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重庆工业职院)校长周传德在全国高等职业学校校长联席会议上做教材建设工作报告,呈现的《新能源汽车试验技术》数字教材以“真、融、新、活”四维创新为特色,获得良好反响。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一场历时400余天的产教协同破解职业教育教材与产业脱节难题的攻坚,也是学校深化教材建设、努力寻求突破的一个缩影。
教材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因工程”,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载体,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近年来,重庆工业职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将教材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通过实施“新形态教材建设工程”,突出类型特征,坚持能力本位,构筑人才培养新生态。
找准突破口
产教同频锻造数字教育“真教材”
数字教材是深化产教融合、支撑人才培养、赋能教师发展,助力教育治理的重要切口。
作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学校将数字教材建设视为落实《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关键抓手,将其作为推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抓手,致力以小切口撬动大改革。
2023年,教育部启动首批重点领域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试点工作,选择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六个重点领域。学校乘势而上,参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改革工作,对数字教材建设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探索实践。
学校解码“真”基因,“真”即以企业真实生产项目、真实工作任务、真实工程案例、真实试验场景为载体。架构“融”体系,“融”即以技能点为牵引,实践理论深度融合,便于各技能点的精讲精学精练。焕发“新”生机,“新”即内容新,教材紧贴产业发展脉搏,采用最新试验标准、最新试验对象、最新试验技术、最新试验装备。亮出“活”特色,“活”即资源活、强交互,团队参与设计开发了大量交互式资源,包括动画视频、音频文件、结构展示等,并按需融入教材。激活“智”动能,“智”即智能,依托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智能体平台,编写语料2000多条,辅助个性化学习。
这一探索有力推动了专业课程深度革新的要求,破解了传统教材与产业迭代脱节的痛点,倒逼教学模式从“单向传授”向“虚实融合”转型,实现教材内容与行业标准动态耦合,受到业内高度好评。
夯实硬基石
机制管理创新提升教材建设水平
自2019年教育部出台《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以来,学校针对新形态教材开发机制不健全、产教内容脱节等共性问题,以创新举措作出应答。
构建“三个一”机制,强化全过程管理。学校跨部门组建“一个机构”,党委书记、院长双负责人领衔教材委员会,形成“决策—执行—监督”全链条管理;系列化出台“一批制度”,以及学校教材选用管理办法、教材使用管理办法等文件,推进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构建起“一套流程”,细化教材规划、编写、审核、选用、监督五个环节的管理职责,层层把关。
深化四维融合,以特色教材赋能教学。学校围绕“能力标准”编写优质教材,组织编写出版248本特色教材。围绕“课程思政”做好有机融入,在教材中灵活融入重庆红岩精神等红色文化。围绕“校企合作”凸显产业元素,钻研“1+X”证书标准,推行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围绕“弹性学习”开发“云教材”,成立“云教材资源制作中心”,通过“吸引”“交互”“评价”三个功能设计,满足学生移动、泛在、自主和沉浸式学习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坚持一体化设计,开发“线上+线下”立体化教材,通过推动教材开发与课程建设一体化、教材内容与数字资源一体化、教学过程与应用过程一体化,打造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精品教材,构建起“纸质教材、在线资源、混合式学习”三位一体立体化教学环境。
如今,学校通过创新“管理+内容+技术”三维融创模式,让传统教材变身“立体化学习魔方”,形成“管理有机制、内容有特色、载体有创新”的职教教材建设新范式。
强化服务能力
以高质量教材建设赋能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
当产业升级的浪潮奔涌向前,当技能强国的号角响彻云霄,重庆工业职院的教材改革实践如同一个鲜活的切片,映照着高质量就业教育教材供给赋能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生动实践。
“教材不是静态的知识载体,而是连接产业升级与人才培养的神经网络。”重庆工业职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致力于通过建立教材动态更新机制,将企业真实项目、技术标准、工艺规范转化为教学项目,并联动推进课程建设、实训条件升级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持续探索教材的应用途径、拓宽其应用场景(如应用于企业员工培训等),总体实现以高质量教材建设赋能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
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开发数字教材为例。2024年,学校在编写《新能源汽车试验技术》教材的同时,在两个毕业班开设该课程,实施教材编写、课堂革命与课程动态优化同步推进。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学习积极性有极大提高,课程结束后,90%的学生表示想从事试验相关工作,两个班级中有近20名学生已到试验岗位就业。
教材建设的持续深耕结出累累硕果,学校教师主编教材获评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2项,学校作为全国唯一高职院校在教育部召开的首届全国教材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交流教材编写相关做法。获批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7本,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十四五”规划教材立项4项,获评首届重庆市重点建设教材3本,职业教育优质教材获重庆市向教育部推荐7本。15本新形态立体化系列教材学生满意度为100%。
下一步,学校将加快推进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打造精品新形态教材,让更多职教学子通过“活教材”掌握“真本领”,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谭茭 胡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