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珠成链 打造“三国文化主题”旅游线路规范消费场景中的扫码绑定行为培育推广巴渝中医药文化IP助推渝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东风正劲好扬帆
第010版:聚焦市两会 奋力谱新篇
上一版 下一版 
串珠成链 打造“三国文化主题”旅游线路
规范消费场景中的扫码绑定行为
培育推广巴渝中医药文化IP
助推渝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
东风正劲好扬帆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1 月 2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会声音
市政协委员苏光华:
助推渝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

新重庆-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周尤

  去年底,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重庆市代表团共斩获奖牌74个,一等奖和奖牌总数均超上届。其中,渝东南共获得7个竞赛项目一等奖。如何助推渝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是市政协委员、民盟市委会委员、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民族宗教委主任苏光华非常关注的问题。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对抗性及竞技性属性偏弱,导致年轻一代一般不会选择传统体育项目作为自己健身娱乐的活动。目前,仅摆手舞、武术等少数项目有较多受众,更多的传统体育项目在现代社会逐渐被边缘化,受众群体渐渐减少。”苏光华介绍,与此同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往往缺少“商业比赛”的外部环境和氛围,各地举办的民族体育赛事基本上都是公益性的比赛,制约了民族体育产业化发展进程。

  针对这些短板,苏光华建议要强化政策扶持,市财政局可安排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专项资金,逐步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投入。同时,采取政府、社会、企业联合融资的形式,建立民族体育发展基金,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投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大规模发展。

  其次要强化人才培养。针对我市少数民族体育人才匮乏现状,市体育局、市民族宗教委应有计划地做好培训工作,重点培养教练员、裁判员、体育教师、体育管理人才,同时加大专业人才培育,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此外,在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建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多渠道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苏光华建议,体育专业院校可以设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将少数民族体育竞赛项目融入大学体育课程,推动其传承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