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当先锋挑大梁 渝中奋进再攀高
第016版: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渝中
上一版 下一版 
勇当先锋挑大梁 渝中奋进再攀高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4 月 2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夯实“产业龙头”地位,加速构建“4311”现代化产业体系
勇当先锋挑大梁 渝中奋进再攀高

  解放碑商圈人潮涌动 摄/李显彦

  4月18日,2025重庆国际咖啡节在渝中区举行 摄/尹诗语

  4月9日,陆海国际中心(重庆100)外立面幕墙工程全部完工 摄/李显彦

  又逢春日,草木萌发。

  四月的渝中正拔节生长,向着奋力当好全市高质量发展“龙头”、高品质生活“塔尖”、高效能治理“标杆”的目标全速进发。

  实打实的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2024年,渝中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地均GDP达72.8亿元/平方公里、人均GDP达29.2万元,经济密度西部第一。

  以重庆万分之2.8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5.4%的GDP,渝中何以实现“寸土生寸金”,在西部拔得头筹?现代服务业的加速崛起功不可没。

  2024年,渝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8%、总量保持全市第一,保险、期货、征信、金融租赁、要素市场等机构数量保持全市第一,“满天星”行动计划第二评价期和应用场景开放均居全市中心城区第一,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达到6%,跑赢GDP大盘。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划之年,是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渝中精彩一页的关键之年。

  关键时刻,远见者看到方向,追梦者拥抱机遇,奋进者勇挑大梁。

  今年,渝中锚定重庆母城、都市极核、品质半岛、首善之区“四大定位”,正聚力迭代构建“4311”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新高地,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

  在春天点燃斗志,以奋斗践行担当。未来渝中,正在启航。

  生产性服务业多点开花 金融“攀高”动能澎湃

  2025年,渝中开门红的“第一把火”,非“金融”莫属。

  1月8日,在重庆新质生产力投资大会暨渝中区产业投资基金成立仪式上,50亿元产业母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形成“基金丛林”;

  2月18日,拥有“全明星”股东阵容的国民养老保险重庆市分公司正式开业,渝中金融版图再添实力新军;

  仅仅9天后,2月27日,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宣布,已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批准,同意其设立重庆分公司并准予开业,落户渝中。

  不过,资本加持、机构落地,只是渝中现代金融“主业攀高”的一个缩影。

  走进渝中,在解放碑—朝天门金融核心区内,环球金融中心等亿元税收楼宇组成金融产业矩阵;在两路口—化龙桥金融拓展区里,陆海国际中心、企业天地等载体加速集聚资产管理、绿色金融等新兴业态;在来福士中新国际金融产业园中,跨境投融资服务窗口昼夜不息……

  金融业的“空间重构”正释放“虹吸效应”:

  渝中已成功落户友邦财险、国民养老等总部型金融机构11家,持牌金融机构总数约440家,其中包括全市二分之一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五分之二的全国性商业银行、二分之一的保险公司、二分之一的金融租赁公司、四分之三的期货公司以及全市唯一的区域性股权市场、征信公司,保费收入240亿元、增长13.6%。

  此外,随着数字金融“一站式”解纷平台建成投用,渝中创新推出“渝体贷”“陆海新通道运费贷”等金融产品,2024年,渝中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达1.4万亿元,金融主导产业、绿色贷款余额分别增长6.4%、22%,增速均居金融大区第一。

  在金融业欣欣向荣的同时,渝中正持续增强科创服务发展动能。

  例如,重庆赛迪奇智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深耕工业智能化,其项目《物联网在iSmartONE智慧铁水运输系统的应用》入选工信部物联网典型案例;不贰科技AI大模型大幅提升轻工企业运营效能,入选国家轻工业数字化转型急需技术。

  数据显示,2024年,渝中新增软信企业785家、中高端人才3233余人,软件业务收入突破400亿元,规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2.4%,规上科研服务业营业收入总量保持全市第一。

  此外,现代物流集聚增效也成为渝中产业提档升级的一大亮点。

  近年来,重庆公路运输(集团)有限公司陆续开通运营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公路班车,渝甬、渝穗铁海联运班列,搭建起重庆各区县与东盟各国、中亚,以及欧美等国的经贸桥梁。

  2024年,渝中着力深化现代物流总部+基地发展模式,谋划推进“邮运通”建设,建设化龙桥国际商务区邮件处理中心,助力民生集团陆海新通道承运箱量达2.1万标箱,开出重庆通过中老铁路进口鲜果“第一单”;推动重庆长航新增省际客船3艘;助力交运快递申请快运业务许可,邮政业务总量、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5.3%、23.3%。

  特别是,“内河甲醇船舶推广示范应用试点项目”成功申报绿色低碳交通强国建设第一批试点、系全市唯一,建成后将实现我国内河甲醇动力船舶零的突破,并将首次示范应用到长江航运。

  值得注意的是,渝中还不断提升专业服务辐射能力,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渝中研究院正式揭牌,新增上海聚力、北京冠领等专业服务机构33家,律所、税务、会计、资产评估等机构数量分别占全市七分之一、五分之一、五分之一、三分之一。

  生活性服务业蹄疾步稳 消费“热力”持续拉升

  人间四月天,渝中区文旅的花式“整活儿”,正刷爆朋友圈:

