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月18日,梁平区竹丰水库水质清澈,水源充沣,让跨省取水权交易有了“底气”。
(本版图片由特约摄影钟志兵/视觉重庆) |
 |
2月19日,达州市国信达科技有限公司,食堂员工在淘米做饭,跨省取水权交易缓解了当地用水问题。 |
 |
2月19日,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金垭镇覃家坝水厂水取车间正常运转。 |
 |
2月18日,梁平区老鸹寨水厂,工作人员在消毒车间记录各种检测数据。 |
 |
2月19日,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金垭镇覃家坝水厂,从重庆梁平区获得取水权后,解决了5个乡镇17万人口的用水困难。 |
核心提示
2月7日召开的全市水利工作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积极培育和发展水权交易市场,引导区域间、行业间、用水户间开展水权交易,扎实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
去年12月24日,全国首单跨省取水权交易在川渝之间成功落地。根据协议,重庆市梁平区将向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送水”100万立方米,通过水权交易化解当地用水供需矛盾。
全国首单跨省取水权交易缘何诞生于川渝之间?100万立方米水又将如何从重庆“流进”四川?这一创新之举能给川渝地区乃至全国水资源管理提供哪些借鉴?日前,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交易双方的市场主体、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专家。
“得益于这次交易新增的10万立方米取水权,全年生产生活用水的紧张局面可以有效缓解!”2月21日,四川川煤华荣能源有限公司渡市选煤发电厂(以下简称渡市选煤厂),机器轰鸣,传送带飞速运转,黑色的煤炭源源不断地涌向车间。该厂后勤服务中心主任孙权告诉记者,作为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的用水大户,从今年开始,他们“用”上了100公里以外来自重庆梁平的水。
用水吃紧哪里找水?
为突破“水瓶颈”向“邻居”求援
“最近几年,每年都有好几万立方米的用水缺口,影响了企业生产任务和周边居民供水。”孙权介绍,渡市选煤厂的主要任务是把原煤洗成精煤,送往国内多家钢铁企业用于炼钢,同时利用洗选剩下的矸石发电。除了每年清洗140万吨原煤需要大量用水,厂里自建的水厂还要负责周边居民的生活供水。
“连续好几年,全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都已接近上限,我们必须想办法满足新增用水需求。”达川区水务局水资源股股长周际英告诉记者,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稳步向好,达川区各类用水需求不断增加,有限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已不能满足发展所需,用水供需矛盾亟待化解。尤其是达川区益民水务有限公司覃家坝水厂(以下简称覃家坝水厂)和渡市选煤厂,由于新增了供水任务和扩大了生产规模,解决用水供需矛盾成为燃眉之急。
“我们厂里获批的用水总量控制标准是235万立方米,去年实际年用水量已达230万立方米,而供区企业和居民户数都还在不断增加,如果不尽快想办法,今年就会超标。”达州市达川区益民水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煜兴介绍,覃家坝水厂主要面向周边金垭、渡市、赵家等5个乡镇的17万人口,以及百马产业新区这个年产值20多亿元的园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去年底用水指标已趋近“红线”。
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吃紧的达川区,已无法给覃家坝水厂、渡市选煤厂新增用水指标。
周际英说,若要增加用水总量控制指标,需要采取重新论证的方式办理取水许可,层层审批的时间短则3个月、长则6个月,时间成本高不说,还会因技术论证等因素增加企业经济负担。而水权交易,则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盘活资源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富余的水哪里来?
梁平“省”下来的用水指标为交易提供了可能
谁是理想的水权交易伙伴?周际英首先想到的是“邻居”梁平区。
梁平区虎城镇与达州市达川区南岳镇、大树镇三镇交界,长江流域四级支流铜钵河贯穿其间,让两地互为上下游、同为左右岸。这里山水相连、历史同脉、文化同源,当地老百姓常常相互赶集,早餐店吃的是相同的早点、茶馆里摆的是熟悉的龙门阵。
“曾老师,你们全年用水指标还剩多少?看我们两家能不能进行区域水权交易?”去年5月的一天,梁平区水利局水资源科负责人曾凡珺接到一通求助电话,电话的另一端正是周际英,二人因为工作关系已是老熟人了,说话也是开门见山。周际英得到肯定答复:梁平区梁禹供水有限公司老鸹寨水厂(以下简称老鸹寨水厂)尚有富余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这个消息让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看到通过交易方式来突破‘水瓶颈’的希望!”周际英说。
事实上,水权交易并非直接通过管网将梁平境内的水源引入达川,而是通过市场机制获得一定用水指标,从而增加达川在本地的取水权,这是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对用水总量的一种有效调剂。
“无论以何种形式开展水权交易,转让方有富余用水指标都是先决条件。”梁平区水利局副局长罗书兵告诉记者,这些年,通过坚持节水优先、加强水资源开发、优化水资源调配等举措,全区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了27.26%、14.22%,这为跨省取水权交易创造了有利条件。
依山势高低落差而建的老鸹寨水厂坐落在梁平区明达镇,自2014年建成投用以来,先后在2017年和2023年进行两次扩能,并投入上千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建成物联网动态感知体系,获评水利部农村供水规范化水厂称号。本次跨省取水权交易,就在这座水厂与覃家坝水厂和渡市选煤厂之间进行。
走进这座占地面积16.8亩、年供水能力700万立方米的水厂,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生物观察池,从梁平区竹丰水库引入的来水里,一群鱼儿在欢快地自在遨游。紧接着,一座600立方米容量的废水回收池,正源源不断地将水厂生产废水进行回收再利用。仅通过这一项举措,老鸹寨水厂每年就将节水近20万立方米。
“我们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通过老旧供水管网改造,依托数字化监测平台,将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梁平区梁禹供水有限公司经理卜远贵介绍,公司2023年节余水量822.83万立方米,其中下属老鸹寨水厂富余用水指标100万立方米左右。
一方指标紧缺,一方指标富余,这意味着:在达川和梁平之间开展水权交易具备基础条件。
跨省交易如何进行?
