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丹江口库区上游城口县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全面收官,成效斐然。作为丹江口水库重要水源涵养区,城口县经过两年的统筹部署和系统治理,在左岚乡、高楠镇、北屏镇和治平乡实现13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区生态蝶变,打造出“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样本,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筑牢生态屏障,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2024年,城口县统筹6400万元国债资金实施精准治理,构建“行业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治理体系。县政府联合水利部门组建专班,结合地域特点科学规划,严格把控工程质量,同步协调居民诉求,确保项目高效推进。
面对全县陡坡耕地占比超59%的治理困境,项目创新采用“建管结合”长效机制,组建专业管护队伍,培训群众参与维护,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时监测,确保治理成果长效巩固。新技术推广方面,引入生态修复、节水灌溉等,构建本土化治理技术体系。同时,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发展生态旅游、林下经济,让绿水青山切实转化为金山银山。
据统计,项目区坡耕地治理94.18公顷、保土耕作484.89公顷、封禁治理12535.35公顷、坡面径流调控33.27公顷,部分林草覆盖率提升至89.6%,年土壤侵蚀量减少9.74万吨。
城口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推动治理范围从4个乡镇向全域拓展,通过“治理一片、巩固一片、见效一片”的递进模式,持续书写着“守水养山”与“点绿成金”的生动答卷,为长江经济带生态屏障建设提供鲜活样本。
彭胥嘉 吴成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