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重庆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重庆视察,赋予重庆新使命、新定位,标定了重庆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全局中的历史方位,指明了重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奋斗坐标,给全市干部群众巨大信念引领和磅礴奋进力量。市委召开六届五次、六次全会,聚焦做实“两大定位”、发挥“三个作用”,迭代升级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体系构架,全市上下进一步增强了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建设新重庆的信心决心。
一年来,面对外部复杂严峻环境、内部多重约束条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中共重庆市委直接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六届历次全会部署,突出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强企工作导向,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统筹抓好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顺利完成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向上向好。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193.15亿元、增长5.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3%,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8%,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分别增长11.2%、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6%,市场预期和社会信心不断增强。
——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产业结构向新向优。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95.3万辆,集成电路产量增长1倍多,合成材料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软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增长16.4%。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预计达到2.6%,一批重大技术攻关和成果产业化实现突破,全市首个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4.6%。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动力活力加速释放。数字重庆基本能力建设加力突破,“三攻坚一盘活”改革任务顺利完成,市属重点国企增加值增长6.3%,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6.2%。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作用不断提升,现代化集疏运体系综合配套改革步伐加快,重庆枢纽港产业园启动建设、签约项目163个,中老泰“三国三园”国际产业合作扎实推进,全市外贸进出口实现正增长,新设外资企业792家,实际使用外资增长5.3%。
——城乡治理水平稳步提升、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全面构建起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领导体制和推进机制,城市治理委员会组建运行,“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试点顺利推进、执法事项综合率达到71.9%,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乡村治理效能不断提高。韧性安全城市和防灾减灾体系加快建设,全年有效应对23次强降水和59天高温天气。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持续加强,15件重点民生实事年度任务如期完成,城镇新增就业71.9万人,新增留渝来渝青年34.5万人,新增公办园托位1.6万个、基础教育学位8.4万个、护理型养老床位1.3万张,建成山城步道90公里、山城绿道157公里、口袋公园100个,盘活“错时共享”停车泊位5.3万个,95万低保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背篓专线”“扁担轮渡”彰显城市温度,“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让幸福“出圈”。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抓战略担使命增势能,以一域服务全局的贡献度持续提升。积极融入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高水平举办第六届西洽会,签订渝藏、渝疆、渝桂等战略合作协议,新型能源算力枢纽加快打造,疆电入渝等重大项目有序推进,重庆虚拟电厂平台投入运营,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辐射西部质效持续增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渝宜高铁重庆段、成渝高速改扩建项目开工建设,成渝中线高铁、渝西高铁等加速推进,渝昆高铁渝宜段、梁开高速、渝武复线高速、高竹新区南北大道等建成通车,川渝省际通道增至30个。成渝“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扩容提质,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建成投运,铜锣峡、黄草峡储气库首期采气,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方产能基地提速建设,300个川渝共建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5200亿元。成渝双核联动联建全面提速,第二批50个合作项目事项完成年度目标,首批3家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投运,联合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01项,成渝地区生物医药集群入选新一批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成渝数据中心集群新增400G直连网络,川渝低空目视航线实现首飞。“川渝通办”累计发布四批次355项政务服务事项,日均办理和查询量达到2万件次。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试验区加快建设,成渝金融司法协同中心高效运行,川渝市场一体化17条经验获国家宣传推广。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质增效。跨区域综合运营平台实现“13+2”沿线省区市全覆盖,中国—东盟海关深化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互联互通联络员机制落户重庆,陆海新通道国际工商会联盟在渝成立。龙头港铁路专用线正式投用,“渝深港”图定班列、“中老泰马”跨境铁路双向班列实现首发,团结村、鱼嘴、小南垭获批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主要枢纽铁路接入率达到100%。数字陆海新通道建设步伐加快,覆盖通道全域的跨境金融服务网络基本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127个国家和地区的555个港口,重庆经通道货运量、货运值分别增长41%、67%。开通运行重庆至杜伊斯堡全程时刻表班列,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3.6万列。江北国际机场第四跑道建成投用,国际(地区)客货运航线恢复至41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纵深推进。举办2024长江文明论坛、长江保护与发展论坛。重庆港—舟山港万吨级轮船江海直达航线试开通。三峡后续工作扎实开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达到序时进度,三峡库区存量危岩清患率超过90%,长江干流重庆段监测鱼类较禁捕之初增加47种,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
