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 以“双试点”为牵引 协同打造精致城市与和美乡村
第006版:干字当头 唯实争先
上一版 下一版 
云阳 以“双试点”为牵引 协同打造精致城市与和美乡村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2 月 1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 加快“一地三区两城”建设
云阳 以“双试点”为牵引 协同打造精致城市与和美乡村

  云阳全景

  云阳早面生产车间及产品

  云阳县巴阳镇巴阳村

  凤鸣镇东西部协作农业产业园——多集合葡萄园

  云阳环湖绿道之月光草坪公园

  漫步云阳环湖绿道,这条长达33公里的亲水岸线,在绿水青山之间徐徐展开,众多市民游客畅游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走进人和街道晒经村桃源人家,游客们围炉煮茶、乘船畅游、品尝特色美食,享受悠闲时光……云阳县的城与乡渐行渐近,铺展出一幅互动共融、携手前行的喜人图景。

  作为重庆唯一的“小县大城”“强镇带村”双试点区县,云阳县以发展出题目、以改革做文章,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多年来,云阳把城和乡放在一张图上,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战略谋划和统筹布局,强化政策机制支撑,为城乡融合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云阳县相关负责人说。

  去年以来,“小县大城”“强镇带村”双试点18项工作在全市推广;创新联农带农模式,全县96%以上涉农村社经营性收入超10万元,带动27.5万农民变“股东”;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200亿元……一个个亮眼数据成为云阳县城乡融合发展步履铿锵的最好注释。

  春晖在望,万物竞发。如今,在云阳大地处处升腾高水平推进城乡融合的蓬勃气象,绘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幸福版图。下一步,云阳县将紧扣全市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目标,以“双试点”为牵引,协同打造精致城市与和美乡村,提质“一地三区两城”现代化新云阳建设(一地,即山区库区强县富民现代化先行地;三区,即山地农业优品区、绿色工业集聚区、国际旅游度假区;两城,即山水公园智慧城市、区域交通枢纽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云阳图景。

  激发县域经济活力 鼓足城乡齐头并进发展劲头

  1月24日,云阳县举行“云阳见面·云商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云商代表回到家乡,共叙乡情、共谋发展。现场发布《云阳县2025年投资机会清单》,包含66个项目、协议金额达488亿元,涉及制造业、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现代中医药、新能源等领域。

  两个“云阳人”见面,能碰撞出多少合作的火花?“没想到效果如此明显。”据云阳县招商引资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天现场集中签约15个项目,协议资金达52.83亿元。

  云阳133万人口中有45万人常年在外,为了融通在云阳的外地人和在外地的云阳人的情感和事业,提高引智引资引企质效,云阳县创新打造具有影响力和辨识度的“云阳见面”招商外联文旅宣介工作品牌,挂牌12个省市外联服务中心,外出人士返乡创业落地资金达59.4亿元,“云阳多‘世’面,云阳有好面,云阳老乡常见面,云阳人民爱脸面”深入人心。

  “县域综合承载力的核心因素是产业。大力推动县域产业发展既是提高县域综合承载能力的根本,也是以县域高质量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根本。”云阳县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当前,全县正以山地农业优品区、绿色工业集聚区、国际旅游度假区为产业支撑,激发县域经济活力,鼓足城乡齐头并进发展后劲。

  好生态孕育好物产。云阳县聚焦柑橘、中药材、生猪“一主两辅”农业产业体系,积极推动农业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三链同构”,加快打造品种优、品质好、品牌亮的山地特色农业优品区。截至目前,已培育“三峡柑橘·张飞赤橙”“云阳早面”等特色品牌,推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200亿元,“天生云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突破60亿元,更多云阳优势特色农产品“出圈又出彩、叫好又叫卖”。

  工业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云阳县加快建设绿色工业集聚区,着力实施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化发展。金田高分子材料中试基地成功落地、锦艺新材料球形硅微粉成功打破国外垄断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80%、云海药业连续多年获评全市制造业100强企业……云阳县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取得显著成绩。数据显示,去年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达200亿元,市级重点项目投资放量连续3年位居渝东北第一。

  文旅产业是云阳经济的重要支撑。云阳县坚持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持续擦亮“大三峡”区域品牌,高标准打造云阳世界地质公园,唱响“云阳八绝”,加快打造“名实相符、形神兼备、景城俱佳、软硬均优”的国际旅游度假区。截至目前,云阳县连续七年入选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位居渝东北前列。

  产业经济的澎湃动能推动着“强县富民”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去年,云阳县地区生产总值达636亿元,连续7年位居全市12县之首。力争到2027年,全县经济总量达到850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高于经济增速,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到2:1以内。

