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漾,你就是那最美的风景风从山中来虎峰山上看桃花学生教我识春菜江里有鱼
第008版:两江潮副刊
上一版   
春风漾,你就是那最美的风景
风从山中来
虎峰山上看桃花
学生教我识春菜
江里有鱼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3 月 2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风从山中来

刘燕子

  3月,风从山中来。

  我站在滑石古寨的山顶上,风,灌满裙摆,裙裾飞扬,吹落心头的石头,内心感受到许久未曾有过的轻松。

  那是多年前,我正处于人生迷茫的时期。带着母亲爬梁平滑石古寨,远望层峦叠嶂,近观湖面金鳞,突生人生一瞬,沧海一粟的慨叹。

  我把古寨的历史读给母亲听。她没回应,只是看着那些硕大的柱础石与地基残垣,喃喃自语:“这里是灶房,那边可能是厢房……”更多的时间,我们站在紧临绝壁的长廊上,只吹风,不说话。

  我不知道没有读过书的母亲,那个时刻心里会想些什么,会不会也跟我一样,内心百转,空悲时光。

  母亲虽已经七十过半,但行走、爬山,脚力比我还快。

  那次爬陡峭的滑石古寨,我几乎十步一歇,而母亲,总是在前头静静等我,不催促也不抱怨,只是安慰我:“没得啥子,慢慢来。”望着母亲矫健的身姿,我一度以为,这样的时光可以天长地久。

  两年后,一场疾病让母亲缠绵病榻。每次出游,怕她失落,我都告诉她,要外出学习几天。

  母亲再也没有机会去往远方,再也没有机会丈量山水。她常感叹命运不公,每次说起,老泪纵横。

  我们见不得母亲的泪。那泪,砸在心上,坑坑洼洼的。

  我们背过身偷偷抹泪,转过身对母亲说:“没得啥子,有我们在。”

  轮椅上的日子漫长又孤单。母亲不识字,电话只会接,不会拨打。我把我们三姐妹的名字写在一张A4的纸上,反复教她认,可她总是转瞬就忘。

  后来我又想了一个办法,把一家人的名字前面加上“阿”,手机按音序自动向前排序。这样,母亲就能一下子找到我们的名字了。

  “阿刘运红”“阿刘运均”“阿刘三妹……”母亲解开电话锁,僵硬的手指点开联系人,响亮的语音播报出我们三姐妹的名字,按下拨打键,电话“嘟嘟嘟”响起来:“三妹啊,你家的咸菜坛子不要忘了加坛沿水,还有一包小米记得拿出来吃了。”

  依靠一部手机,母亲似乎回到了在我们三姐妹家忙碌的时光:红薯粉放哪里,有多少;冰箱里缺什么;哪家的香肠一直没吃完……经过母亲的调度,三家人的物资完成了流动整合。

  隐蔽在家里各处的干货物资又出现在了眼前:粉条、小米、蒸肉粉、炖鸡辅料、老冰糖……母亲不识字,但是她强大的记忆力,却能精准回忆出每件物品的购买时间,及时提醒我们在保质期前消灭掉。

  母亲还学会了刷抖音。一个30多岁的男子天天在直播间里看山望海,却不知道到底有没有爬上最陡的那座山;一个患癌的儿子照顾生病的父亲,两人开玩笑打趣,嘻嘻哈哈的笑声经常从手机里钻出来……

  母亲还关注跟我们相关的政策和时事:高温延期开学了,作业不能布置多了……于是,饭桌上她的唠叨也多起来。

  母亲不再反复抱怨身体状况,不再羞于出门。她从坐不稳轮椅,到学会摇着轮椅乘坐电梯上下楼。当地面不平影响轮椅滑动时,她也大方向旁人求助。当别人问起她的身体状况时,她总会淡淡一笑:“没得啥子,日子反正要往前走。”

  历经病痛折磨的母亲,悠悠打开了一扇窗。这扇窗里有茂林修竹,也有百味人生。

  又是一个春天,我与朋友再去梁平,一大群人兴高采烈。

  出行之前,我照例向母亲请假:“梁平你也去过,还记得不?”

  “记得,记得,那年春天,我们去爬了很陡的山。”母亲笑起来。

  我不再担心母亲会失落,打开手机,和她一起看多年前去滑石古寨的照片。照片中的母亲,站在高高的滑石古寨山顶上,任春风拂面,与大山融为一体。

  如今,轮椅上的母亲,依然站在山顶——那是她用生命的韧性筑就的高地。

  想起多年前陪伴母亲爬滑石古寨的情景。虽同在梁平,这一次的心境却与当时全然不同。没有茫然,只有安然。

  “没得啥子,日子反正要往前走。”在梁平,竹山中风景优美,朋友的车没有跟上头车,迷了路,眼看天色已晚,大家都有些着急起来,我突然想起了母亲的话。

  “没得啥子,你们慢慢来,春日的美好都在路上。”我在群里写下这句话,群里点赞者众。迷路的、等候的,都不约而同把先前拍的、当下拍的一张张美图分享出来。嘻嘻哈哈声中,大家都忘记了着急。

  “没得啥子”,这是重庆人最喜欢挂在嘴边的口头禅,看似轻飘飘的一句话,却道出乐观和豁达的态度,安定了处在波折中的人们的心。

  想起这些年的经历,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总是此消彼长。

  “没得啥子,熬过去就好了。”这是母亲的劝慰。

  “没得啥子,有需要帮助的地方你就说。”这是朋友的陪伴。

  “没得啥子,事情没做好我们重新来做。”这是师长的宽容。

  “没得啥子,一切都会好起来。”这是内心在为自己打气。

  忽然懂得,那些被我们轻忽的日常,何曾不是待攀的山岭?当我们把“没得啥子”当作登山杖,每一寸光阴都成了通向云天的路径。

  风从山中来,更从心底来。

  夜里,起了雾,竹山潮湿,一锅土鸡喷香软糯,无比温暖。

  窗外夜空沉静。我似乎看到母亲正坐在客厅里刷抖音的模样,耳边响着“没得啥子”的话语。

  原来,生命最高的峰峦,从来都不是某个具象的山头,而是当我们懂得从容面对的时候,每个人都会站成春光里迎风舒展的山梁。

  终于明白,母亲就是我们一家人的山峰。那年春天在梁平的山梁上,她站立的姿态就是最美的风景。当她安慰我“没得啥子”的时候,她的朴实与坚韧,就已经给了我永远的依靠。

  风从山中来。

  我们迎着风,将每一句“没得啥子”轻轻抛向山谷。那些此起彼伏的回响,终将化作满山竹涛:风来,随风起舞;风去,挺直胸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