(二)抓制造优服务强链群,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持续壮大。长安汽车数智工厂、赛力斯超级工厂等重大整车项目建成投产,问界、深蓝、阿维塔等品牌新车型加速放量,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体系持续完善,成功入选全国“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便捷超充”行动计划启动实施,充电站实现市域乡镇全覆盖,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长26.7%。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加速发展,安意法、芯联微电子等项目提速建设,AI手机、AI PC在渝量产,功率半导体产量居全国前列。巴斯夫MDI扩建、西南铝产能提升等项目加快推进,航空级钛合金无缝管、光学级有机玻璃等战略性材料实现国产替代,轻合金、纤维及复合材料等优势持续巩固。高端摩托车、新能源及新型储能、人工智能等产业稳步增长,空天信息、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加快布局,获批全国药品补充申请审评审批改革试点,全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工业经济主引擎作用进一步凸显。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提速发展。绿色金融改革扎实推进,数字金融“一站式”解纷平台建成投用,区域性、功能性金融机构累计达到31家,上市公司再融资增长6.2倍。推动出台工业设计促进条例,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增至11家,全市工业设计服务类企业超过1500家。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新增机构18家。A级以上物流企业突破100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深入实施,新增软件企业超过6400家、主营业务收入预计达到420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43.8万人,人气聚起来了、楼宇用起来了、产业兴起来了。获批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试点和渝港澳律所合伙联营试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1.7%、8.6%。实数融合全面深化。加快建设西部算电协同创新中心和西部算力调度平台,新增算力2000P、总规模超过6000P。累计建成1096个数字化车间和183个智能工厂,上线行业大脑6个,启动培育未来工厂23个,18项成果入选全国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赋能典型案例。
(三)抓教育兴科技育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迸发。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加快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教育强市建设扎实推进。建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县1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县4个,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覆盖率达到80%,优质高中资源覆盖率达到75%。建成“四新”高校13所,成功设置首所本科层次公办职业大学,实体化运行市域产教联合体14个,职业院校专业与重点产业匹配度达到88%。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3个、授权点65个,80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学科排名前1%、7个学科进入前1‰、1个学科进入前1‱。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达到69个。区域创新能力持续增强。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提质建设,金凤实验室建设全面推进,嘉陵江、明月湖实验室加快筹建,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建成投用。新增3个国家级科创平台,中国地质调查局重庆地质安全研究中心揭牌成立,国家健康战略资源中心正式运营,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综合实力稳步增强,2个前沿技术交叉研究院启动建设。获批“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成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投用市技术转移研究院,加快构建“教育+人才+科创+产业”明月湖生态模式,新增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4个,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增至8837家、69820家、310家。实施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重大重点专项,布局解决关键核心技术304项,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1.4万件,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970亿元。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开展“百万人才兴重庆”系列引才活动,创新人才认定机制,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集聚行动和新重庆青年创新人才项目,举办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和“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新增卓越工程师及后备人才1万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超过650万、高技能人才占比超过30%。
(四)抓投资扩消费稳增长,经济发展质效逐步提升。有效投资持续扩大。高速公路建设开启“四环时代”,重庆站改造、张家坝500千伏变电站增容工程等开工建设,跳蹬水库、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等加速推进,奉巫天然气长输管道建成投用,市级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水利、能源投资分别增长39.8%、33.7%。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建立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工作机制,国家健康战略安全创新平台、卫星互联网应用产业创新中心、综合枢纽集疏运提升工程等重大项目启动建设。组织实施技改项目1825个、更新设备1.2万台,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4%。发布规范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实施方案,沿江南线高速等PPP新机制项目开工建设,首单产业园区类基础设施REITs上市发行。消费需求稳定恢复。实施以旧换新、首发经济、载体提质等消费政策,举办精品消费月、火锅美食文化节和成渝双城消费节、川渝好物进双城等主题消费活动,累计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5个,“爱尚重庆·渝悦消费”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推动解放碑—朝天门、观音桥等知名商圈扩容升级,新建成启元光里、下浩里等20余个城市消费新地标,升级完成磁器口、十八梯、半岛小渡等100个特色消费场景。创建“渝味360碗”美食品牌和“渝伴礼”特色品牌,累计引进国内外品牌超2000个、培育中华老字号31个。成功打造国家级电商示范企业4家、示范园区5个,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6.4%,批发、零售销售额分别增长12.9%、8.4%,住宿、餐饮营业额分别增长6.1%、8.6%,国内游客总花费增长16.7%,入境游客人次翻了一番多。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迭代推出“三个一批”政策举措,提速推动“三大工程”,开工建设7000套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累计筹建29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8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加力实施,113个“平急两用”项目有序推进,处置“久供未建”项目907万平方米、“久建未完”项目25个,保交楼基本完成交付任务,保交房进度达到96%。
(五)抓改革强攻坚促突破,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数字重庆“1361”整体构架迭代完善。建成市域一体的公共数据平台,探索打造时空基础数据库,成为全国数据直达基层试点省市,数据供需满足率达到95%。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实体化运行,八大板块跑道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集成融合指挥调度能力初步形成。加力推动六大系统应用开发,渝快办、渝快政服务功能扩容提质,累计入账应用354个,“民呼我为”“危岩地灾风险管控”“高楼消防”“渣土治理”等一批应用上线实战。优化镇街、村社、网格三级职责任务清单,“一表通”应用实现贯通运行,镇街职能体系与“141”基层智治体系深度融合。“三攻坚一盘活”取得积极成效。提速推进国企“止损治亏”“瘦身健体”,市属国企减亏扭亏548户、压减法人1191户。启动实施三批次11组市属重点国企战略性重组,完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检验检测等13项市属国企专业化整合,“一企一策”推动7户市属国有融资平台退出。市区两级1076家企业完成政企分离改革。园区开发区完成优化整合,出台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规划,完成新一轮开发区四至范围划定,规上制造业亩均税收可比增长13.2%。资产盘活工作超额完成任务,“三企”联动签约金额2464亿元。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出台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和个体工商户精准培育政策,开展民间投资项目推介和“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出台“一园一策”“一企一策”综合物流解决方案。制定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办法,完善统一规范、信息共享的招投标平台体系,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文件309件。推进45个重点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强化政府和企业“双兑现”履约。重点领域改革有序推进。机构改革全面落地,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获批,低空空域管理、水权交易、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改革取得突破,油气资源开发利用体制改革方案出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总体完成,119项“三个一批”重大改革项目梯次实施,累计完成346项中央部署我市改革试点任务。
