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教师《百家讲坛》开讲“诗中宋宴”药品追溯码归集超200亿条下庄“天路”越走越宽老人缘何“困”在手机里?一城连世界 山水皆舞台
第006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大学教师《百家讲坛》开讲“诗中宋宴”
药品追溯码归集超200亿条
下庄“天路”越走越宽
老人缘何“困”在手机里?
一城连世界 山水皆舞台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2 月 2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暗香汤”“满山香”“傍林鲜”是什么美味佳肴?
重庆大学教师《百家讲坛》开讲“诗中宋宴”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李志峰 实习生 李奕霏

  重庆大学罗宇副教授在《百家讲坛》上解析“诗中宋宴”。(受访者供图)

  你知道“暗香汤”“满山香”“傍林鲜”是什么美味佳肴吗?在宋朝诗词里,隐藏着哪些美食?这些问题的答案,重庆大学的一位教师将告诉你。

  2月24日,记者从重庆大学获悉,从2月20日至3月1日,每天中午12点,该校博雅学院中文系罗宇副教授做客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以“诗中宋宴”为题,带领观众穿越千年烟火,品味宋代诗词中的饮食风雅,与苏东坡、欧阳修、梅尧臣、陆游等诗人共赴“诗与食”的盛宴。

  结缘《百家讲坛》

  罗宇和《百家讲坛》的缘分,得从一年多前说起。

  2023年5月18日,央视《百家讲坛》栏目组来到重庆大学博雅学院举办座谈会。

  当时,学院中文系万曼璐老师已受邀在《百家讲坛》录制了一期节目,应万老师的推荐与邀请,栏目组来到博雅学院挖掘新选题。

  当天,罗宇到了现场后被告知要即兴试讲。刚好,前一天她在学校的《文明经典A》课堂上讲了“杜甫诗歌”,于是有感而发,上台即兴讲了一段。

  罗宇试讲的那首诗,是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试讲中,罗宇把这首诗背了一遍,解读了一小段,阐释了在今天学习古代诗词的重要意义。

  因为这段即兴试讲,罗宇被《百家讲坛》栏目组一眼相中。“我们希望主讲人有自己强烈地想要表达的东西,而不是只是讲课。”栏目组一位负责人说。

  10集揭秘宋代美食

  罗宇告诉记者,宋代诗词是她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为什么选择“诗中宋宴”这个主题呢?罗宇引用著名历史学家缪钺先生的比喻,宋诗好比一颗难嚼的橄榄,需要细嚼慢咽才能体会到甘香留齿,余味悠长。“宋诗难读,读懂的学术门槛很高,饮食作为一把钥匙,可以开启宋诗殿堂的大门。”罗宇说。

  据悉,“诗中宋宴”系列共有10集,每一集为观众们介绍一道宋代美食,其中既包含大众耳熟能详的名菜,也有“暗香汤”“满山香”“傍林鲜”等鲜为人知的美食。

  罗宇称,“暗香汤”“满山香”“傍林鲜”这三道美食,都记录在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中。“暗香汤”其实就是今天喝的梅花茶,宋人也称“汤绽梅”。每年10月以后,用竹制的刀采下将要开放的梅花花苞,从上到下通身蘸上蜂蜡,放入罐中密封保存。第二年夏天,取出放在小杯中用热水冲泡,梅花即刻绽放,散发清香,惹人喜爱。“满山香”就是煮油菜。宋人用的调料很特别,将莳萝、茴香、姜、椒焙熟,碾成碎末,贮藏在葫芦里。每次煮油菜羹,菜刚熟就加入这特别的混合香料,再焖上片刻,就香气四溢,所以称“满山香”。“傍林鲜”则是烤竹笋,而且是在竹林里烤。要在初夏的竹林里,在笋长得正好的时候,把竹叶扫拢在笋的周围,把笋慢慢烤熟,因味道极其鲜美,宋人称作“傍林鲜”。

  诗歌与饮食文化交融

  罗宇说,苏东坡、欧阳修、陆游、杨万里等宋代著名诗人,还把饥寒交迫的生活窘境写出了饭香菜美的烟火气和诗意。如苏轼的《初到黄州》:“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黄州是别人眼里的蛮荒之地,却是苏东坡口中的美食之乡,黄庭坚取笑东坡为了饱食竹笋,甚至连官都可以不当。又如陆游的《买鱼二首》:“斫脍捣齑香满屋,雨窗唤起醉中眠。”陆游罢归山阴,失意之中,拎着一捆荠菜、几尾鲈鱼,亲自举刀斫脍,自斟自酌,自得逍遥。

  杜甫在重庆的诗意与温情

  值得一提的是,罗宇在讲座中还特别提到了“重庆元素”,如在节目第二集《春在溪头荠菜花》中,就提到了杜甫在重庆的生活。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已经56岁的杜甫漂泊到夔州(今重庆奉节),生活穷困至极,只能靠庭院里的一棵枣树充饥。有一天,邻居老妇人到院子里来打枣吃,别人都去阻拦,只有杜甫劝说:“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杜甫《又呈吴郎》)。

  对此,罗宇解读说,杜甫并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表达对老妇人的同情,反而即便在自己都饿得只能挖野菜充饥的窘迫日子里,也依然在吟唱“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杜甫《空囊》)这样动人的诗句,令人动容。

  课堂上的诗乐传承

  罗宇说,在日常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课,她花了很多心思。“我很喜欢在课堂上唱歌,虽然唱得不好,但学生都很爱听,注意力也就拉回来了。”罗宇说,诸如《诗经》、唐宋诗词等,都可以入乐演唱,她在北京师范大学求学时加入了南山诗社,创作过很多诗乐。现在,她把这些歌曲带到了课堂中。

  “我的理想是做一个好老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罗宇表示,讲诗、讲诗人的故事对她而言是一种莫大的快乐,她要把这份快乐传给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子们。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