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万商大会举行重庆4.6万栋高楼的消防攻坚战重庆将推常态化大型城市无人机灯光秀重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一年新增165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背后
第0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2025年万商大会举行
重庆4.6万栋高楼的消防攻坚战
重庆将推常态化大型城市无人机灯光秀
重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一年新增165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背后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4 月 0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年新增165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背后

  (上接1版)如今,华创智能成为国内领先的无线充电方案解决商,并确立国内首家无线充电上市企业的奋斗目标,与高新院的项目孵化全生命周期支持密不可分。

  华创智能并非孤例。璧山高新区现代工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傅静介绍,短短几年高新院就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绩单”:孵化科技成果转化科创企业57家,成功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重庆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带动入驻孵化企业实现订单额超16亿元。

  转化

  把科研成果从“金点子”变为“金果子”

  科研成果在早期阶段,往往因缺乏验证而难以获得社会资本的青睐,而为了让科研成果从“金点子”变为“金果子”,去年底璧山区率先出台全市首个区级概念验证中心管理办法,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概念验证中心、智能装备概念验证中心等六大产业领域科技服务机构,畅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

  啥叫概念验证中心?

  “它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企业,针对‘金点子’创意和基础研究成果,开展技术可行性研究、市场竞争分析、原型制造、性能测试、二次开发、企业孵化等一系列验证服务。”璧山区科技局副局长周世俊介绍。

  璧山区的概念验证中心分为综合型和专业型两类,综合型概念验证中心可围绕多个学科或产业领域开展概念验证服务,专业型概念验证中心则聚焦1至2个学科或产业领域开展概念验证服务。

  概念验证中心建成后,很快发挥了作用。

  2024年,华创智能在研发一款11千瓦电动汽车无线充电产品时,通过璧山区内的概念验证中心完成了耐久性测试,大大缩短了产品上市周期。目前,该款产品正在与车企开展搭载应用。

  “我们没有一厢情愿闭门造车,而是按照概念验证中心给出的建议倒推产品研发方向。”左志平又举了个例子,当发现智慧物流分拣系统、半导体天车边跑边充电技术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时,他和团队就集中力量进行技术攻关,开发完成首个分拣机器人无线供电国产化替代应用,解决了机器人边跑边充电及无尘车间、安全供电、效率提升、综合降本等问题,成功应用于中国邮政分拣中心。

  今年1月,位于璧山区的重庆龙胜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拿到了新订单。在该区生物基新材料概念验证中心的攻关下,他们生产的3C产品包装材料由塑料薄膜改成了全生物可降解的创新纤维纸,成功进入海外市场。

  “概念验证中心就像技术的‘试金石’,帮助企业降低创新风险。”周世俊说,通过项目筛选与评估、技术及产品开发支持、商业模式与市场策略制定、资金与资源对接、成果展示与市场推广、成果评估与后续跟踪等诸多功能,概念验证中心能够帮助科研成果逐步“熟化”,进而促进转移转化。

  生态

  专精特新“小巨人”方阵初长成

  如果说技术突破是创新的种子,那么良好的创新生态就是培育种子的沃土。记者了解到,璧山正通过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厚植创新土壤。

  比如,资金支持方面,该区构建了全生命周期的创新融资支持体系,针对科技型企业设立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流动性信用贷款等“八大资金池”,并提供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目前,全区签约基金规模达68.27亿元,累计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超14亿元;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育工程,为企业量身定制引才方案,制定“人才十条”政策,建立“人才管家”制度,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子女入学等全方位服务;推行“审批代办专员”制度缩短企业开办时间,开展“企业吹哨、部门报到”行动解决企业用工、配套等诉求600余个,出台《科技创新容错纠错办法》,为创新失败提供制度保障……

  这种产研深度融合、双向奔赴的创新,在璧山已经开花结果。

  作为2019年首批入驻高新院的科创团队,重庆平创半导体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平创半导体)仅用了短短几年就成功“毕业”,成长速度惊人。

  “团队经过多年攻关,研发出一种新型半导体功率芯片,让充电桩体积缩减30%,使用寿命延长2年以上。”该公司负责人、重庆大学教授陈显平告诉记者,2019年,团队取得这一成果虽然十分高兴,但苦于缺乏中试环节和产业化应用资金,让他们一筹莫展,险些让项目夭折在实验室。与高新院合作成立平创半导体后,后者重点在中试、管理、市场三个方面提供服务,全流程为产业孵化赋能。得益于精准孵化,平创半导体成立一年即升为规上企业,两年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三年获批重庆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四年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入围重庆市科创板上市储备库重点企业。

  如今,成功完成孵化的平创半导体,已在璧山修建起超2.5万平方米、涵盖分立器件封测产线、车规级功率模块产线、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线的产线,是一家年产值1.88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

  截至2024年底,璧山区高新技术企业达461家,科技型企业2262家。这两组数据有望在2025年分别突破500家、2400家,推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85%以上。

  “我们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导向,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通发展,正努力打造全市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璧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璧山已建成各类独立法人研究院55家,转化科技成果700余件,铺就起一条科技成果转化“高速路”。未来,将有更多类似华创智能、平创半导体的科技企业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为重庆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注入新动能。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