(六)抓开放拓空间聚资源,枢纽节点优势更加彰显。开放平台能级提升。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新签署政府和商业合作项目32个、落地跨境融资类项目22个,中新(重庆)国际金融数据港、中新(重庆)机场商业合作“星空云廊”等标志性项目投入运营。重庆自贸试验区启动实施数据出境负面清单管理,开展药食同源商品进口通关便利化改革试点,落地26项国家赋权先行先试政策,新增注册企业1.7万户,外贸占全市比重超过60%。涪陵工业园区获批国家级经开区,重庆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重庆港口岸扩大开放万州新田港区、涪陵龙头港区、江津珞璜港区。外贸外资结构向优。制定实施扩大进口专项行动计划和外贸转型升级专项支持政策,推进“渝车出海”行动计划,汽车、手机、摩托车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新三样”出口增长23.8%,对东盟进出口增长13.8%,一般贸易占比增至40.4%。如期完成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任务,构建起服务业开放指标体系,服务贸易增长5%以上。获批开展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累计建成海外仓44座。落实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清零”要求,优化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出台鼓励外资设立研发中心等政策措施,开展新加坡、香港等地区专业服务业招商行动,思可源生物燃料中国区总部、中旅国际西南区域总部等落户重庆,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6.9%,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达到73.3%。国际交往能力和影响力持续增强。新增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交流城市10个。越南在渝设立总领馆完成换文仪式。德国、匈牙利、尼泊尔、中非、越南、缅甸等国家领导人来渝访问,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年会、国际友城大会、“一带一路”侨商大会等成功举办。开展短期来华商务人员签证便利化试点,建立渝企出海国际传播和渝企侨商对接联动机制,建成港澳顾问平台,国际友城美食街开街,各类资源要素加速向重庆集聚。
(七)抓城乡促融合提品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推进。城市建设治理迈出坚实步伐。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复,渝西地区一体化国土空间规划出台,区县国土空间规划批复实施,城市体检实现市域全覆盖。轨道交通7号线一期全线开工,市郊铁路璧铜线等建成开通,完成轨道站点步行便捷性提升项目13个,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575公里、日最高客运量突破600万人次。金凤隧道建成通车,完工片区路网更新项目19个,加密主次支路200公里,打通断头路30条,治理堵点乱点60处,新增和优化公交线路301条,中心城区城市道路通车里程突破6800公里。入选全国城市更新行动示范城市,累计实施城市更新项目295个、更新改造2745万平方米,治理提升两江四岸滨江岸线61公里,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620个,同步改造提升“一老一小”等社区配套设施1700余处、加装电梯1400余部,完成城市危旧房改造7043户,民主村、北仓里等成为市民游客“打卡点”。实施“渝城+”系列环境攻坚提升行动,整治桥隧结构设施病害项目110个、违规占挖施工项目272个、窨井盖5.9万个,新建城市水厂3座、垃圾焚烧设施2座,安装化粪池安全监测系统1271台。更新改造老旧供水管网410公里,新增城市绿地1000万平方米。中心城区内环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完工。完成862个“城管进社区”试点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深入推进。“一户一策”精准帮扶监测对象累计达到13万人,脱贫人口就业规模稳定在83万人以上,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00万亩,现代化灌区加快建设,粮食产量超过220亿斤、创近16年新高,油菜产量实现“17连增”。实施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头羊计划”,新创建国家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农业产业强镇5个,畜牧科技城、农业科技城等加快建设,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出口额分别增长8.4%、39.8%,乡村旅游经营收入增长8%。建成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2个,创建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15个,巴渝和美乡村达标覆盖率达到30%以上,文明乡风建设取得实效。新改建农村公路3245公里,新加装农村公路安全护栏7000公里,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动态清零,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率分别达到87.8%、100%、75%。推进“强村富民”综合改革试点,启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建设,加快构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探索多元化村庄经营,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超过90%。
(八)抓环保优生态促转型,美丽重庆颜值更高气质更佳。扎实做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一体推进“九治”攻坚,发布动态更新后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开展水、大气、建筑垃圾等专项治理,强化川渝跨界河流联防联治,新建和改造排水管网2100公里,淘汰治理老旧车辆13.3万辆,投用电力行业固废循环利用中心,建成“无废城市细胞”3500余个,26个区县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清理库区水域垃圾20万吨,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8年保持Ⅱ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9天、同比增加4天,PM2.5浓度同比下降8.4%,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提质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35.2万亩、国家储备林100万亩,完工99个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00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积18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5%以上。联合发布川渝矿山生态修复地方标准,铜锣山矿区生态修复入选联合国生态恢复十年优秀案例,铜钵河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完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气候投融资、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等国家试点任务有序推进。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16个、绿色工厂170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8家。开展近零碳园区建设17个,发布首批40家近零碳公共机构试点名单,碳市场累计成交5136万吨。绿色贷款余额超过8200亿元,预计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1.7%,绿色正成为巴渝大地最靓丽的底色。
