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列车,我有两对环形的“翅膀”重庆轨道交通电梯改造项目获“电梯世界工程奖”6国青年导演来渝开展影像创作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解锁人事改革“重财密码” 破立并举激荡“人才活水”
第005版:重庆
上一版 下一版 
我是列车,我有两对环形的“翅膀”
重庆轨道交通电梯改造项目获“电梯世界工程奖”
6国青年导演来渝开展影像创作
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
解锁人事改革“重财密码” 破立并举激荡“人才活水”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4 月 1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解锁人事改革“重财密码” 破立并举激荡“人才活水”

  高校人事制度是支撑学校管理体系的最重要制度类型之一,也是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近年来,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影响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师资队伍建设中的深层次问题、广大教职工急难愁盼问题,找准改革重要突破口,抓住关键发力点,破立并举、锐意改革人事人才制度,厚植人才发展沃土、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全面优化师资队伍配置,形成了一套系统化、可推广的人事制度改革“重财经验”,打造出一支更具竞争优势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为加快创建职业技术大学筑牢人才基石。

  红色“引擎”驱动创新

  按下改革“快进键”

  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犹如春潮涌动,正呼唤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加速推进。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大潮中,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勇立潮头,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将深入推进人事人才制度改革作为学校综合改革的第一要务,为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按下“快进键”。

  党委领航,把稳改革“方向盘”。学校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挂帅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组,全面把关改革顶层设计,明确改革的总体目标、重点内容等,科学制定人事制度改革方案,扎实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调研筑基,确保改革科学性。由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率队,工作组先后调研广东、四川、重庆等地20余所高职院校,汲取兄弟院校人事制度改革先进做法和经验,拓宽改革思路。

  制度护航,明确改革“施工图”。学校全链条对人事人才制度改革作出系统谋划和行动部署,通过多次组织召开人事制度改革专题会、研讨会、推进会、征求意见会等会议,反复研究论证、修改完善制度,顺利出台施行师德师风建设、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绩效工资分配、标志性成果管理、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的系列新制度。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蹄疾步稳、有序有力地推动人事人才制度改革,政策举措密集出台,师生职工满意度节节攀升,学校各项事业呈高质量发展态势,正在描绘着一幅教师队伍快速成长的生动图景。

  “师德-绩效-职称”多维发力

  激活人才“动力源”

  在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的“重财师德大讲堂”,10名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依次亮相,用全新的形式生动宣讲《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一场别开生面的师德讲堂精彩上演。台下的教师感叹,“原来师德规范可以这么鲜活。”

  这是学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人事人才改革的生动实践之一。

  近年来,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从师德、绩效、职称等方面多维发力,全面释放教师队伍活力,力求把人才“关键变量”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师德铸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出台《进一步压实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实施办法(试行)》《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教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标准(试行)>的实施方案》。学校全面履行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不断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将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考核评价贯穿招聘引进、职称评审、评优奖励、项目申报等教师成长发展环节,师德建设从“软指标”变为“硬约束”。

  优绩优酬,完善岗位、薪酬制度,出台《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办法》《标志性成果管理办法》等制度。学校充分发挥绩效工资杠杆激励作用,全面优化岗位及薪酬结构,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原则,打破岗位晋级的传统计分排序规则,突出标志性成果导向,加大高质量标志性成果奖励及运用力度。将工作报酬同工作业绩紧密挂钩,做到兼顾教学、管理、服务队伍之间的公平,有效调动各方工作积极性。

  破立并举,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出台《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推荐办法(试行)》。学校立足办学实际,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师,实行分类分层评价:针对专任教师设置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为主型三种职称类型,单设专职辅导员、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职党务工作者三类人员职称评审办法和评审指标,各类岗位不同层次职称在教学、科研、育人工作等方面的分值权重均有不同侧重,突出了对岗位主要工作贡献度的评价,增加了专家评审权重,实现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值得关注的是,学校还专门开发职称申报评审系统,实行线上申报、评审、公示,实现教师职称评审“一键申报”“一表管理”“一站式”服务,让信息“多跑路”,老师“少跑路”。

  随着师德师风建设落实落细、岗位分类管理逐步推进、职称评审改革扎实有效、薪酬分配改革深入推进,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形成师德引领、绩效驱动、职称评价协同发展体系,破解了师资队伍活力不足、评价机制单一等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共性难题。

  “引育留用”全链条

  打造人才“强磁场”

  前不久,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公布了2025年职业院校“百名工匠”名单,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引进的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李开军和王宗秀荣获重庆市职业院校“百名工匠”荣誉称号,学校高技能人才师资队伍建设再获佳绩。

  近年来,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创新人才引育制度,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教职工攻读博士研究生管理办法》,形成“联合引才、平台育才、服务留才”人才工作机制,一大批人才扎根重财,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

  灵活方式,引得“贤才”,广纳四方精英,汇聚发展“智囊方阵”。学校通过多个校企合作平台建立人才联盟,实现人才资源共享与互补,实施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入校即进团队、进专业,实现精准靶向引才。自2022年以来,教职工增加150人,全职引进博士15人。

  拓宽平台,育出“全才”,培育本土骨干,锻造坚实“中流砥柱”。近年来,学校通过专家名师培育、国外访学与学历提升、教师职业发展能力提升、教师教学团队组建等各项培育计划,累计培训教师共计1400余人次,先后支持38名青年教师读博,全面提升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大服务,留住“干才”,夯实扎根土壤,激荡人才“一池活水”。学校坚持经费优先投入、住房优先解决,在职工子女入学、配偶安置、安家落户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近年来,学校各类人才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教师赛)一等奖、全国技术能手等国家级奖项50余项,获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教书育人楷模等市级奖项300余项。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用实践证明,当改革真正触及体制机制内核,人才队伍就能焕发前所未有的生命力。眼下,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将人才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劲动力,正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财范式”,职业教育与时代同行的故事正持续上演。

  文秀月 陈锐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