  打造宜居宜业之城 提升城乡颜值内涵实现共美

  “现在停车真是太方便了!”从湖南返乡的云阳人陈岗一下高速,就打开了手机上的“云畅停”小程序,轻松找到离家不远的停车场。

  城市之美,在于精致。云阳县深刻领会把握“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的重要要求,自觉地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积极探索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精致城市。

  借助数字化手段并提升智慧管理水平成为云阳县提升城市品质的关键布局。据介绍,云阳县深化AI算法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打造“算法驱动、数智协同”的新型城市治理体系,推动城市管理“一张网”、风险监测“一张图”、行政执法“一体化”并行,赋能城市治理资源动态优化配置,城市智管率达85%以上。

  以“停车难”治理为例。云阳以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为载体,借助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拓展智慧市容环卫、智慧园林绿化、智慧市政设施系统建设。其中,智慧停车系统作为智慧市政设施系统建设的关键一环,汇集了城区300多个停车场的数据,包含5万多个停车位,实现停车场资源的在线监管和智能调度,并通过“云畅停”小程序,实现车位信息的实时查询和错峰停车,为市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去年以来,随着云阳县“四镇四街”一体化、新市民安居保障等“十大行动”深入推进,完成老旧小区改造79个206万平方米、管网整治120公里,新增城市绿地30万平方米,改造提升城市公园4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5平方米,新增更多“城市漫游”打卡地,获批全国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县……一个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的“双50”城市已经基本建成,一座“山水生态美、公园颜值高、智慧赋能足、产业形态优、城市治理好”的山水公园智慧城市绚丽绽放,让市民享受到更加优质的生活环境。

  乡村之美,重在环境。当前,云阳县着力打造巴渝和美乡村,为山区库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云阳样板”。

  一方面,深化农村思想政治建设,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去年,打造“理响云阳”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数字矩阵,发动“磐下雲虹”宣讲队开展宣讲2300余场;选树“云阳好人”33名,推出中国好人、重庆好人等市级及以上先进典型17名,引导广大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另一方面,大力实施百村和美工程,实现美丽乡村蝶变。深入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成以道路交通为主的通道环境综合整治1100公里,“以线带面”推动乡村颜值大提升。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行动,创建市级生态乡25个、市级生态村86个、市级美丽宜居乡村13个。

  今年1月,云阳县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建成巴渝和美乡村20个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垃圾综合治理率、生活污水治理率分别达90%、96%、100%。

  畅通资源要素流动 促进城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

  春节假期,晒经村的桃源人家成为了热门打卡地。“这里能吃到地道的农家饭,还有很多游玩项目,一家人来这里观光旅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游客唐万青说。

  眼前的人流熙攘很难让人联想到这里曾经的闲置冷清。据介绍,近几年,该村有32栋闲置农房,不少农房因长时间无人居住,甚至开始坍塌。为了盘活这些闲置资产,人和街道积极引进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三权”分置改革,将闲置农房改造为民宿和特色景点,打造了桃源人家这一乡村旅游品牌。自运营以来,桃源人家已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570余万元。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关键在于改变乡村人才、资金等要素过多流向城市的格局。只有打破阻碍要素流动的壁垒,才能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云阳县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加快在更深层次打通城乡要素流动的梗阻,实现要素资源全域、全环节的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云阳县构建“1+42+N”乡村规划体系,按照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四类”管理,试点行政村撤并,建立差异化投入机制,打造亿元村10个以上。

  聚焦农村人才“引育难”,实施“百雁返乡”工程、“乡村CEO”培养计划,制定乡村人才分类分层评价标准,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办人、管理人员联农带农,回引人才4500人、培育致富带头人100人,培训高素质农民5000人次。

  聚焦农村用地“质效低”,支持国有企业参与“三权”分置改革,迭代“三农”产业大脑,试行农业“标准地”改革,深化“三农”信用试点,带动集体经济增收2.2亿元以上。

  聚焦百姓就业增收需求,云阳县持续唱响“云阳面工”“三峡船工”特色劳务品牌,迭代“家门口就业”平台,开展低收入人口就业攻坚促增收行动,今年将力争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以上。

  聚焦丰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云阳县正加快创建第3所“三甲”医院,提速甲级基层医疗机构2家,县内就诊率达90%;深化全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重庆幼儿师专云阳校区达5500人以上;镇街社区实现老年食堂全覆盖;去年,新修产业路、旅游路、便民路173公里,“四好农村路”达7200公里,农产品集聚区四级以上公路覆盖率达100%,运输费用降低15%以上;“半小时上高速、一小时到云阳”乡镇占比分别达69%、80%。

  特色产业多点开花,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公共服务城乡普惠……云阳的城未落下乡、乡未远离城,二者协同发力、共同进退,在融合中不断缩小差距,携手走向共荣,正在谱写出更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新篇章。

  罗晶 王琳琳 孔德虎 图片由云阳县委宣传部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