(九)抓民生办实事暖民心,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就业社保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深入实施“稳岗扩岗”工程和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工程,扎实推进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出台关爱新就业群体15条措施,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覆盖60.6万人。开展社保扩面提质专项行动,探索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筹资和待遇水平双提升机制,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社会保障卡实现一卡多用、川渝互通。积极构建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建成“渝康家园”1800余个,城乡低保、儿童福利、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标准稳步提升。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合格率、就业率均超过90%。“一老一小”得到更多关爱。开展全国基本养老服务平台试点,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完成特困老人居家适老化改造1万户,建成老年食堂1695家,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113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4.6%,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实现有需求学生全覆盖,建成中小学心理辅导室4030个,“童心相伴”心理健康关爱服务项目惠及16万儿童。卫生健康服务保障不断完善。累计建成三甲医院55家、区县域卫生次中心32家,获评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和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3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医检互认”为患者节约医疗费用近2亿元。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改革平稳落地,减轻患者负担42亿元。提前完成“十四五”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规划目标。符合条件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现按疾病诊断分组付费全覆盖,长期护理保险待遇享受范围扩大到中度失能人员。区县疾控局全部挂牌运行,法定传染病报告数和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数“双下降”。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创建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成立“红岩思政”教育联盟。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增至820平方米,城乡居民综合阅读率达到92%。举办首届中国·重庆科技电影周、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加快建设,5A级景区增至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增至3个,全国精品旅游线路达到17条。马拉松等群众体育活动热度提升,市第七届运动会、残运会成功举办,重庆体育健儿在巴黎奥运会、残奥会和全国冬运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国内外赛事中再创佳绩。
(十)抓安全防风险保稳定,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力有效。全力打好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化解攻坚战,完成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目标任务,高风险金融机构动态清零,金融资产质量进一步改善,地方政府债务成本下降。实施防灾减灾基础工程,健全分段分级分层分类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强化安全稳定风险闭环管控,深入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打好安全生产、防汛救灾、森林防火、电力保供、高温防暑“保卫战”,开展燃气管道、道路交通、建设施工、有限空间、外墙砖脱落等专项整治,生产安全亡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推动食品药品安全全链条全过程治理,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制定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实施细则,深入实施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专项行动,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开展新一轮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深化治安整治系列专项行动,刑事、治安案件持续下降,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得到遏制,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毫不放松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政府系统党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进一步增强。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工作,自觉依法接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84件、政协提案1081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14件,“7+1”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格局全面形成。持续深入纠治“四风”,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推动85项“一件事”集成服务提质扩面,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率达到84%。部署实施数字政务系统“AI+”应用,构建数字化、智能化政府运行新形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廉洁从政、干净干事良好氛围。国家安全、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双拥、外事、侨务、港澳台、审计、统计、档案、保密、参事、史志、气象、地震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会、妇女、儿童、青年、老龄、慈善、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实现新进展。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我们在抢抓机遇中拼搏进取,在攻坚克难中奋楫前行,在积厚成势中赢得主动,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重庆把脉定向、指路引航的结果,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艰苦奋斗的结果。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渝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应急消防救援人员,向关心支持重庆发展的中央各部门、兄弟省区市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正处在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投资增长乏力,消费恢复不及预期,外贸进出口持续承压,有效需求不足亟待破解;产业多点支撑格局尚未形成,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民生保障依然存在薄弱环节,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财政收支矛盾较大,各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政府系统一些干部抓经济促发展的能力本领不足。这些问题,是发展中、转型中的问题。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要正视困难和问题,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路攻坚克难,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二、2025年主要任务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做好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委部署,紧扣做实“两大定位”、发挥“三个作用”、建设“六个区”,确保国家重大战略落地见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抢抓国家超常规宏观政策机遇,着力提振发展信心,着力扩大内需,着力稳住楼市,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重庆、法治重庆,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进出口总额保持正增长,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5%。