  4月15日,重庆首条熊猫主题观光巴士正式开行,解锁一站式打卡渝中全新玩法;3天前,渝中半岛夜空璀璨,无人机大Show上演科技与文化的碰撞;前不久的清明小长假,重庆十八梯机车主题活动重磅来袭,诠释渝中速度与激情……

  事实上,今年以来,渝中“文旅好戏”不断。特别是,2月18日,渝中召开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签约落地26个文化旅游项目,涉及共建巴蜀文旅走廊项目、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共建文化旅游发展高地项目等,宣示文旅产业加速焕新升级。

  文旅产业动作频频的背后,是渝中提速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雄心。

  2024年,渝中新开鲁祖庙传统风貌区、重庆2088未来之旅等特色消费体验项目,新增全市首个策展式天台131、黄桷树空中花园等“江崖街洞天”特色消费新场景、累计达65个,建成3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引进数科互娱等重点文旅文创项目16个,全年接待游客8920.6万人次、游客收入846.8亿元,分别增长10.6%、17.1%,文旅产业风生水起。

  渝中现代商贸产业同样活力四射。

  比如,2025重庆国际咖啡节就在解放碑启幕,这场融合全球风味的咖啡盛宴汇聚18个国家和地区,36个国际机构210余个品牌,为消费者带来一场咖啡盛宴。

  当前,渝中正激荡消费“一池春水”,持续拉升消费“热力”。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渝中用足用好国家以旧换新政策,及时配套出台细化落实举措,家电、3C产品国补销售额分别占全市28.5%、17.4%,均位居全市区县第一;

  新引进意大利国宝级奢侈品牌哥伦布等高能级首店首牌122家、总量占全市三分之一,国际知名品牌总数达420个,解放碑—朝天门世界知名商圈获评全市首发经济集聚区;

  有效释放粮油、医药、钢铁等生活类需求和大宗消费优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8%,高于全国、全市0.3、0.2个百分点。

  如果说,文旅、商贸的火热,是万千市民“小确幸”的生动写照;那么,大健康产业的加速前行,则为民生稳稳“护航”。

  3月28日上午,“医链未来·健领渝中”——环重医大健康产业园招商说明会召开,渝中携手各方力量、整合优质资源,助力大健康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会议现场,渝中区大石化新区管委会与东方数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依脉人工智能医疗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中德(重庆)国际医疗创新中心等多家企业完成签约,环重医大健康产业园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

  据了解,环重医大健康产业园作为全市首批环高校生态圈建设试点项目——“环重医创新创业生态圈”的关键一环,对生态圈的建设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当前,渝中正加快推进环重医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落地国家肿瘤数据资源、新加坡健康产业集团等重点项目,解放路药材市场太极国医馆、西部医药商城电商平台成功上线,大健康产业规上企业营收达330.5亿元,致力于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健康产业集群。

  新兴产业渐成规模 算力经济向“新”而行

  眼下,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底座”支撑,算力在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赋能作用日渐凸显,成为决定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当前,渝中正加速“算”出新质生产力,奋力打造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渝中样本”。

  其中,2024年7月落户渝中的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视联动力”)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视联动力的实力究竟有多“硬核”?

  据了解,它拥有国内为数不多的高品质、高安全国产网络通信技术,公司专利申请总量超2900项、专利授权总量超1500项。

  视联动力首创新型安全通信协议技术打破国外垄断,解决传统西方IP协议框架下传输延时、卡顿和黑客病毒等问题。

  此外,公司在重庆首创光纤之上采用国产协议建设的“一网多能、一网多用”视联网数字安全网络底座,入选国家数据局“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实践案例”。

  特别是,该公司还推动“疆算入渝”,在新疆哈密市牵头建设1.2万P基于“国产芯片、国产协议、国产大模型”的新型国产算力集群。依托建设的重庆与新疆之间超长距离、超低时延算力传输通道,实现百公里传输时延不高于0.56毫秒、抖动不高于1微秒,有力支撑重庆算力枢纽战略。

  除了积极抢抓算力经济新赛道,工业互联网也是渝中布局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之一。

  比如,专注于工业物联网、工业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途作林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途作林杰”)正在渝中大显身手。

  其中,由途作林杰研发的移动测量系统(含汽车、无人机和船等承载方式),可同时采集360°实景影像和三维激光点云,实现三维物体精准测量,该技术可应用于环境、交通、城市管理等诸多领域。

  目前,途作林杰已自主研发136项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新技术产品,完成2000余个项目和全市80%的地理信息大数据建档入库工作。

  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渝中正加快推进西部算电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支持开展卫星数据传输等卫星软件技术研发,强化区块链、5G/6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突破,塑造“工业互联网+5G”典型应用模式和创新商业模式,提升产业创新能级。

  值得注意的是,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分支,也是渝中瞄准的重点。目前,渝中正加速打造珊瑚公园低空飞行主题公园,着力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积极申报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试点,瞄准城市空中交通、空中游两江等特色应用场景,打造旅游观光、客货运输、医疗应急等空中交通新业态,助力低空经济加速起飞。

  链接>>>

  “4311”现代化产业体系

  聚力发展现代金融、专业服务、科创服务、现代物流 4大生产性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文旅文创、大健康 3大生活性服务业

  巩固发展现代建筑业

  培育发展以算力经济、工业互联网、低空经济等为主的新兴产业集群

  王彩艳 陈佳佳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