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国人大代表钟代笛。(受访者供图) |
“走访联系群众听取民意心声,围绕热点难点提出建议,推动相关部门落实举措,是我作为人大代表最大的成就感。”近日,全国人大代表钟代笛的调研频率更高了。去年两会,他呼吁架设“快车道”助推中国文化出海,今年他又围绕就业、科研等领域准备了多条建议。
钟代笛是重庆大学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处长。去年,这位扎根教育科研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围绕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国际合作等提出建议13条。其中,针对中国文化出海,他呼吁建立规范引导和支撑平台,鼓励高质量文化产品“走出去”。“今年春节以来,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在全球掀起观影热潮,这就是中国文化出海的又一亮眼名片。”钟代笛说。
从新时代工科科创人才培养到毕业季青年社工计划推广,从科研人才分类评价到产业技术攻关,每条建议都浸透着钟代笛的实践思考。这些建议,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回应和高效办理。
2025年全国两会,钟代笛又将目光投向青年就业中的痛点堵点。“这几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一年有上千万,很多人明明专业对口,就业时却吃了‘闭门羹’。”钟代笛说,专业目录名字的一字之差,就能将人拒之门外。
他举例介绍,在教育部专业目录里面,几个传统专业如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等都与生物医药行业相关。专业学位类别被调整后,该领域对口的专业类别叫“生物与医药”,但部分单位招聘时仍沿用原来设置的“老黄历”,导致原本专业对口的毕业生却被判定为不对口。
“传统专业重组或被淘汰,以及新兴专业涌现,已成为常态。”钟代笛说,部分用人单位仍沿用旧版目录,导致“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对不上“生物医学工程”岗位,“智能建造”毕业生进不了“土木工程”招聘通道。“希望相关部门持续更新高校目录,为应届毕业生提供更优质准确的就业机会。”钟代笛说。
对此,钟代笛提出建议:建立跨部门联动,加强专业目录发布后的宣传贯彻工作,让人社系统的招聘目录与教育系统的专业目录协调对应;公开发布官方的解释说明,协助用人单位了解新旧专业的相关信息;在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的报名材料初审阶段避免一刀切,“让每个毕业证上的新专业名称,都变成通向未来的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