上述预期目标,综合考虑国内外形势和各方面因素,统筹兼顾发展潜力和支撑条件,与“十四五”规划目标相衔接,和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节点任务相匹配,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引导社会预期。实现上述目标,要全面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深刻领会“必须统筹好”的五对重要关系,牢牢把握稳进增效、改革创新、除险固安、强企富民工作导向,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力实干,打造“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推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再上新台阶。
今年,要聚力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聚力打造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在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中展现新担当。
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紧扣“两中心两地”战略定位和“三中心一走廊”新要求,纵深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服务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迭代实施“十项行动”“四张清单”。协同推进320个川渝共建重点项目,实施“2小时重庆”交通圈补短板工程,开展强化川渝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三年行动,推动政务服务“川渝通办”迭代升级,制定川渝高竹新区赋权清单,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推进跨省域行政执法一体化。推动双核联动联建和成渝中部崛起。加快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深化10个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功能平台建设,提质发展35个川渝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布局建设成渝双城低空经济走廊,打造沿江产业转移示范区。创新川渝合作机制。配合国家编制双城经济圈建设“十五五”指导文件,协同办好五周年宣传活动,合力打造区域协作高水平样板。
全方位扩大内需。提高投资效益。加强璧山机场、渝贵高铁等前期工作,新开工黔江至吉首高铁、万顺场储气库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渝西高铁、渝万高铁、渝宜高铁、藻渡水库、白马航电枢纽、合川双槐电厂三期、云阳建全抽水蓄能电站等在建项目,力争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重庆东站、哈密—重庆特高压直流工程、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等建成投用。新实施1500个工业技改项目,带动工业投资增长10%。制定支持民间投资若干措施,更新扩容项目推介清单,释放民间投资潜能。大力提振消费。紧扣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实施城市商业载体转型升级发展行动,推出一批“江崖街洞天”消费新场景。开展“渝货精品”培育壮大工程,加力扩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稳住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扩大家政、康养、托幼等服务消费,大力发展四首经济、冰雪经济、夜间经济,培育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低空消费,营造“渝悦消费”环境。加快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提质发展县域商业,激活农村消费。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实施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八大提升行动,构建“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加强“两久”项目处置,盘活利用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加大收购存量商品房力度,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打好保交房收官战。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建设“好房子”,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提升物业服务质量,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四链”融合、“四侧”协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优化长安、赛力斯等集群生态,健全零部件供应链体系,推动“重庆造”整车上量焕新、扬帆出海,加快建设“便捷超充之城”、“车路云一体化”标杆城市和自动驾驶生态高地,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大力发展AI手机、AI PC等新一代智能终端,推进服务器、化合物半导体上量发展,培育先进封装、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新领域。扩大先进材料生产和先进工艺应用,发展航空航天用合金材料、先进高分子合成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前瞻培育超材料。加快建设重庆国际生物城创新药产业生态圈,打造全国智慧医疗装备产业高地。壮大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高端摩托车及智联电动车、新能源及新型储能等先进制造集群,发展人工智能、空天信息、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打造卫星互联网产业园。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开展传统产业“智改数转绿色化”行动,发展工业领域大模型,探索“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路径,打造“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数字经济新模式。统筹新型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据要素×”行动,扩大数据流通和价值示范,培育实数融合新业态。推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深化“两业”融合试点和服务型制造试点,开展生产性服务业质量标准品牌赋值行动,打造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和特色“星级”楼宇。深化实施“智融惠畅”工程,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迭代“满天星”行动计划,培育“北斗星”“启明星”软件企业,力争软件从业人员突破50万人。发展跨境物流、电商物流、航空物流,培育现代化物流龙头企业。建设国家工业设计示范城市和全球设计之都,做强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检验检测、总包集成等细分领域,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紧扣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统筹推动教育强市、西部创新高地和人才中心建设。促进优质教育提标扩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持续巩固“双减”成果,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办学行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办好综合高中,力争基础教育发展共同体覆盖率达到85%。实施职业教育本科促进计划和新一轮“双高计划”,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深化“双一流”建设,健全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加快建设教育部重庆高等研究院、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深化教育改革,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办好特殊教育,发展数字教育,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促进科技创新提档升级。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支撑体系,聚力建设四大科创高地,推动金凤实验室产出重大科技成果,挂牌建设嘉陵江、明月湖实验室,打造一批前沿技术交叉研究院。推动大学城、科学城融合发展,做强明月湖科创园、金凤科创园和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布局建设产业创新综合体。系统推进科研院所分类改革,深化实施科技领军企业培育行动计划,提质提速“双倍增”行动,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科技型企业突破7.5万家。实施基础研究引领、颠覆性技术突破计划和人工智能等重大科技专项,完善概念验证、中试熟化、技术转移等服务体系,发挥种子、天使、风投等基金作用,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商业化。促进人才引育提质增量。实施杰出人才培养计划、产业技能根基工程,做好院士增选工作,推进青年创新人才、博士后、卓越工程师、巴渝工匠等专项,加强智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建好用好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迭代“渝才荟”综合场景,让各类人才创新无限、创业无忧、创有所成!