两地之间历经上百次沟通才完成创新之举
推动国内首单跨省取水权交易在川渝之间落地并非易事。从去年5月第一通电话起,两地之间历经了上百次沟通。
“虽然我们第一时间就想到与梁平进行合作,但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到以取水权的形式交易。”周际英介绍,从去年5月开始,他与曾凡珺频频进行沟通,打电话、聊微信、传文件、定方案……“这种沟通几乎随时随地都在进行,哪怕下班了,一想到某个具体的细节,我们都会立即告诉对方,力求第一时间形成共识。”
最初,他们拟定的交易思路是:以双方水行政主管部门为主体,进行跨省区域水权交易,相当于从梁平区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总盘子”里,向达川区转让部分用水指标。
去年10月15日,达州市水务局、达川区水务局一行前往梁平区水利局,初步商定了区域水权交易事宜:双方决定在全国水权交易平台上以梁平区水利局和达川区水务局为对象开展水权交易,商定每年交易水量20万立方米,交易期限从2024年10月至2026年10月,谈妥了0.15元/立方米的交易单价等细节。
正当上述双方按程序完成审批,向全国水权交易平台提出交易申请时,一个新的构想在川渝两地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萌生,并获得了水利部的认可。
“跨省水权交易是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利合作备忘录》的具体举措,能不能让梁平和达川以更具开创性的市场化手段完成此次交易?”去年11月,重庆市水利局水资源处副处长王小容在北京参加一场会议时,与四川省水利厅水文水资源处处长陈鹏沟通,能否以两地市场主体为交易双方,推动全国首单跨省取水权交易在川渝落地。
去年12月12日,川渝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达州市水务局、达川区水务局、梁平区水利局,以及取水权交易各方齐聚重庆市水利局,确定了更为完善的交易方案。12月24日,转让方梁平区梁禹供水有限公司与受让方达川区益民水务有限公司覃家坝分公司、四川川煤华荣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在达州市完成签约,并通过全国水权交易系统完成取水权交易。按照约定,受让方共向转让方购买取水权100万立方米,期限为两年,交易单价为0.15元/立方米,交易总额为15万元。
至此,全国首例跨省取水权交易在川渝之间完成,在接下来两年里,100万立方米水将以取水权指标的形式从梁平跨省“流进”达川。
“我们向老鸹寨水厂购买了20万立方米取水指标,用于保障生产生活用水。”孙权告诉记者,渡市选煤发电厂以3万元投入,换来未来两年每年10万立方米的取水权,目前存在的用水缺口得到有效缓解,“止渴”后的产线马力更足,也让他们对完成全年清洗140万吨原煤生产任务、发展矸石发电循环经济更有信心。
卜远贵表示,通过取水权交易,企业将节余的取水指标从社会效益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既增加了他们继续做好节水的动力,也夯实了进一步加大节水技改投入的基础。
记者手记>>>
从区域突破到全国示范
川渝跨省取水权交易的成功实践,不仅让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有了新突破,也为用市场化手段利用水资源增添了新动能,更为全国水权改革和水资源管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从万州区与石柱县完成南方地区最大的单笔区域水权交易,再到梁平区与达川区完成全国首单跨省取水权交易……自2022年统筹推进水权改革以来,重庆已累计完成水权交易132例,交易水量超1.5亿立方米,无论是交易量级还是交易类型,都在符合水资源最严格管理制度和水权交易管理办法基础上,针对破解区域水资源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迈出新步伐、理出新思路、提供新借鉴。
“截至2023年2月底,全国已批复80条跨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在分配方案确定以后,相应行政区域如因各种原因要突破原有水量分配指标,又没有多余的可行性选择,那么本次川渝跨省取水权交易就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示范。”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卿云表示,当区域经济发展受到当地水资源的管理指标约束,内部节水潜力又遭遇时空瓶颈时,跳出行政区域束缚的水权交易无疑是最佳路径。
在西南大学水文学水资源副教授龙训建看来,跨省取水权交易是对“刚性约束+市场激励+技术赋能”新时代水资源管理模式的具体推进,对促进水资源的精细化管理起到了示范作用。
需要提醒的是,实施水权交易前,应充分考虑天然来水的不确定性,水资源的流动性、随机性、不稳定性等特性及赋存规律,对交易双方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潜力、水资源管理能力和未来需求进行充分评估和预测,制定合理的水权交易时长。确保既不影响出让方已有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能使受让方用水指标不足的瓶颈得以解决。水权交易完成后,建议交易双方依托智慧水利系统,对后续取用水情况持续开展监测监管,及时权衡和评估用水权交易及使用效果,防止其超出取用水权使用范围,适时开展水权交易影响后评估,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