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内初步建成现代化新重庆知识产权强市坚持“四个聚焦”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走深走实
第003版: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上一版 下一版 
5年内初步建成现代化新重庆知识产权强市
坚持“四个聚焦”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走深走实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4 月 0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坚持“四个聚焦”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走深走实

  近年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坚持“四个聚焦”,从优化内容设计、拓展学习形式、突出示范引领和推动成果转化等四个方面,强化中心组学习的政治性、理论性、实效性,全面提升学习质量,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聚焦政治定位

  科学设计提升内容吸引力

  “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一个都不能少。”在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易俊看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对于增强党员干部教师队伍政治觉悟、提高理论水平、坚定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学校党委围绕党的创新理论,科学安排学习内容,突出学习实效,切实推进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让党的创新理论成为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深厚养分。

  党的二十大以来,学校党委会开展“第一议题”学习70余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累计策划关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等专题40余个,组织全体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以读书班、集中研讨、实地调研等形式开展学习,撰写学习心得、研究报告120余篇,为师生办实事30余件,形成常态长效学习机制。

  此外,学校党委坚持将党中央和重庆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纳入学习安排,紧扣“国之大者”,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带动基层党组织一体学习,做到上下联动,一体推进,扩大理论学习覆盖面和影响力。

  聚焦质量提升

  守正创新实现形式多样化

  学校党委设立“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日”,即每月最后一周星期四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日、第四周星期三为党员学习日、第二周星期三为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日。党的二十大以来,已累计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研学31次,带动了全校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教职员工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习惯、一种工作方法。

  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出自学“清单”,通过“织网结链”拓展理论维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坚持以集中自学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全体成员每人每年阅读指定理论读本不少于8册,撰写读书笔记1本。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带动下,全校党员干部坚持原原本本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借助“学习强国”等平台,依托“三会一课”等形式,加强自学。

  学校还坚持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做辅导报告,促进学用结合。重庆市委党校、市社科联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来校作辅导报告20余场次,为党员干部带来前沿的理论观点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知行合一,方能务实功见实效。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结合学习内容和学校工作广泛开展调研,撰写调研报告促进成果转化,已形成《关于推进“双高”建设重点任务的建议》《关于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工作的建议》等调研报告30余份,解决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40余项。

  聚焦“关键少数”

  以上率下发挥示范引领力

  在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通过带头深入学习、带头开展宣讲、带头实施研究、带头接受监督,以上率下,充分发挥龙头作用。

  带头深入学习,夯实思想根基,把准政治方向。学校明确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由党委书记带头领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带头交流心得、做好读书笔记,推动形成领导带头、层层跟进、全员学习的良好局面。党的二十大以来,学校党委书记带头领学31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带头作中心发言80余人次。

  带头开展宣讲,推动学思践悟,凝聚奋进共识。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围绕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市委六届历次全会精神等内容,以专题宣讲、形势政策课、开学第一课等形式开展宣讲80余场次。带动各党总支、党支部负责人联动开展理论宣讲,推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带头实施研究,破解发展难题,促进成果转化。学校党委坚持“理论学习+”,将理论学习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带头开展研究,撰写署名文章近20篇,覆盖学校发展的多个方面。

  带头接受监督,锤炼过硬作风,确保落地见效。学校党委建立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通报制度,每学期对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参加学习情况、交流发言情况进行通报。主动接受市委教育工委列席旁听指导,对二级党组织开展列席旁听。

  聚焦学以致用

  成果转化凝聚发展新动能

  “党员干部教师要坚持学以致用,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中练就过硬本领,不断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易俊介绍,学校将理论学习成果融入实践、融入日常、融入学校发展,凝聚成学校发展的强大动能。

  数据统计,学校思政课教师连续3年荣获重庆市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特等奖,学校辅导员三年两夺重庆市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特等奖,党支部书记参加重庆市首届高校党支部书记基本功大赛荣获特等奖1项,党总支书记参加重庆市高校二级学院党组织书记讲党建比赛荣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党委结合“双高计划”建设,以研究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决扛起政治责任,梳理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痛点堵点难点,增强学习针对性,持续推进成果转化。近5年,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5项,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金奖6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5项、银奖9项、铜奖28项,两大国赛获金奖数量位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升。

  李治鹏 石海燕 冯焰勇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