(二)聚力打造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在服务国家向西向南高水平开放中培育新优势。
加快构建现代化集疏运体系。提速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持续拓展中新、中老、中缅通道,常态化开行“中老泰”图定班列,强化与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高效衔接。加快数字陆海新通道建设,优化货代、金融、保险、法律等综合服务,培育从订购到交货的国际物流全链条服务体系。完善“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功能。投用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加快建设区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提速洛碛港一期、重庆公路物流基地智能公路港等项目,建设进园进港铁路专用线。统筹全市港口集群化运营,加强物流资源整合,提升“公转铁”“公转水”“空转铁”便利度。制定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打造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区,力争枢纽通道联运量增长20%。推进产业、物流、经贸融合发展。高水平建设重庆枢纽港产业园,强化中老泰“三国三园”国际产业合作,完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服务体系。
加快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持续推进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编制五年发展规划,策划十周年系列活动,深化拓展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合作,加快推进生命科技城、东站TOD等项目。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开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全产业链集成创新,强化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联动,积极探索陆上贸易规则体系建设。做优做强两江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等开放平台。加快两江国际经济合作中心、渝港合作示范区建设,推动重庆国际铁路港综保区封关运行,扩大陆海并进的内陆制度型开放。
加快打造国际经贸合作中心。着力稳外贸。深入实施“百团千企”国际市场开拓计划,稳住笔电、手机、通机等优势产品出口,扩大汽车和农产品出口,推动关键设备、高端装备、有色金属等进口,积极发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市场采购贸易和跨境电商,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内销市场。着力稳外资。建立存量项目增资扩产清单和外商投资项目机会清单,加大对欧洲、东盟、日韩等重点地区招商引资力度,擦亮“投资重庆”品牌。着力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高标准筹办西洽会、智博会,推动墨西哥、越南驻渝总领馆开馆,推进“一带一路”国际技能交流中心建设,深化国际友城合作,不断提升对外交往活跃度和城市知名度。
(三)聚力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在探索首创性、差别化改革上实现新突破。
推动形成数字重庆基本能力。提升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基础支撑能力。深化数字中国建设综合试点,构建高效快速数据归集通道,完善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制度规则,强化政务数字化应用网络安全审查监督。提升三级治理中心贯通实战能力。促进应用三级贯通和预案三级配置,推动市带区县、区县带镇街、镇街带网格工作联动。提升六大系统发展服务治理能力。建强AI能力底座,加快拓展AI赋能综合场景,推出更多便民利企典型应用,提高核心业务数字化履职水平,力争今年4月贯通实战应用超过200个、年底超过260个。提升基层智治体系执行能力。落实镇街、村社、网格三级职责任务清单,推动基层急需应用整体贯通、线上线下一体处置,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建立政府专项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加强公共服务绩效管理,健全集中财力办大事机制。完善私募、创投品牌领军企业引育机制,持续实施企业上市“千里马”行动、支持上市企业再融资,高标准建设科技、数据要素交易场所,构建多层次消费金融市场,健全绿色低碳转型项目培育、推动和对接机制。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推动基础设施领域REITs健康发展,完善市场主导的有效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明晰国企使命任务、功能定位。深化市属重点国企功能定位和主责主业战略性调整,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机制,增强国企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国企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推动建筑、房地产、酒店、类金融等板块业务整合,促进融资平台转型退出,培育市场竞争力强的一流现代企业。理顺国企权责关系、评价体系。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一企一策”完善国企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优化薪酬激励约束机制,推动政企分离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园区开发区“管委会+运营公司”协调联动机制,分行业、分区域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强化央地合作、“三企”联动。引入战略性投资、社会资本和增量产业资源,加快落实与重点央企民企外企框架协议,扩大合作空间、实现共赢发展。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更大力度帮助民营企业纾困解难。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推动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条例,开展涉企行政执法规范化行动,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增强惠企强企政策实效。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民营经济信贷投放,支持民营企业技改创新、开拓市场、降本增效,推动政策直达快享、免申即享。弘扬企业家精神。做靓“新重庆·新渝商”工作品牌,实施民营企业“龙头引领”行动,支持企业家以“十年磨一剑”的专业专注,把企业做大做优做强。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探索建立区域市场一体化评价机制,促进川渝市场准入和行政执法“异地同标”,迭代升级招商引资工作体系。推动修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和拖欠企业账款清偿机制,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和要素成本。完善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支持企业并购重组,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建立规范化机制化政企沟通渠道,加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企业是经济的力量载体,政府要为企业搭把手、助份力,让重庆成为企业发展的福地、投资兴业的沃土!
(四)聚力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在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上创造新经验。
系统优化城镇体系。推动制定国土空间规划条例,深化国土空间治理“多规合一”改革,加强专项规划空间统筹,培育市域副中心城市,完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强化中心城区高端要素集聚能力。做强产业引领、科技创新、门户枢纽、综合服务等核心功能,推进产业、居住和公共服务协同配置,增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推动渝西地区高质量发展。以基础设施、空间格局、产业发展一体化为导向,完善城镇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加快渝西地区水网建设,打造重庆向西发展的主要承载地、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战略空间。加快建设渝东新城。做强做优新材料、新能源、现代物流、大健康产业和旅游休闲功能,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推动渝东北片区绿色发展。强化万达开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提升区县城绿色工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水平,更好融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促进渝东南片区文旅融合。加快建设山地生态特色农业走廊,协同发展文旅、特色制造和外贸加工业,打造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知名民俗生态旅游目的地。
实施城建“六大攻坚行动”。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攻坚行动。加快科学城隧道、宝山大桥、茶惠大道等项目建设,加密主次支路网,加强堵点乱点治理,推动交通缓堵促畅。实施提升轨道交通分担率攻坚行动。建成6号线东站段、4号线西延伸段,强化轨道周边路网建设、站点提升和场站更新改造,提高市民出行便利度。实施排水管网建设改造攻坚行动。建立完善“厂网一体”运行机制,新建和改造供水管网600公里、排水管网2500公里。实施城市片区更新攻坚行动。推进15个城市功能品质提升示范项目,开展“百路千巷”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城中村改造攻坚行动。滚动推进163个项目,提速安置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两江四岸整体提升攻坚行动。加快推进30个整体提升项目,强化滨江岸线和慢行系统建设,做靓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滨江风景线。
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迭代城市治理委员会与数字重庆建设双向赋能协同工作机制,构建市与区县高效联动管理体制,率先在中心城区构建市级统筹、一贯到底的体制机制,一体提升渝西地区城市治理效能,完善规建管治运一体闭环协同治理体系。建立风险智能监测预警体系,健全城市生命线基础设施安全运行保障机制,加强“数字管线”应用实战运行。深化拓展超大城市治理风险清单管理,开展道路塌陷、地下密闭空间等专项整治。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迭代“城市治理全面融入社区”服务机制,加强社区和物业协同联动,深化社区停车综合治理,办好流动摊贩潮汐摊位、“渝城护学”“渝城助医”等群众身边事,让城市功能更完善、环境更宜居、生活更美好!
