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rb/2025-02/07/005/2025-02-07-0052.jpg) |
科研人员进行实验 摄/雷键 |
![](/cqrb/2025-02/07/005/2025-02-07-0053.jpg) |
科学谷数智科创园 摄/曾诚 |
2月5日,乙巳蛇年首个工作日,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推进大会召开。这场大会就像一把“金钥匙”,解锁了新一年发展的无限可能。
开局落子,谋定而动。
作为全市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正紧扣“建设现代化新重庆的重要引擎”使命任务,激活创新改革开放动力源,跑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速度,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多作贡献。
科技创新 点燃产业发展新引擎
2024年,科学城高新区科创平台不断汇聚,嘉陵江实验室揭牌筹建,金凤实验室挂牌首个重庆实验室,工信部火炬中心西南中心加快落地,国家健康战略资源中心投运,新增国家级科创平台两家。
以金凤实验室为例,刚刚过去的2024年捷报频传——
前不久举行年度科技成果发布会,金凤实验室集中发布6项重点科技成果,涵盖空间多组学技术及智算平台、人工智能病理诊断及药物设计优化等方面;
首个医疗光学智能病理装备领域科研成果转化产品——“荧光明场多功能数字切片扫描系统”,成功获批Ⅱ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和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
不仅如此,金凤实验室还联合川渝病理、临床、检验、影像等多学科顶级专家,聚焦“疑难”和“创新”,致力于打造国际顶级的诊断平台——金凤病理精准诊断中心,开展MDT远程会诊、创新诊断技术服务、诊断质量控制服务三大业务,加速“重大疾病下一代诊断技术”成果转化。
一次次突破,一项项原创,既是科研实力显著提升的一张张“硬核名片”,也是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缩影。
截至2024年底,科学城高新区引进落地科技创新重点平台43个,成立全国首个校地共建概念验证中心;市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增至94家;新增科企508家、高企148家、专精特新企业86家、独角兽和瞪羚企业12家。
在产业发展方面,科学城高新区持续发力,同样取得显著成效。数据显示,2024年,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新签约壁虎科技等项目超100个,其中50亿级项目5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超320亿元。新实施智改数转项目50个,新增数字化车间6个,工业投资增长22.7%。
改革创新 破除瓶颈的有力举措
如果说科技创新是打开新质生产力的大门,那么,改革应当是“大门”的“钥匙”,从体制机制上破除创新阻力,为创新铺平道路、提供保障。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致力于厚植创新创业、投资兴业的沃土,聚焦科学城、大学城融合发展,借助市级平台,一体打造技术经理人、职业经理人、投资经理人、孵化管理人“四支陪跑队伍”,系统构建科技人才创业陪跑工作机制,助力科技创新力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在重庆科技大学防腐与表面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镁合金绿色高耐蚀原位碳晶转化技术”科技成果正加速转化落地。通过重庆高新区技术经理人精准、高效的对接,实验室与惠普、长虹等3C电子、汽车和航空航天等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确定了合作方向。如今,相关技术订单产值已过亿元,研制的样品已通过初步试验,正进入更大规模的中试和应用验证阶段,科技成果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与此同时,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还积极探索“首创性”“差别化”改革,推动数字化改革突破取得丰硕成果。
重庆高新区金凤镇白鹤村的一块300亩的农用地,计划调整为住宅用地。因为一项改革,该过程中只需填写简易调查表,不需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耗时从两个月压缩到一周,还省出几十万元的费用。
这项改革就是在全国首创的土壤污染调查分类管理名录,其对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地块,建立重点地块、一般地块、其他地块分类调查名录,再按规定差异化开展调查和编制调查报告,有效破解土壤污染调查费时费力费钱问题。
据统计,改革实施以来,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已累计完成7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相较改革前,一般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时间、报告编制时间、调查费用分别节约50%、40%、70%以上,为企业实实在在地节约了“真金白银”。
