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重庆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从四个方面着力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第016版:思想周刊·智库
上一版   
积极探索重庆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从四个方面着力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4 月 2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决策建议

从四个方面着力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何涯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强调“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作为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重庆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出台27条措施培育壮大民营经济,奋力打造民营经济发展高地。打造民营经济发展高地,关键要激发民营经济活力这一核心驱动力,这就要求政府必须通过系统性改革破解抑制民营经济活力的堵点卡点难点,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优化市场竞争环境,破除隐性壁垒

  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仍有种种障碍、一些地方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因此,要破除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障碍。首先,要完善公平竞争审查机制,由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建立跨部门的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制度,对所有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进行事前审查,重点审查融资支持、市场准入、政府采购等领域的政策文件,确保不出现所有制歧视条款。建立“政企资源信息共享平台”,要求国有企业、中央在渝企业定期公开招标信息、资源分配计划和重大项目合作机会,并为民企设置专项查询通道,实现信息透明对称。其次,要推动国企民企协同发展,在餐饮、零售等充分竞争性、非战略性领域,试点建立“竞争性领域国企退出清单”,避免国企凭借资源优势挤压民企生存空间。同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建立国企与民企协同发展机制,通过产业链分工协作实现优势互补。最后,要完善反垄断机制,在市场监管部门设立“民营企业反垄断直报窗口”,对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实行48小时响应机制。同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垄断行为调查,提高执法透明度和公信力;建立垄断行为举报奖励制度,对提供有效线索的民营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奖励。

  强化政策稳定性,提振投资信心

  政策环境的稳定性直接影响民营企业的长期投资决策。要认真落实各项纾困政策,提高政策精准度,提振投资信心。首先,要建立政策履约保障机制,由市级财政出资设立“政策履约保证基金”,对企业因政府违约,如补贴未兑现、土地性质变更等造成的实际损失先行赔付,再向责任部门追偿。同时,建立政策承诺目录管理制度,将所有对企业的政策承诺纳入统一台账管理,并将履约情况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考核,与预算安排直接挂钩。其次,要实施重大政策保护期制度,对涉及民营企业经营的核心政策,如产业扶持、税收优惠等,设立不少于三年的“政策保护期”。确需调整的需提前6个月公示影响评估报告,并配套过渡期补偿方案,如对因政策调整增加的企业成本,可通过税收抵扣额度递增方式予以补偿,确保政策调整平稳过渡。最后,要完善政策解读服务体系,建立“政策解读三同步”机制,即政策文件与解读材料同步起草、同步审批、同步发布;常态化举办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邀请政策制定部门负责人和行业专家进行权威解读;依托政府部门的政务新媒体开发“政策智能匹配”系统,基于企业画像自动推送适用政策,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服务。

  强化金融与科技支持,破解发展瓶颈

  融资难融资贵和创新资源不足是制约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两大突出难题,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推动解决。首先,要创新融资服务模式,深化完善“供应链数据信用贷”模式,建立供应链数据共享机制,创新政策激励和风险共担模型,切实将供应链数据转化为信用价值,降低对抵押物的依赖。同时,对无贷款记录的民营企业可给予专项辅导和利率优惠;还可设立“民营企业纾困基金”,对暂时困难但前景良好的企业提供过渡性资金支持。其次,要加强科技创新支持,设立“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基金”,重点支持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技术改造;在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共享实验室”,降低中小企业研发设备投入成本;实施“民营企业创新伙伴计划”,组织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最后,要优化人才支撑体系,在重点产业园区设立“民营企业人才共享中心”。同时,完善柔性引才机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到民营企业兼职。

  构建政企协同机制,精准匹配需求

  政务服务与民营企业需求之间的错配问题,是当前经济转型和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的重要挑战。首先,应推行精准化服务,实施“一企一策”,对成长型、服务型企业提供定制化支持,帮助其融入区域产业链,如在政府主导的产业园区预留30%空间给配套服务型企业,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建立“民营企业服务专员”制度,为重点企业配备专职服务人员,提供全程代办服务。其次,应健全政企沟通机制,由工商联每季度组织“政策需求听证会”,会前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用电量、社保缴纳、税收申报等经营数据,精准识别企业需求,避免政策“一刀切”;还可建立“政策适用观察点”制度,选取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民营企业作为政策效果监测点,动态调整政策。最后,应强化基层服务能力,推动区县和乡镇政府职能从“管理”向“服务”转变,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简化行政审批,及时解决企业实际困难。

  (作者系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