(五)聚力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在推动大城市带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发展上探索新路子。
迭代实施乡村振兴“四千行动”。实施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统筹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改革,完成国家下达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和耕地保护红线,打造新时代“巴渝粮仓”。实施千亿级生态特色产业培育行动。促进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提质增效,发展智慧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和“农业工厂”等新形态,构建“土特产”品牌体系。实施千万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行动。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体系,加大对重点帮扶地区支持力度,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实施千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行动。深化村庄规划治理改革,力争巴渝和美乡村达标覆盖率达到60%。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加快推进区县域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协同互促,引导区县因地制宜做强优势主导产业,打造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深入推进“强镇带村”,规划建设一批规模较大的中心镇,实施场镇更新行动,探索特大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赋能改革,更好发挥小城镇联结城乡作用。深化“强村富民”综合改革,加快建设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健全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和信用体系,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有序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体系化构建农村资源资产价格发现、价值实现及资源分配机制。
协同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推动农村“五网”建设和“三个革命”,开展提升农村饮水质量专项行动。深化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组建市县乡三级农合联,建设三级为农服务中心。提升“邮运通”服务质效,推进“快递进村”。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建强农村基层组织,加强平安乡村建设,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
(六)聚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在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上实现新作为。
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实施幸福河湖建设“百千行动”。加强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整治和规范化建设,加快解决城市污水溢流问题,确保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在Ⅱ类。实施空气质量改善行动。加强工业、交通、扬尘、生活等污染源管控,深化川渝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力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8天以上。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推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地块土壤和地下水风险管控修复,严控耕地、在产企业、化工园区等新增污染。建设全域“无废城市”。发布无废指数,深化垃圾分类治理,强化建筑垃圾专项整治,深化锰污染整治。做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后半篇文章”。
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快实施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持续开展“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国家储备林、小微湿地等建设,推动缙云山综合提升,启动第六次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普查,打造科学绿化示范市。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抓好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加强水土流失、消落区、石漠化治理,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做好三峡后续工作,打好三峡库区危岩地灾防治攻坚战。健全长江“十年禁渔”长效机制。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推进国家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加快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推进电力、钢铁、化工等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工程,健全废旧资源回收再利用体系,构建绿色制造、绿色服务和转型金融体系。推动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健全森林、水流等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完善生态文明管理体制。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建立生态环境风险主动发现机制,强化全链条闭环式生态环境风险管控。办好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推广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七)聚力打造文化旅游强市,在传承城市文化、滋养城市文明上开创新局面。
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凝心铸魂工程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推进红岩文化育人体系改革,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好用好市级“媒体大脑”,高效运行“三情联动”闭环工作体系和“双网格”联动化解风险机制。推进“巴蜀同脉 文明同行”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开展“春风满巴渝”社会风气提升行动和城市文化气质提升行动,弘扬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城市精神。
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深化巴渝文化、三峡文化、革命文化等传承研究转化,举办2025长江文明论坛,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川渝石窟寺遗址公园等项目,新开工钓鱼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利用项目,创建长江三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完成文物“四普”实地调查。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发展智慧广电、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业态,办好2025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第七届中阿广电合作论坛、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完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成市少儿图书馆新馆等项目,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创新全民阅读活动服务供给。迭代升级西部国际传播中心,实施重庆城市形象对外推广计划,做优“机遇中国·品牌重庆”等国际传播品牌项目。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策划一批“渝进蓉出”“蓉进渝出”精品线路,持续开展“百万职工游巴蜀”活动,推广“畅游巴蜀”、旅游专列、“旅游一卡通”,创建文化和旅游区域协同发展改革创新试验区,力争全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增加值均突破1450亿元。焕新升级世界山水都市、壮美长江三峡、多彩风情武陵高品质文旅景观带,培育一批国家级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旅游演艺、沉浸式体验场景。完善“快旅慢游”服务体系,提升过境免签、口岸通关、支付服务等便利化水平,加强市场监管和安全保障。办好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重庆国际旅行商大会,开展“向世界讲述重庆”推广活动,提升重庆文旅影响力。
(八)聚力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在富民惠民安民上取得新成效。
