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rb/2025-02/13/005/2025-02-13-0053.jpg) |
2月12日,南岸区烟雨公园,传统非遗节目中敖火龙亮相元宵夜表演。特约摄影 郭旭/视觉重庆 |
![](/cqrb/2025-02/13/005/2025-02-13-0054.jpg) |
2月12日,万州区组织精彩的元宵活动,市民在欣赏舞狮表演。特约摄影 冉孟军/视觉重庆 |
![](/cqrb/2025-02/13/005/2025-02-13-0055.jpg) |
2月12日,九龙坡区,重庆巴人博物馆,孩子们正在猜灯谜。记者 郑宇 通讯员 曹鸣鸥 摄/视觉重庆 |
![](/cqrb/2025-02/13/005/2025-02-13-0056.jpg) |
2月11日,南川区峰岩乡千丘村,游客在田埂上点燃蜡烛,祈愿新年五谷丰登、万象更新。通讯员 甘昊旻 摄/视觉重庆 |
![](/cqrb/2025-02/13/005/2025-02-13-0057.jpg) |
2月12日,T10次列车车厢里摆满非遗项目綦江农民版画,旅客们在体验版画拓印。通讯员 钟洁 摄/视觉重庆 |
![](/cqrb/2025-02/13/005/2025-02-13-0058.jpg) |
2月12日,重庆欢乐谷,铁水钢花在湖面绽放,点亮夜空。人们在繁华璀璨的灯火中,共祝团圆美满。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
当非遗绝技邂逅春运人潮,当千年古镇焕发青春活力,当亲子温情融入民俗传承——2月12日,元宵节,重庆各地举办了丰富多彩的闹元宵活动,人们在欢乐中传承传统文化,在璀璨花火中感受脉脉温情。
万州区:
非遗绝活搬进火车站
当天,万州北站进站口外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场以“匠心传古韵 非遗闹元宵”为主题的文化盛宴正在火热上演。
糖画、草编、泥塑、剪纸4项非遗绝活被搬进万州北站,千年技艺与现代春运展开时空对话。
糖画摊位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大弟手握铜勺,以糖为墨,以勺为笔。“蛇年要画‘糖蛇’,手腕要稳,起承转合间要有云水之姿。”在他指导下,一名6岁的小旅客屏息凝神,勾勒出一条蜿蜒的“糖蛇”,引得众人喝彩。
草编区上演着指尖上的魔术。棕榈叶在王柳师傅手中翻飞,三折两叠变成振翅欲飞的草蜻蜓。大学生王奕辰手持草编摆件兴奋地说:“我要把中国草编艺术写进毕业论文。”
泥塑工作台前,彩泥在泥塑大师程启燊的指间流转,转眼,一个栩栩如生的泥人出现了。来自广州的旅客王先生带着女儿体验后感慨说:“孩子捏的‘冰墩墩’虽显稚嫩,但传统文化的种子已在他们心里生根。”
剪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吕由从容执剪,一个线条流畅、笔锋刚劲,带着生机活力的“春”字呈现眼前。来自河南的摄影爱好者李女士连按快门,她表示要把这些照片带回给家里人看,让更多人领略传统艺术魅力。
万州北站党支部书记陈志慧表示,未来将持续开展“非遗进车站”活动,让铁路车站成为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
重庆高新区:
古镇欢喜闹元宵
在重庆高新区走马古镇,一场“少年非遗志 庙会文化游”元宵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吸引了众多小朋友参与。
“拿起一个竹编的灯笼罩,将挂饰提杆装在上方,再在底部系上流苏挂饰,然后把小灯放进灯笼罩里……”在走马古镇民情茶馆的活动现场,记者看到,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制作着元宵灯笼,每个人都格外投入。当一个个小灯笼亮起灯来,孩子们都兴奋地手舞足蹈,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满足。
除了制作元宵灯笼,孩子们还体验了踢毽子、投壶、猜灯谜等活动,并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学习了解非遗的相关知识。“通过本次活动,希望小朋友们能深刻感受非遗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志愿者刘万敏说。
与此同时,走马古镇所在的关武庙社区,还开展了“邻里齐聚乐团圆,欢欢喜喜闹元宵”活动,邀请社区居民一起包汤圆。“自己包的汤圆就是香!吃到了美味,感受到了年味,还感受到了邻里之间的温情!”居民李阿姨吃着刚出锅的汤圆,笑着说。
南岸区:
举办特色亲子活动
当天,南岸区南坪镇金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向日葵亲子小屋”,举行了“爱在家园 情暖元宵”的亲子活动。该小屋是南岸区首个“向日葵亲子小屋”项目,致力于为辖区0—3岁的婴幼儿家庭提供科学育儿服务。
当日正值元宵佳节,亲子小屋挂上了欢庆元宵的条幅,被布置得温馨而喜庆。活动一开始,10组家庭通过自我介绍和热身活动迅速融入氛围。
在亲子阅读环节,辅导员带领家长和孩子们共同阅读了经典绘本。生动的故事,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也让家长们学到了如何通过阅读增进亲子关系。
在手工活动环节,家长和孩子们用黏土和卡纸制作小汤圆和灯笼。“这样的活动既有教育意义又有趣味性,希望社区能够持续开展。”蓁蓁妈妈对“向日葵亲子小屋”赞誉有加。
据了解,“向日葵亲子小屋”是中国计生协为贯彻《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而设立的项目。目前,小屋每周二固定开展免费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