此外,重庆高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与有关部门申报的“实景三维赋能山地城镇数字化规划”入选自然资源部、国家数据局典型案例;中冶赛迪信息、智算科技入选全国先进计算赋能新质生产力典型应用案例,其中重庆智算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多元异构算力调度平台是对当前算力资源利用的有效探索,这一举措弥补了地域间“算力缺、算力贵、生态弱”等短板,增强了区域内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另外,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建设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支撑重庆市获全国首批“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据了解,该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一期已经建成投用,接下来将在其基础上,结合“数字重庆”的推进,整合各方资源,构建市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数字底座,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标杆。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正利用示范区在智能驾驶方面进行网联赋能的特点,一方面推进示范区网联功能在已售量产车型上升级使用,快速形成规模化;另一方面推进研发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新车型,车辆成本和现有辅助驾驶车型相当,通过基础设施赋能来实现网联自动驾驶,实现独特竞争力。
高水平开放 产业升级的强劲引擎
近段时间,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好消息频传。
瑞航(重庆)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项目一期EPC项目在西部(重庆)科学城西永综保区正式开工。这是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实现高端制造和产业升级的“黄金机遇”。
近年来,重庆奋力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加快形成更多高水平对外开放标志性成果。作为落实国家战略、建设现代化新重庆的重要引擎,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正通过各类开放平台叠加优势,放大“通道+物流+贸易+产业”联动效应,全力提升开放能级。
今年初,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西永综保区通过航空运输进出口货物,可享受一项新福利——货物在经过安检和通关查验后,可直接前往江北国际机场搭乘货机飞往世界各地,无需再去机场口岸接受安检和海关查验。
也就是说,借助该站区内企业的航空进出口货物可以直接在西永综保区查验并“区内交付”,实现综保区和江北机场空运货物“零间隙”通关。重庆机场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前期测试,借助航空前置货站,企业通关效率最高可提升200%。
如今,西永综保区依托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不断开展政策“先行先试”。此前,西永综保区在全国率先实施货物进出区“四化”监管新模式。该模式采取通道管理“精细化”、卡口管理“差异化”、场站管理“智能化”、风险防控“一体化”的方式,实现了货物进出区效率、货物查验效率的大幅提升。初步估算,平均每年可为每家入驻企业节省运行成本约10万元,节省成本约22%,企业申报效率提高80%以上。
据了解,海关总署公布2023年度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考核结果,西永综合保税区首次位列西部和东北地区第一,连续5年获评双A类综保区,各项核心指标稳居全国第一方阵。目前,西永综保区已经探索出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创新案例5项,在全市率先推出创新举措42项,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试验田”。
此外,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大力发展新型业态,在跨境电商方面,仅从去年以来,就实现了多个“第一”:首票“重庆造”跨境电商货物在西永综保区顺利出关,经西部陆海新通道出口到东盟国家;全市首个跨境电商出口包机业务在西永综保区开展;全市首单跨境电商海外仓零售业务、全市首单跨境电商整车西部陆海新通道出口业务在西永综保区通关出口……
毫无疑问,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已形成了以多家重庆自主品牌为主的整车出口集散分拨中心,推动汽车出口从单一的整车出口模式,向“整车+散件组装+本地化运营”等多种模式转变,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实现全面出口。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建设现代化新重庆的重要引擎,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已确定了今年经济发展目标:GDP增长8%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投增长8%,社零总额增长5%……以相对较快的经济增速,更好以一域服务全市大局。
坚决扛起“经济发展主战场”的使命担当,释放全力以赴“稳增长促发展”的强烈信号,到2027年,科学城推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GDP将力争迈上千亿元大关。
2024数据报表>>>
●金凤实验室挂牌首个重庆实验室
●嘉陵江实验室揭牌筹建
●工信部火炬中心西南中心加快落地
●国家健康战略资源中心投运
●新增国家级科创平台2家
截至2024年底:
●科学城先后引进落地重点科技创新平台43个
●成立全国首个校地共建概念验证中心
●市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增至94家
●科学城新签约壁虎科技等项目超100个
●其中50亿级项目5个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超320亿元
●新实施智改数转项目50个
●新增数字化车间6个
●工业投资增长22.7%
●新增科技型企业508家
●高新技术企业148家
●专精特新企业86家
●新获批国家绿色工厂3个
●市先进级智能工厂2个
西永综合保税区首次位列西部和东北地区第一
连续5年获评双A类综保区
各项核心指标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赵丁颐 王柯岚 郭雨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