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沙坪坝区龙湖金沙天街·华为智能生活馆,市民在选购新能源汽车。特约摄影 孙凯芳/视觉重庆 |
“这里以前是别克4S店,现在成了小米汽车的2S店。”重庆大坪石油路,一位从事汽车销售二十余年的老业务员看着眼前焕然一新的展厅,感慨万千。这家刚开业的小米汽车门店,装修风格简约现代,科技感十足,完全看不到从前的影子。
燃油车4S店改换门庭,正成为汽车销售行业的发展新趋势。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在虎头岩,原本的奥迪4S店已“变身”为理想、小鹏的新能源汽车展厅;在红旗河沟,曾经聚集着名爵、雪铁龙、东风日产等传统燃油车品牌,如今这里已变成“新能源汽车盒子商城”,集中了10余个新能源汽车品牌……
过去一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持续攀升,传统燃油车销量持续下滑,重庆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经销商开始转型,投入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怀抱。
“黄金时代”终结?
经销商转型已是“必选题”
“重庆的汽车4S店授权经销商,2023年还有600家,2024年一下子就退了100多家,其中绝大部分是燃油车品牌。”重庆市汽车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学勤说。
在她看来,这并非偶然。上一个十年是燃油车的黄金时代,合资品牌则是那个时代的主角,BBA(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更是“皇冠上的明珠”。业内人士透露,市内规模较大的奔驰宝马4S店,当时一年能盈利近亿元。
然而,从2022年开始,国内经历了燃油车价格战、去库存等一系列市场标志性事件。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强势崛起,燃油车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燃油车销量为1395万辆,下降6%;2024年1—11月,燃油车销量为1025.7万辆,同比下降18.8%。
重庆情况也差不多,2024年10月,燃油车销量同比下降18.3%。
陈学勤认为,背后原因有三:线索量下降、销量增量萎缩、利润支撑不足。以重庆本地市场为例,2024年,BBA等豪华品牌启动大规模降价。其中,宝马5系优惠超15万元,落地价仅30万元,奥迪A6L、奔驰C级等降价30%—40%。
然而,如此“给力”的政策却依旧拉不回消费者。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10月,国内豪华车零售21万辆,同比下降7%,环比下降15%。
重庆一家豪华品牌4S店负责人介绍,如今经销商在厂家进车,价格能打个八九折,但是卖价却要打七折甚至更低,“卖一辆就亏几万元,即便年终厂家返佣也弥补不了亏空。”
新能源汽车则是高歌猛进。2024年前10月,重庆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近50%,渗透率达54%。
对燃油车经销商而言,黄金时代结束了,转型已经是一道“必选题”。
百事达集团执行董事长杨奕介绍,百事达汽车从2021年开始布局转型,目前新能源和传统燃油车的门店比例大约是4:6,新能源终端门店数量已超过10个,业态也比较多样化,包括传统4S店、城市展厅、商超店等多种形式,“新开的门店中,大约一半是传统品牌改换的。”
商社汽贸从2022年起也加快了新能源汽车品牌布局。该公司决策委员会委员王灵修表示,目前公司销售终端50%是新能源品牌,仅去年就布局了四五家新能源汽车品牌门店。
曾经在重庆年销量超3万辆、在汽车经销商中排名前五的龙华集团,已经将多个传统燃油车品牌门店改头换面,租给新能源汽车品牌,自己则选择退居“二线”,转型做起了物业管理。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从2020年到2023年,全国有超过8000家汽车4S店退出市场;另一方面,新能源品牌销售终端大增,仅2021年一年就超过6000家。陈学勤介绍,重庆2024年至少新开设了100家新能源汽车品牌门店。
卖新能源车更赚钱?
