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以旧换新不是简单地废弃,而是创造性转化。在实际操作层面,还需要及时攻破政策落地的堵点和难点,并抓住良好的市场态势趁热打铁,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再添一把火”。
从经济学视角看,消费是当期收入和未来收入预期的函数。推动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加码,不断扩大换新商品范围,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并与存量政策形成合力,才能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更大消费潜能。
事实上,广大消费者仍有消费升级的需求,应一视同仁支持线上、线下渠道,让不同所有制、不同注册地企业参与以旧换新。同时在加大优惠力度、增加补贴品类、简化申请流程等方面进一步发力,做到从换物品到换服务、从换服务到换体验、从换体验到换生活方式的转变。
在国家统一的政策基础上,各个地方还可以结合自身区域经济特点,主动制定差异化的补贴方案。比如在这一轮以旧换新中,有的地方通过“国补+省补+企补”叠加,让顾客感到诚意满满,撬动了一大批潜在消费者。
抓住机遇
推进消费和产业的转型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近段时间以来,也有不少网友反映自己在参与以旧换新的过程中遇到了“先提价后打折”“补贴后比平常还贵”等情况,质疑国补资金被商家和平台“薅了羊毛”,消费者获得感不强。
国家拿出真金白银促消费,就要避免资金沉淀和挪用,确保政策红利真正流向目标群体。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资金监管,让申请程序、审批流程和使用流向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同时使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方式进行技术监测,及时对异常补贴行为进行清理,设立更多的社会监督反馈渠道,确保政策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
以旧换新并非简单“换新”,还要抓住机遇推进消费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于地方政府和企业而言,以旧换新不应该沦为“吃补贴”“赚快钱”,而是要抓住政策机遇不断推动产业升级、绿色转型,乘势培育消费新增长点,不断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比如在这一轮以旧换新中,对“旧”的配套服务和伴生产业也要及时跟上,通过“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在加快提升回收循环利用水平的同时,规范二手商品交易,加快再制造产业升级,进一步畅通以旧换新经济循环,让旧产品释放出新动能。
春江水暖鸭先知。市民对新政策高度关注,全国范围内以旧换新热度不减,折射出当下消费市场暖意渐浓的新态势。为以旧换新“再添一把火”,将会让消费者更有信心,让市场更有活力,让中国经济更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