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精彩视频 扫一扫 就看到 |
3月27日上午,“党员读党报,先锋谈治理——重庆日报名编名记党员走进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微宣讲”活动举行。来自重庆日报的记者编辑和市城市管理局的先锋党员,分享了新闻背后的故事,讲述了党建引领下的城市治理实践。
重庆日报时政新闻中心记者分享了以人为本、讲好城管故事的经验与思考。“城市的美好,离不开城市管理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大家的付出应该被看见,一个管理有序、环境优美的城市,能够让市民感受到生活的便捷和舒适,激发市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我们同样看到一个井盖,你是任由平台推送‘偷井盖的滑稽故事’还是看一眼大足区‘数治窨井盖’到底好在哪?”重庆日报首席评论员张燕以《走到“最后一公里”的人》为题,讲述了党报如何走到城市的“最后一公里”。“读党报,是给你一个新的视角去观察城市管理这一‘最琐碎的工作’,让大城治理走进市民内心的‘最后一公里’。”张燕表示。
重庆日报理论评论中心副主任侯金亮阐述了如何全面理解重庆城市精神的深刻内涵。如何用好重庆城市精神?侯金亮建议,将重庆城市精神转化为鲜活可见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转化为各行各业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转化为平凡岗位上的学雷锋标兵。
“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新时代党建能力的延伸。”先锋党员代表、市城市管理局科技信息处一级主任科员陈锐提到,数字技术是可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金钥匙”。
“紧急时刻,我们邀请了复旦大学、四川美院的专家进行技术指导,通过调色彩、降亮度达到含蓄雅致的灯光效果。市区两级城市管理部门集中办公,最终连续攻坚36小时锁定灯光基调。”先锋党员代表、市城市管理局照明灯饰管理处工作人员张梦妮分享了今年央视春晚重庆分会场灯光设计的点滴故事。
“社区治理的难点,在于如何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作为党员,必须始终牢记‘群众需求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先锋党员代表、市城市管理局执法监督处副处长关黎明表示。
市委直属机关工委相关负责人在活动结束前点评说,活动举办得非常好,党报站位高,视野宽;另一方面,也组织得好,衔接相当紧凑,内容紧扣主题,具有很强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此次活动找准了党建和业务的结合点,必将对城市治理工作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