不一定,品牌选择很重要
当然,并非转向新能源汽车品牌,就意味着成功。杨奕介绍,很多第一批布局新能源汽车品牌的经销商,如今都已退出,主要是因为品牌实力不够,难以维持。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仅2023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独立品牌退网数量就达到811家。
“在转型的过程中,如何选择合作品牌,是经销商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杨奕认为,要选择实力雄厚、现金流和资金储备比较充足且具有技术实力的品牌来合作。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品牌对经销商也十分挑剔。陈学勤表示,知名主机厂通常需要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评定的百强经销商,要求有豪华品牌的运营经验,在区域内有较强实力。
近日下午,鸿蒙智行重庆新牌坊百事达用户中心,这家由进口大众店改造而来的门店人流不绝、销售火爆。
“销售收入较之前提升了两到三倍。”该中心负责人表示,品牌改换后,门店各方面效益都有大幅提升。
“与传统4S店模式相比,代理制最大的优势在于降低了经销商的经营风险。”杨奕说,在原来的经销商模式下,进来的车可能要一年才能销售完,平均库存周转期至少要一个多月。现在这个问题不存在了,因为库存主要在厂家,大约10天就能实现周转。
王灵修介绍,库存资金压力比起传统销售模式小了许多,“代理制的前端整车毛利比较稳定,传统燃油品牌整车价格波动太大,对前端盈利影响很大。”
“代理制模式下,相当于帮主机厂拿订单,主机厂收到订单后就安排生产,然后交付过来。”陈学勤表示,代理制虽有优点,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最突出的问题是利润结构的改变。在传统模式下,经销商可以通过汽车装饰、保险、金融、延保等多个环节获取收益。但在新能源汽车代理模式下,这些业务更多集中在厂家直营渠道,经销商仅能获得固定的交付服务费。
王灵修透露,总体来看,目前新能源品牌门店的利润率跟传统品牌差不多,但创造的利润总量不如传统燃油车的黄金时期,“当然现在新能源汽车还处于市场成长期,渗透率还会增长,经销商也处在抢占‘山头’的阶段,相信市场成熟后,利润总量会有明显提升。”
销售模式的变化,也影响了售后服务。陈学勤介绍,新能源汽车涉及三电系统的维修,这属于消防安全领域,要求维修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持证上岗。而且某些核心部件的维修必须寄回厂家,由厂家技术中心处理。更重要的是服务体系的建设问题。随着新能源汽车存量快速增长,在现有销售模式下,二手车交易、电池回收等问题将日益凸显。这些领域需要政府部门的顶层设计和规范引导。
“比如电池回收,很多整车企业使用的都是第三方电池。按照目前的代理销售制度,电池回收时需要先给主机厂,再由主机厂转交给电池企业。”陈学勤说,目前市场上前五大电池企业占据了90%的份额,如果全部让他们负责回收,可能会面临巨大的压力。
此外,新能源汽车的高度数字化,也让目前的销售模式面临新挑战。比如,保险公司的送修比例是按照投保数量来分配的,但现在保险是在主机厂投保,维修却在门店进行,这种割裂导致了管理上的混乱,也对消费者不利。
行业何去何从?
要以用户需求为根本
对于新能源汽车未来销售模式如何变化,一种观点认为,传统的4S店模式效率低下,将被新型销售模式取代。
本地一家车企高管表示,在燃油车规模化销售时代,车企不用仔细研究客户需求,只需要把车开发和生产出来,批售给经销商即可。这种模式下,经销商虽然可以帮助主机厂承担一定的库存风险,但也会产生较高的营销成本。
如今,新能源汽车迭代快,电子消费属性强,产品定位、设计上的正、负市场反馈对车企都极其重要。同时,制造技术的进步也基本实现了柔性生产、快速交付,经销商的风险承担能力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也有人持不同观点。杨奕认为,市场成熟后还是会以4S店和用户中心为主,适当配合一些商超展厅和城市展厅,“毕竟客户购买几十万元的车,会更信任有完善售后服务的大型门店。”
陈学勤表示,中国市场规模和纵深太大,现在自主品牌已占据半壁江山,随着主机厂销量的大幅增长,直营和代理的管理成本会直线上升,届时可能还是会下放一些权限,又会出现授权店模式。
王灵修认为,直营在前期打市场的时候,可以做到市场反应更快,而一旦进入市场相对均衡的成熟期,或进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主机厂必然要转换经销模式,让更多经销商伙伴来降低管理难度、拓展纵深市场,并分担市场风险。未来汽车销售行业将呈现直营、代理和批发三类销售模式共存的格局。
这一预测已开始显现端倪。例如,阿维塔已开始将直营模式转为经销模式,比亚迪旗下的腾势、方程豹也在逐步将直营门店转为授权门店。
种种迹象表明,汽车销售行业正向一个新的平衡点演进,带来整个汽车消费生态的重构。
“新能源汽车产品迭代非常快,客户的要求和市场变化也很快,这就要求我们加快销售节奏,对团队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更高。”王灵修说。
杨奕表示,其实重要的不是具体采用什么销售形式,而是如何更好地服务消费者,这才是汽车销售行业的根本。
数读·汽车经销>>>
汽车销量
2024年1—11月——
国内燃油车销量为1025.7万辆,同比下降18.8%
2024年10月——
重庆燃油车销量同比下降18.3%
2024年前10月——
重庆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近50%,渗透率达54%
门店数量
2020年到2023年——
全国有超过8000家汽车4S店退出市场
2021年——
全国新能源品牌销售终端增加超过6000家
2024年——
重庆汽车4S店授权经销商减少了100多家
重庆至少新开设100家新能源汽车品牌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