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字化成为“大城市病”的良药性格测试不应成为新的就业门槛少儿医保岂能“保个寂寞”马路不是“片场”让百姓用上好中药,国家作出新部署美方不得对中国留学生采取歧视性、限制性措施我国自研脑机接口植入人脑获得新突破跨半球连亚非!中国首次实现上万公里星地量子通信
第007版:评论·时事
上一版 下一版 
让数字化成为“大城市病”的良药
性格测试不应成为新的就业门槛
少儿医保岂能“保个寂寞”
马路不是“片场”
让百姓用上好中药,国家作出新部署
美方不得对中国留学生采取歧视性、限制性措施
我国自研脑机接口植入人脑获得新突破
跨半球连亚非!中国首次实现上万公里星地量子通信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3 月 2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干字当头 唯实争先

让数字化成为“大城市病”的良药

新重庆-重庆日报评论员 王瑞琳

  交通拥堵,是典型的“大城市病”。三月的一个周末,彩云湖湿地公园附近车流量激增,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智能管理应用发出预警,附近交巡警立即前往疏导。此时,“数字化”成了“大城市病”的一剂良药,缓了路的堵,舒了人的心。

  像这样用技术给城市治理“开方”,是重庆的常态,也是重庆的未来。全国两会落幕次日,市委书记袁家军在传达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时再度强调,要扎实推动数字赋能超大城市治理取得更大突破,“持续增强解决‘大城市病’实战能力”。

  城市作为开放、复杂的巨系统,有点问题、生点“病”很正常。8.24万平方公里、3000余万人口——重庆,不是一般的“大”。和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一样,重庆也面临着急速扩张引发的矛盾——人口膨胀、空间紧张、环境压力……这是超大城市的另一面:资源富集背后,也有烦恼和隐忧。

  “治病”要讲方法。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4月交给重庆的重要任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全国两会期间,重庆的行动方案自然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数字化”“数字赋能”“数字孪生系统”,人民日报记者在重庆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提问后,收获了这一系列关键词。治理“大城市病”,数字化的“药效”越发显著。这味药,重庆用得对、用得好。数据不会说谎:全市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汇集1362万个感知设备,截至上个月月底,已累计办理事项1000余万件,办结率97.3%。

  看似宏观的数据、抽象的“治病”,其实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有时,数字化治“急病”:窨井盖丢了,网络端会立刻收到预警,工作人员可及时前往处理。有时,数字化治“未病”:化粪池有害气体浓度升高了,传感器就发出指令,机器人自动打开排风设备。还有很多时候,数字为城市“保健”:山火、危岩、洪灾,诸多风险隐患尽在数字“天眼”监测之中。

  全域感知有精度、风险防范有速度、民生服务有温度,数字化变革,正是重庆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的破题之道,正是重庆持续增强解决“大城市病”实战能力的关键路径。

  “治病”,重庆以机制为保障。前不久,《重庆市人工智能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行动计划(2025—2027年)》出台,明确以AI技术为核心,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城市治理样板;下月1日起,《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建设运行管理暂行办法》将正式施行,进一步探索厘清相关部门、单位运用数字化平台的相关制度,让城市的“超级大脑”有序有效运行。

  “治病”,重庆以实战为方向。所谓“实战”,就是要实用,体现的是用户思维、公共利益,是抓好“最后一公里”,是切实提升人居体验。有人说,健康的城市,是适合推婴儿车出行的城市——它街面平整、道路畅通、环境安全、空气清新。建设一个越来越健康的家园,打造一个越来越智慧的城市,正是为了让婴儿车出行更无忧,让每个人生活更安心。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