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沙师弟(重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沙师弟”)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在全国同行中位列第4。
这份成绩不简单,类似的数字物流平台型企业,全国有数千家。“沙师弟”连续3年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连续4年进入重庆民营企业100强。
所谓数字物流平台,简单地说,就是线上的货运信息部,货主在平台上发布货运信息,货车司机接单,平台起到撮合交易的作用。“沙师弟”做的主要是长距离的干线物流,和绝大部分同行不同,其采用的是免费商业模式。无论是货主还是司机,在平台上均可免费注册,交易成功了,平台不抽取佣金。
不收客户一分钱,“沙师弟”却在2021年迈过盈亏平衡线,近3年盈利水平节节攀升,并把业务规模做到全国前列。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日前,记者就此专访了“沙师弟”创始人王植。
通过免费杀入一个红海市场
2015年,做了多年货车GPS定位服务的王植,打算把业务往产业链上游延伸。他在市场调研中发现了数字物流这一新赛道。彼时,全国干线货运物流的交易额已突破10万亿元。在王植看来,“就是做到百分之一的市场份额,也是上千亿元的生意”。
不过,当时的数字物流行业已是一片红海,众多大大小小的企业纷纷入场,某龙头企业单笔融资规模就高达两亿元。新入者要抢一杯羹,没有“大招”万万不行。
通过对竞争对手商业模式的分析,借鉴互联网产业免费引流思维,王植找到了自己的市场切入口——通过免费吸引用户,等流量规模做大后,再寻找变现渠道。
凭着免费“大招”,王植跌跌撞撞杀入数字物流行业。不过,所有的信息交互平台都需要集聚足够量的买方和卖方,才能匹配交易。用户量不够的时候,必须通过点燃“爆点”来产生集聚效应。
瞄准行业痛点精准引流
王植把目光瞄准行业最大的痛点——货车导航。当时,市面上通用的导航系统主要服务于乘用车。哪儿道路窄货车走不了,哪儿限高,哪些路段被限行等交通信息,系统中都没有标注提醒,这导致货车常常被“卡”。王植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在不少地方城乡接合部,常常有人举着牌,上面写着“带路”二字。
升级既有的GPS业务,王植推出了一款货车专用导航软件。哪儿能去,哪儿不能去,货车司机在手机上一目了然。这款软件很快受到货车司机青睐,加上免费下载,用户量激增。
为进一步扩大用户规模,依靠货车导航软件站稳脚跟后,王植又推出了两个大招。
一是担保交易。线上的货主和货车司机互不认识,生意怎么才能做成?和电商平台做法相似,“沙师弟”为交易订单购买保险,货主在平台上发布货运信息后,相当于平台把业务委托给货车司机,出了问题,平台负责。这样就打消了交易双方的顾虑。
二是开发票。货车司机通常是个体户,很难出具增值税进项发票,要做大公司业务并不容易。“沙师弟”的平台,真实记录了货车司机从接单到实际承运的全过程数据,通过数据增信,它被多地税务部门委托开具增值税进项发票。这样的功能,为货车司机带来极大便利,“沙师弟”也从增值税地方留存返还中找到了新的赢利点,可谓双赢。
找到流量变现新渠道
通过“大招”解决行业痛点,短短几年时间,“沙师弟”的用户规模达到数百万,奠定了互联网流量变现的基础。
王植说,在传统的平台广告之外,目前他们开辟了三个新的变现渠道——
一是供应链金融。用户在平台上的每一笔交易,时间、地点、货值、履约情况等都有完整记录,这些数据真实地反映了用户的征信。根据这些数据,金融机构很容易给平台用户打信用等级,决定放不放款,放多少款。目前,“沙师弟”已和多家银行达成战略合作。
二是对产品或服务的集合采购。以保险为例,得益于集合采购优势,“沙师弟”能拿到更优惠的保险价格,以折扣价格卖给货车司机后,自己仍然有利可图。又如对货车的集合采购,“沙师弟”可在自己的平台上征集司机的换车需求,然后分门别类找到不同车型的厂家,像药品集采一样进行带量议价,往往能低于市场价成交。因为量大,“沙师弟”能获得销售提成。
三是对外集合承接货运业务。“沙师弟”对平台上货运司机的运力利用情况了如指掌,和电力峰谷价格悬殊差不多,闲置运力价格较低。“沙师弟”把这些闲置运力集中起来,找到货运需求量大的企业谈,更容易达成交易。同样因为量大,“沙师弟”能获得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