个,全力以赴聚优成势集优成链。

  “招商引资,既要争取项目快落地、快开工,更要努力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江津工业园区负责人称,持续完善项目“招落建投”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张作战图、一个工作专班、一抓到底”,专人全程跟踪,及时发现推进中的难点、堵点,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题。“狠抓服务提升,推进政府、企业‘双兑现’履约。”

  在‌精准服务企业上,江津建立“一企一策”纾困机制,推动“服务企业专员”向“码上服务”迭代升级‌,完善线上线下立体化服务体系,重点破解配套不足、审批受限、融资梗阻等高频难题,实现诉求响应精准度与政策兑现效率“双提升”。

  在强化要素保障上,江津聚焦水电气讯路等核心要素,建立重点产业园区要素需求动态清单,全力实现基本要素保证供应、亟需要素优先调配、特殊要素精准匹配,实现要素供给与项目周期耦合衔接‌。

  在培塑创新生态上,江津在建设创新平台上下功夫,做强现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打造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人才资源的“集聚地”,加速科技创新资源集聚。

  前不久,江津区还出台“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一类事一站办”、惠企政策“点对点”直达快享等12条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现在,江津大力开展规上工业企业遍访行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全覆盖、督促办理100%、年底办结率100%,积极对接企业所需所盼,强化精准服务、一线服务、全程服务,确保企业平稳生产运行。

  数据显示,江津区去年新引进产业类项目121个,协议引资966亿元。新引进中冶赛迪低碳机电装备成套项目等10亿元以上产业类项目14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2个,招商实效指数综合排名全市前茅。

  探索城市治理新路 “八大攻坚”绘就幸福图景

  前不久,位于几江街道的遗爱池“口袋公园”建成投用。

  这个小小的公园,面积虽然不大,但却栽种了20多种植物,每天吸引了周边群众来这里打卡休闲。

  在江津,像这样在街角“长”的口袋公园已有3个建成投用,另有2个体育公园正在加紧建设。

  “口袋公园让绿色真正融入生活,也是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内容。”江津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江津推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八大攻坚行动”,坚持急用先行、实战实效导向,突出“5+2”重点区域(五个街道和白沙、珞璜两个镇)先行先试,发挥城市治理与数字建设高效协同作用,着力解决制约城市发展和运行的“城市病”。大力推动城市治理体系重构、能力重塑,加快形成具有江津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开展“八大攻坚行动”,首先是实施以城市环境“净化”、城市景观“绿化”、城市照明“亮化”、城市形象“美化”为内容的“四化”提升行动,聚焦重点区域内入城大道、都市商圈、公园广场、客运站场、景区景点、交通要道、产业园区、高速路下道口等重要城市节点沿线,全面整治各类环境问题,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在实施城市品质更新提升行动中,江津区坚持优化“一江两岸”天际线、山际线和水际线,重点把控“一江两岸”重要节点和沿线山体景观特色风貌,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加快完成城中村改造项目,推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构建城市公园体系,补齐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塑造“沿线整体美,点上有精品”的独特城市风貌。

  与此同时,江津区还相继实施城市交通缓堵保畅行动、城市运行除险清患行动、城市秩序治乱护安行动,加快轨道交通、城市道路建设,因地制宜推广应用可变车道、潮汐车道、定向车道,开展停车综合治理;推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与城市运行安全有机融合,推进城市道路全生命周期管护、强化城市内涝点整治、推进消防安全管理;开展“津城护学”“津城助医”专项行动,探索开发AI辅助执法监管功能,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服务更便民、城市更文明、社区更和谐。”江津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江津区还实施城市服务惠企便民行动、城市文明培育实践行动、城市社区和谐共建行动,打造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体,配齐托育、医疗、养老、助餐、停车、充电、休闲活动等设施和服务功能,推动“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作为推动城市现代化治理的重要抓手,持续开展十件“小案小事”治理专项行动,进一步强化城市文明培育实践;深化党建统领网格治理提升,迭代“津管家”工作法,培育打造“红岩先锋物业”。

  开展“八大攻坚行动”,江津区还持续强化AI赋能城市治理能力,完成区级视联网平台建设和全区应急、消防、水利等38个区级部门、30个镇街共68个视联网建设点位安装,实现市-区-镇街三级互联互通;领题建设“无人机+综合巡查”场景,构建“空—地—人”立体感知网络,与区运管服平台、三级治理中心实现无缝对接,为城市治理提供“全、快、多、跨、智”的综合巡查解决方案,确保风险隐患早发现、快处置。

  一年来,江津区依托数字赋能,对辖区8.9万余名“一老一小”等重点人员给予周期性关怀与常态化照料;承接市级下沉市场主体数据2.19万条,成功协助解决544个企业运营难题、化解180个生产要素堵点。

  数说>>>

  江津建设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成效

  ●2025年一季度: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开行401列,运输20074标箱,占全市总量40.1%,覆盖全球127国560个港口。

  ●2024年工业税收43.5亿元,同比增长11.6%;新增规上企业33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9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

  ●2024年新引进产业项目121个,协议引资966亿元,含14个十亿级项目(2个50亿级),招商实效指数全市领先。

  ●实行“招落建投”全生命周期服务,土地供给至投产验收周期压缩30%;“要素动态清单”覆盖水电气讯路等核心需求,项目“拿地即开工”比例达95%。

  ●推出“码上服务”“一类事一站办”等12条举措,规上企业服务覆盖率、问题办结率均达100%。

  ●建成68个视联网节点,构建“空-地-人”立体巡查体系,风险隐患处置效率提升70%。

  ●依托数字化平台服务8.9万“一老一小”重点人群,解决企业运营难题544个、要素堵点180个。

  ●城市更新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2个,整治内涝点25处,新增可变车道8条,AI辅助执法覆盖80%重点区域。

  罗晶 王琳琳 马菱涔 图片由江津区委宣传部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