多措并举抓就业促增收。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深化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吸引青年人、留住大学生。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工就近就业。优化就业帮扶措施,保障困难群体就业。健全重点行业、紧缺工种专项培训体系,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开展低收入人口就业攻坚促增收行动,落实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建立低收入人口联合救助和社区慈善帮扶服务机制,推进志愿重庆建设,支持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建设全市域青年发展型城市。提升儿童关爱服务质量,强化妇女、残疾人、老年人权益保障。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推进市级优抚医院建设,完成县级以上烈士纪念设施保护范围划定。统筹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谱写新时代军民鱼水情深重庆新篇章。
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推进西部医学中心建设,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加大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建立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机制,推动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扩围提质。健全精神卫生、儿科等服务体系,推进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深入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八大工程,建设中医特色诊疗中心和中医优势专科集群,推进重庆中药城项目,打造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深化体教融合改革和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发展赛事经济,全力备战第十五届全运会。
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将适宜的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做好灵活就业人员、未就业人员生育医疗费用待遇保障,稳妥推进生育津贴即申即享。推动托幼一体化发展,实施新优质园提升计划,让群众方便托、放心托、实惠托。实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扩大普惠养老服务。完善高龄及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体系,推广老年助餐和互助式养老服务。建设统筹适配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增加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医养结合服务功能,引导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转型为老年医院。开展新时代“银龄行动”,发展银发经济。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重庆。强化地方债务、房地产、金融等重大风险防控。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防灾减灾救灾固本强基三年行动。深化食品药品安全数字化监管。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做好双拥工作。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重庆实践,实施信访矛盾全链条法治化治理改革,促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坚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增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能力。
各位代表!“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今年,我们将突出“民呼我为”,聚焦“急难愁盼”,接续办好15件重点民生实事,包括: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011万平方米;建设100个口袋公园、10座体育公园;启动中心城区交通堵点乱点分类治理60处;加装农村公路安全护栏4000公里;完成50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项目;为200万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2000户;建设24个“渝好空间”项目;建成14个高品质生活服务圈;打造20个“标准化菜市场”;整体提升100所学校、50家医院周边环境;为未成年人提供假期公益托管服务12万人次以上;新增及优化调整公交线路60条以上、新增小巷公交等微循环线路10条以上;实施165个农村饮水水源保障工程和25个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在公共场所布局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救护设备100处以上。我们将尽心尽力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三、持续提升政府
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人民满意是衡量政府工作的根本标准。全市政府系统要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先,一心为重庆、实干兴重庆,以效能提升推动工作提速、发展提质。
(一)以政治铸魂淬炼忠诚。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第一议题”、中心组学习等制度,筑牢对党忠诚的政治根基。体系化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一贯到底,不折不扣落实市委工作要求,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扎实推动政府系统巡视、审计、统计督察整改工作,深化落实持续修复净化政治生态“十项举措”,把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化作高度的自觉、坚定的行动、强大的动力。
(二)以依法行政护航发展。全面推进科学立法,完善行政立法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加强平安建设、知识产权、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立法,确保行政行为于法有据。深化行政执法改革,推进中心城区执法一体化,开展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试点,完善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制度。主动接受各方监督,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打造“信用重庆”升级版。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全市政府系统要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让依法行政深入人心。
(三)以改革创新提效增能。敢于打破思维定势、路径依赖,持续迭代思路打法。推进服务模式创新,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合力攻坚,加快推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线下办事“只进一门”、政策服务“一键即达”、诉求问题“一线应答”。推进治理手段革新,主动拥抱AI时代,开发一批小切口、务实管用的辅助决策应用系统,探索建设政府治理“智能体”矩阵。推进知识技能更新,实施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提升计划,强化生成性学习,激发创造性张力,不断增强拼经济抓落实能力。
(四)以实干担当争先创优。锤炼“扎扎实实、踏踏实实、求真务实”的作风,坚决反对热衷于对上表现、不对下负责、不考虑实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提升政府系统执行力。谋发展要追求实绩,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科学编制“十五五”发展规划,加强重大政策、重大项目事前评估,坚决杜绝“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作决策要掌握实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常态化开展“三服务”,把企业群众的“吐槽点”作为改进工作的“发力点”。抓工作要倡导实干,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让基层干部从填表格、做台账、报材料中解脱出来,让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能干事、干成事。促落实要见到实效,完善党建统领“885”工作体系,健全国家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全面承接机制,推动各项工作能早则早、抓紧抓实,一步一个脚印把“施工图”变成“实景图”。
(五)以为政清廉取信于民。坚持严的标准,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铁规矩、硬杠杠,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统一起来,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习惯过紧日子,严控“三公”支出,维护预算刚性,兜住基层“三保”底线。筑牢廉洁防线,深化清廉重庆建设,加强制度约束,严厉惩治腐败,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全市政府系统要时刻保持为谁用权、为谁谋利的清醒坚定,涵养务实之风、清廉之风、俭朴之风,让遵规守纪成为自觉,让清风正气更加充盈。
各位代表!殷殷嘱托暖人心,感恩奋进再出发。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重庆市委领导下,鼓足干劲、只争朝夕,奋发进取、善作善成,全力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让我们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加速跑、加油干、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